有故事的街!廈門這條街因姑娘而聞名,沒想到竟是......

2021-02-26 吃喝玩樂在廈門

廈門,一座有故事的小城

恰逢陽光明媚之時

踏進一條小小的巷子裡

或許就能邂逅真正的慢時光

藏在中山路繁華的背後,有著許多其貌不揚的巷子,這些巷子裡真正地生活著老廈門人。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條有故事的廈門巷子——曾姑娘巷。

這條巷子與局口街相連,有很多關於這條巷子的傳說。據悉,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嫻熟的姑娘,人們都稱呼她為曾姑娘。

曾姑娘巷東北起大同路,然後路經思明北路,最後和局口街相連,是一條長169.4米,寬2.5米的小巷子。

曾姑娘生活在這條巷子裡,賢惠端莊的她卻遇人不淑,沒能嫁給一個有本事的好男人。

她的老公在成婚之後,依舊是一個懶惰之人,每日都好吃懶做,甚至會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這就讓曾姑娘擔憂不已。

曾姑娘試圖要勸誡和改變自己的老公,苦口婆心,但是,事實證明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了固有思維之後,就很難真正地被他人改變。

想要去改變一個品行不佳的人,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最終,曾姑娘也沒能實現改變老公的想法。

當你走進巷子內,你會發現這是一條很窄,道路不寬的小巷子,巷子裡都是一些宅院復古極了,老舊的電線上甚至還掛著晾曬的衣服,滿滿的懷舊風迎面而來。

穿梭在曾姑娘巷,你可以慢慢地尋找到老廈門的歷史,你會看見一些老舊的住宅,還有老時代的理髮店,老師傅精湛的手藝,如今也依然很受歡迎。

當你走進巷子內,你會發現這是一條很窄,道路不寬的小巷子,巷子裡都是一些宅院復古極了,老舊的電線上甚至還掛著晾曬的衣服,滿滿的懷舊風迎面而來。

穿梭在曾姑娘巷,你可以慢慢地尋找到老廈門的歷史,你會看見一些老舊的住宅,還有老時代的理髮店,老師傅精湛的手藝,如今也依然很受歡迎。

你會找看到老人家悠哉地坐在門口看報紙,或者是幾個鄰居圍坐在一起聊天,大家悠然自得,仿佛與世無爭。

在曾姑娘巷也不乏有一些美食的身影,只有你去挖掘,就會在下個路口邂逅一頓美味佳餚。

夕陽西下,曾姑娘巷內滿滿的香氣,這是古早味的美食,藏匿在巷內的手推車上,賣的小吃是人間的煙火氣,展示著廈門樸實的一面。

大隱隱於市,中山路內的小巷

曾姑娘巷,有故事,又靜謐

若你喜歡尋找老廈門的身影

挑個好日子,來一趟曾姑娘巷吧!

