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臺北傳真)

2021-02-07 臺灣頻道

  迪化街年貨大街充滿年味。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商品種類變少了。以前有不少年俗用品攤位,賣燈籠、中國結、金錢掛飾、紅包等,如今都讓位給了小吃攤。

  「感覺今年的東西沒有前兩年多」,臺北市民張先生對記者說,他跟朋友想採購海產乾貨,但發現乾貨鋪變少了,挑起來不過癮。「這也不奇怪啦」,張先生說,以前老一輩都會在家做年菜吃,但現在年輕人過年都吃飯店,海產乾貨銷路當然變差。

  水果乾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生意不如去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攤商直言,這幾年年貨大街生意愈來愈難做,逛的人比買的多,有人只為試吃而來。

  在迪化街長大的幹元參藥行老闆陳建忠說,年貨大街最熱鬧時,攤位供不應求,兩三個商家擠在同一個屋簷下擺攤,但這幾年明顯降溫。「年貨大街越來越像夜市!」陳建忠說,像過去賣魷魚絲的商家,從街頭到街尾可能有30家,這幾年只剩個位數。攤位降價以求,賣窗簾、假髮的都來了,年貨大街獨特性不再。

  臺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年貨大街買氣旺時,好的攤位都需要提前卡位,但今年出租率只有七成。她說,一些大型超市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年貨,分散了人氣。網絡購物興起,也讓不少人選擇上網買零嘴,導致迪化街主街租金持續下滑。

  文創活動幫年味增色

  迪化街初建於19世紀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街道名,源自當年國民黨當局設的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

  20世紀80年代,臺北市曾經打算拆掉迪化街,幸賴民間人士奔走挽救才得以留存。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臺北最古老街道外,還於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年貨大街」。平時的迪化街,則仍具商業批發功能。

  如今,迪化街的年貨品種不如往日豐富,卻增添了以年味為主題的文創活動。臺北市政府日前與迪化商圈合作,邀請五組跨國藝術創作團隊,結合迪化街的布市特色,以臺灣花布手繪師林益發珍藏手稿為素材,融入年味創作燈飾,呈現舊大稻埕的年味故事。

  臺北市商業處處長黃以育表示,城市要發展、年輕化,並非要「打掉重來」,若能將年輕人的創意融入在地文化,反而能營造氛圍、兼具歷史感。今年是迪化街成為年貨大街20年,我們特別擴大舉辦活動,首次推出「城市就是年貨大街」概念,要讓臺北處處充滿年味。

  由當紅的「臺灣吧」動畫團隊打造,《年貨大街,戰鬥機阿!》動畫影片近日在臺灣網絡上播出。動畫片以搞怪的風格,講述了年貨大街起源和發展的故事。社會在變遷,迪化街為了留住年味,也少不了新思維。

  (本報臺北2月15日電)