相關焦點

  • 民族路:一條寫滿故事的美食街,沒走過這條街,不足以談內江!
    、花萼街、書院街、島灣等都曾是它的名字。從西門橋沿著坡往下走,一眼能望穿小半條民族路。一整條街走過,五步一麵店,十步一美味,兩邊的居民樓不是高樓大廈也沒有電梯洋房,更多是街坊間情誼,全部濃縮在這裡。這裡有紮根於此幾十年屹立不倒的神級老店,也有紅遍內江的餐飲新貴;高雅精緻的餐廳與簡陋街邊小店僅僅一街之隔。湖邊黃辣丁、秘制五花肉、志鏹牛肉麵、寡婦面.這都是屬於很多內江人青春歲月裡閃亮的美食坐標。
  • 山腰,有條母親的街
    老街還是那麼的擁擠,熙熙攘攘的人流一下子把我推向了那年。為自己挑選一件春節新衣,對於母親來說,是極其嚴肅和期待的事情,而山腰的這條老街,已經成為了母親心中最紅的街市,既然心心念,我們也就從了母親的心意。
  • 講個大興「臺灣街」的故事
    臺灣街到底哪條街?臺灣街其實指的就是現在的濱河街,起點在康莊公園西北那個十字路口,南到濱河坊那個大牌樓,上北下南的話,應該是個「L」形狀。這條街故事不少,我慢慢給大家說。大家現在走的濱河街,就建在這條河消失那部分的上面。
  • 七月十四 深夜,永和這條街的人切夜難眠!
    提醒: 點上方↑藍色文字 免費訂閱長按二維碼獲取更多 永寧街猛料各個微信群都在發布「涼陣陣」的鬼故事,本來熱的要融化的夏天,突然好像涼了很多!在電閃雷鳴暴雨之下永和舊市場這條街的街坊沒人敢眠因為......因為又水浸啊
  • 又一條街:粉房琉璃街消失了
    我乘公交車到虎坊橋下車,原計劃在果子巷下車,但在車上我就看到果子巷往南的胡同已經沒有了,外邊圍上了一道道藍色的工程用圍牆,讓我吃驚的是,剛剛不到半年,果子巷那條南北方向的街已經沒有了。所以我只好改變路線從虎坊橋下來,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的左側,有一條東西向的胡同兒福州館街。
  • 「啦喜街」是個什麼街?
    說起濱江「垃圾街」,好像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惋惜,去年年底,隨著明德路周邊的拆遷,原本在這裡的不少店面都搬遷撤出了。但是,熟悉這一塊的人都知道「垃圾街」其實並沒有徹底消失,起碼吃貨們的去處還在。 雖然原本「垃圾街」的主體明德路已經開始拆遷了,不過在與明德路交叉的楊家墩商業街口,有了一塊新招牌,十米左右高的牌坊,最上面寫著「啦喜街歡迎您」,兩旁還分別寫著對聯式的幾個字,「品中華美食 盡在啦喜街」。用杭州話讀下來,「啦喜街」,「垃圾街」,讀音差不多,「垃圾街」似乎以某種方式還在這一塊區域繼續成長。 楊家墩商業街一直由楊家墩社區的一家企業負責管理。
  • 井街、水道街街名的由來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哈爾濱市道裏區有兩條垂直於松花江的街道,從江邊至友誼路(兆麟公園北門)一段稱井街;從森林街(兆麟公園南門)至經緯街一段稱兆麟街(1946年以前稱水道街)。             也就是說,當年的地下輸水管穿過今天的兆麟公園,沿兆麟街向南橫斷經緯街、霽虹街,全長約3公裡。在1906年中東鐵路當局印刷的《哈爾濱道裡平面圖》上,在現井街北側標有沉澱井和水泵房的位置;在1913年中東鐵路當局印刷的《哈爾濱道裡站線路及房屋配置圖上》上,標有沉澱井2個,水泵房一座,在井街北側松花江邊標有過濾進水口。該建築物1980年市園林處修建江畔「公園餐廳」時被拆除。
  • 哈爾濱這條街兩側人行道被「霸佔」!
    不但擋道,也是安全隱患:「人行道上支的全是帳篷,來回走路只能繞行,不僅如此,小吃攤兒用的都是煤氣罐,當街明火作業,這也太不安全了近日,哈市市民李女士向生活報反映,她家附近的西興街人行道被各種小吃攤佔用,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不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根據李女士反映的情況,15日18時許,記者來到南崗區西興街,從遠處看,該條街兩側數十米的人行道已被成片的紅色帳篷佔用。
  • 【原創】《回顧大發街》
    《回顧大發街》文/宋興龍大發街,我習慣的把他稱之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度過了我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這裡有父輩們灑過的汗水,這裡的山水養育了我,從小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讀小學、讀中學,中學畢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雖然離開大發街已經40多年了,可是大發街與我還是有著不解之緣,是我終生難忘的第二故鄉。
  • 離紅牆最近的街長:「京城最火小吃街」我們拆了
    前不久,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聘我做「橫二條」的街長,名字和手機號都上了公示牆。這個「長」不大,責任不小,壓力還加碼。(最右邊那個就是我) 橫二條東距紅牆不到半站地,是西單商圈著名的「京城最火小吃街」。疏解非首都功能,畏難情緒不能有,過去舍不了的都要舍,再難啃的骨頭也得啃。我信心滿滿地加入了拆違專項工作組。「賣魷魚的小攤年收入如此驚人,怎麼做思想工作?」「賣臭豆腐家的老太太今年都80了,真拆了人家得跟咱拼命」……幾十個商戶,數十處違建,每戶都有自己的「難」,每家都有自己的「理兒」。
  • 歌舞伎町一番街 | 老司機帶你去日本找樂子
    東京,新宿站東口的一隅是東京地區聞名遐邇的歡樂街——歌舞伎町一番街,被稱為「日本第一歡樂街」。什麼是歡樂街?當然是能夠讓你快樂起來的地方!吃喝玩樂!在這之前,這也是亞洲最有大的「紅燈區」。而歌舞伎町一番街便是從歡樂街演變而來。
  • 尋訪徐聞——香港街
    夜幕中的徐聞「香港街」徐聞縣城民主路和東方一路之間有一條小街名叫「香港街」,其實這條街道在縣地名委員會的正式命名是「文明路」,但文明路對縣人來說非常陌生,反而香港街的名稱大多數人都知曉。這條街一直是擺賣小吃和各類物品的,據筆者查看有關資料記載和民間調查,現在的香港街的街面最初是由徐城街道在1950、60年開始修建的,由民主路中段一直伸向以前人民電影院的一 條直街。民國時期,香港街一帶 是碎石路,何犖的三弟何耀庭開了間糖行和修建了幾棟樓房在香港街附近,但除了何耀庭的房子外,其他一些普通的低矮民房東一片西一片。
  • 小記者走進艾米1895電影街觀影活動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豐富長春科技小記者文化生活,共享電影文化盛宴,近日,長春市委宣傳部電影處、長春市科協《今.科學》編輯部、長春艾米1895電影街聯合舉辦
  • 記錄青浦|碼頭街與寶慶街
    記錄青浦:碼頭街與寶慶街圖文/喵小星這是一個荒頹與繁盛共存的地方前面是小商品市場再往前過一條街便是橋梓灣廣場然而這裡是與那兩個地方截然不同的所在前段是林立的小商鋪,因為小商品市場和菜場都在此,因此來往行人絡繹不絕,這是一個和繁華共存的地方。
  • 小學生造句「絕了」,語文老師笑彎了腰,家長追著打了5條街!
    小學生造句「絕了」,語文老師笑彎了腰,家長追著打了5條街!看看造句情況吧。「我的媽媽又矮又高又胖又瘦」。額,這個孩子腦迴路可以。反正我是想不出來你媽媽到底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再看看其他句子老師的批語也是讓人無可奈何,畢竟一般人幹不出那「一邊脫衣服,一邊穿褲子」的事情。而且水溝難不難過,好像和「難過」沒啥關係吧。
  • 東港這條「夜市街」不僅攤位很「潮」,還上了央視新聞!
    央視報導:近日,舟山普陀東港內湖商圈的520幸福街潮生夜市正式開街。
  • 小城符號:三元街
    那趕場天的三元街啊,儼然縣城中的「清明上河圖」。 這是40多年前的「街巷經濟」。今天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三元街人還清晰記得,每每說起昔日的繁盛場景,流露出滿滿的愜意和溫馨。今天,那條小溝渠不見了, 它委屈的隱藏在時代和樓房的基腳石之下。而一棟棟高聳的樓房,令原本就不算寬敞的巷道,顯得更加狹窄和侷促了。
  • 重華街:生意紅火 市井味兒濃
    記者 張曉輝:「一條城市的老街道,承載著很多人的記憶,我現在所在的重華街,就是我們濮陽市建市以來比較有特色的一條老街道,那麼在這條街道上,有很多特色的小店以及美食小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重華街,來感受這條街道的人間煙火氣。」
  • 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臺北傳真)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
  • 哈爾濱賣糧一條街遭遇惡勢力團夥,手持管制刀具堵門要錢!領頭男子竟然大有來頭!
    派出所裡的「壞小子」打擊犯罪、破案追逃、「不擇手段」哈爾濱市道外區的小長發街,又稱賣糧一條街,這裡的大部分人來自山東,他們各自經營著自己的糧鋪,每天都有大批糧食進進出出,甚至發往全國各地。誰也沒想到,平靜的生活竟然被一幫外來人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