相關焦點

  • 探訪臺北「年貨大街」 年味溢滿迪化老街
    【導讀】農曆年關將至,此時的迪化街商圈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這條被稱為臺灣最有年味的百年老街再次化身「年貨大街」,濃濃的年味溢滿整條街道
  • 臺灣也有春運 一年一度的團圓味 是幸福 更是祝福
    迪化街位於臺北市大同區,這是大稻埕商圈最核心的街道,大部分建築因為刻意留存成為了臺北市保留最完整的老街。 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臺北的發展就等於是大稻埕商圈的發展,而大稻埕大概就等於迪化街的發展,對臺灣人來說是非常有特殊意義的地方。也是臺北人熟知的春節年貨大街,這裡的古蹟建築、布行,成了當地人與觀光客時常駐足的地方。
  • 火柴盒上的臺北舊貌
    「給我一張臺北地圖,我能用火柴盒還原出不同時代的臺北舊貌。」臺灣民間收藏家莊永明27日在臺北表示。9月27日下午,「城市縮影——火柴盒」莊永明收藏展在臺北市迪化街迪化207博物館展出。主辦方欲透過火柴盒展,呈現臺北半個世紀以來的城市縮影。圖為臺灣民間收藏家莊永明先生解說火柴盒收藏背後的故事。
  • 山腰,有條母親的街
    年關已近,忙忙碌碌了一年,母親這些日子開始念叨著:要走一趟山腰老街。
  • 不要睡進2018,有生之年,去臺北跨年!
    為什麼要去臺北跨年?101的跨年煙火過了2018年,101的跨年煙火可能真的是要成為絕唱了~自2005年跨年以來,煙火已經連放13年,不管是創新設計、經費成本年年墊高。第二年煙火可能會停辦也傳了很多次,這次是真的可能最後一屆了。景色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氣氛要好。
  • 43年歲月不敵現實面 臺北清粥街創始店無名子驚傳熄燈
    43歲的無名子清粥小菜驚傳無預警熄燈 (圖/翻攝自Google街景)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市復興南路為最知名的宵夜聖地之一,其中復興南二段「清粥一條街」更是遠近馳名    根據附近店家表示,無名子其實早在元旦時,也就是一月一日就悄悄歇業,猜測應該是房租調漲加上生意明顯不如隔壁的後起之秀「小李子」好,入不敷出情形下無奈歇業,不過根據房東表示,店面租給無名子將近20年,從來沒有漲價過,是無名子業者在租約到期後選擇不續約,自己也不清楚原因。
  • 「溧水味」的年,真香!
    不要怕,去秦淮源頭南京溧水過大年逛燈會、賞梅花、採草莓、品農家菜……用年味延續你的喜悅,緩釋你的悲傷讓您真正感受一次「溧水味」的年!燈會展區就在通濟街、護城河、南門河、寶塔公園、狀元坊公園一帶。春節期間,溧水各大景區紛紛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吸引了大批來溧水過年的遊客。
  • 中華小吃街不夜天!不用錢就從肇慶穿越到臺北跨年!
    >兩層樓高的、臺北101大樓造型的巨無霸蛋糕現場有足足10米,超2層樓高的臺灣101大樓蛋糕2010年以前,是世界第一高樓!每一年臺灣人民都會來到這裡跨年,擁擠的人流,燦爛絢麗的煙花,在倒數的時間裡,於黑暗中綻放,照亮整個夜空!
  • 【駐臺傳真】看臺北24萬顆燈泡,長300米的最美光雕長廊是什麼樣!
    戳戳戳在臺北,101旁,24萬顆彩色燈泡構築最美光雕長廊2019臺北光之饗宴從初一(5日)起在臺北市政府前盛大展開,吸引了眾多的民眾前來觀賞,感受臺北不一樣的浪漫年味。 來到這裡的人無不駐足,拿起手機拍照或者自拍,在這美麗背景的映襯下,讓自己留下新年最美的瞬間。
  • 【百味人生】臺北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只是沒想到臺北竟然這麼小,計程車在市區裡跑竟然老是碰到以前商場上的客戶或對手,「熟人不收費,自己倒貼時間和油錢這不算什麼……最怕的是載到以前的對手,車資兩百三給你三百塊,奉送一句:不必找啦,留著吃飯!外加一個奇怪的眼神和笑容,那種窩囊感讓人覺得乾脆死了算了!」
  • 【最潮流跨年】在臺北西門町走進2015年
    如果只能選一個呢?」阿德追問。  「反正和你一起旅行,到哪裡都難忘!」我笑著耍賴。    幾乎許多城市在跨年之際都會燃放煙花,雪梨的歌劇院,奧克蘭的天空塔,香港的維多利亞灣,臺北的101大廈,所以許多人跨年都是在煙花下度過。臺北的101大廈,當然是跨年的首選,不過在另一邊的西門町也是許多年輕人聚集跨年的地方。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臺北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 萬茜有望角逐影后
    萬茜《青田街一號》劇照
  • 年味濃濃的老街 但我對紅湯牛肉麵有句話要說
    年味濃濃的老街
  • 臺北日記 | 在臺灣買衣服千萬不要講價
    前後算起來,也在這裡待了十二天了,這個時間,對於因正常業務來到臺北的人來說,應該是很長的了,那些臺北以外的柏楊學術會議參加者,早就已經回到了他們來自的地方,忙於那些剛剛發生的新事物了,而我,現在還在這裡。  覺得自己,沒有能夠做出更多的事情。如果從頭再來一次,我會有更多的收穫。  柏老安慰我,說還會有機會的。臺北的很多朋友也說,下回我們邀請你。
  • 下一站,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不只是車站
    臺北車站承載了最多臺北的歷史見證了無數的悲歡離合也承擔了臺北轉運樞紐的重責大任臺北車站的發展1891年臺北的第一代車站誕生那時候的臺北車站是歐洲棚式車站臺北車站的誕生將臺灣引入了鐵路時代1941年臺北車站改建為現代主義風格在之後的發展下臺北車站再次改建第三代車站以中式傳統建築設計為主還引進了翻牌式時刻表和百貨公司
  • 臺北|記憶中夢開始的地方
    臺灣是日月潭的薄霧,是阿里山的姑娘,是羅大佑《鹿港小鎮》「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是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館》,也是阿信的「一離開臺北,卻又想念臺北」……在這段交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仍然清楚的浮現在眼前。現在的我,一提起臺北,可以有講不完的話題,以及無法言說的想念。我在那裡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是了解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 新橋菜市場,遇見遺失的年味.
    年味,其實就是踏實的味道。親人在身邊,新衣身上穿,食材堆滿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