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鄉:4000畝南瓜種植如火如荼

2021-02-19 織金融媒體

一陣春雨過後

正是栽種的好時節

近日

納雍鄉南瓜種植如火如荼

呈現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走進納雍鄉六陰支村,映入眼帘的是已種植的連片皂角,從山腳一直到山上,站在制高點放眼望去,周邊可視範圍內一排排皂角錯落有致、吸人眼球。而皂角地裡,農民們正忙活著給地整地,有條不紊地勞作。

據納雍鄉分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領導陳昭介紹:「加入種值南瓜是為了以短養長,解決近期內群眾收入,該地土壤肥沃,地勢比較高,排水灌溉比較好,水分不易排除、易積水,年前種植皂角時土地已經進行深耕,皂角種植嚴格按照5米距離栽種,為增加農民收入,又不影響皂角樹茁壯成長的情況下,決定採用皂角套種南瓜,現在我們組織農戶對土地進行整形,等春雨一過就組織施肥、栽種、蓋地膜,既保溼又保溫,也能保證土壤的肥力,這樣種植的南瓜才能保證長勢好、收益高。」

納雍鄉共種植南瓜4000餘畝,目前土地整形已基本結束,為搶抓最佳種植時機,提高種植效率,確保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南瓜種植,納雍鄉成立12個專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組,共200餘人,所有成員都是經過農業技術培訓,每個推進組由一個專人負責,確保有序分工,忙而不亂,同時配備生活保障組、物資供應組、機械組隨時跟進,在保證搶先機的同時也能保證種植質量。

納雍鄉嚴格按照省、市、縣有關要求,貫徹落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調減低效農作物種植,形成農業革命的良好態勢,實實在在讓農民增產增收,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步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李炬坪)


主辦方:織金融媒體中心

監製:白青茂

編審:張亮

編輯:嶽玲嬌

相關焦點

  • 板慄南瓜種植:板慄南瓜如何種植?適合在哪些地方種植?
    板慄南瓜應該很少見到,當然板慄南瓜也很高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高,適合在家裡盆栽植物,用於食品,無論是在陽臺或其他葡萄生長是很可能的,你知道如何種植慄南瓜
  • 花式吃南瓜丨江安蜜本南瓜甜蜜蜜
    表彰了2016年南瓜種植大戶還有觀賞南瓜攝影展迎安蜜本南瓜具有甜、糯、香的特點當地村民規模化種植南瓜已有15年的時間目前迎安區域已經形成了萬畝南瓜種植基地成為川南第一南瓜種植基地據江安縣迎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銀行介紹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迎安鎮的南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不足300畝
  •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召開,貴州日報整版推出納雍的綠色答卷
    2013年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珙桐之鄉」稱號的納雍,兩個今非昔比的數據,最能說明自然生態的由壞向好:2015年,森林覆蓋率50.41%!而在畢節試驗區提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的1988年,森林覆蓋率僅8.2%。8.2%,一個在同期被墊底的數字;50.41%,一個超過貴州省同期森林覆蓋率的數字!從8.2%到50.41%,時間跨度是27年。
  • 怒江這個地方6000畝雲木香喜獲豐收!
    古登鄉山高坡陡、溝深澗長,可耕地面積少,是瀘水市最偏僻、最貧困的鄉(鎮)之一,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依靠單一的玉米和少量水稻種植為生,缺少增收脫貧產業。這幾年,該鄉利用優良的森林資源和林地空間資源,探索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拓寬山區貧困群眾增收路。俄奪羅村以前家家戶戶靠陡坡地上的幾畝玉米地和養幾頭豬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大明唐安:菊花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
    唐安村有耕地面積2670畝,群眾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李星走訪中發現,並不是全村都只種小麥和玉米,也有部分村民種花椒,並且收入可觀。為此,李星做了大量調研,決定在此基礎上動員大家種植花椒。▲走訪貧困戶生活情況       通過幾年發展,唐安村的花椒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餘畝,發展到到1400多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 「菇」起苗鄉群眾錢袋子
    本報記者 巫美橋紅 通訊員 伍 麗1月15日,資源縣車田苗族鄉野生菌種植基地,一根根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圓鼓鼓沁香誘人。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填袋、滅菌、接種……資源縣充分發揮本地高海拔、溫差大、雨量充沛等優勢,依託粵桂扶貧協作資金,在車田苗族鄉建設食用菌基地,並引進資源縣益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租金+勞務+保底回收」的發展模式,帶動脫貧群眾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鼓起苗鄉貧困群眾錢袋子。
  • 砂糖橘價格太低,村裡種植30畝的小老闆,今年跑路了!
    在廣西很多老闆都承包著山頭種植砂糖橘,有的直接就是租著農田種植砂糖橘,反正種植規模非常大,動不動就是幾十畝。
  • 桐木坪鄉:山旮旯長出致富果
    近年來,桐木坪鄉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群眾」和「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群眾」等模式,依託荒山荒坡分片規劃,大力發展經果林,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桐木坪鄉棉花坪村黃桃基地走進桐木坪鄉棉花坪村,曾經幾百畝的荒山荒坡全部種上了黃桃,新鮮飽滿的黃桃掛滿枝頭,長勢喜人。預計七月下旬,黃桃園可開園採摘。
  • 南盛種植這東西 兩萬多元一畝 咩情況?去片…
    ,部分以種植沙糖桔為主業的群眾因此返貧。記者:董秋螢 實習記者:曾憲滔  「我現在就在南盛鎮梘嶺村委上六村這裡,我們見到,該鎮利用荒山開展的精準扶貧項目,首期600畝的南藥種植園已經開工。目前已經完成了300畝的兩面針藥苗種植,長勢良好,下一步將繼續種植三丫苦藥苗, 以此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 什麼,我在東北有一畝田了?聽說你也有一畝!
    22日下午,正在吉林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走進玉米地中,察看黑土層土質培養和玉米長勢。習近平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 九龍鎮將種植黃豆5000畝,有望實現原料自供
    在現場,幾百畝的黃豆田上,看不到一個人,兩臺新型收割機正快速地收割黃豆,隆隆的機械轟鳴聲,在空曠的田野迴蕩。這種快速高效的機械化作業場面讓現場群眾耳目一新。據當地合作社介紹,這裡的黃豆種植從6月份開始推行全程機械化,以前那種靠人海作戰的方式不見了。
  • 仁化縣:8萬畝花生喜豐收 貧困戶笑開顏
    眼下正值花生豐收季,仁化縣丹霞街道車灣村、周田鎮麻洋村等地的8萬多畝花生喜獲豐收,處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收穫景象。筆者日前走進周田鎮麻洋村的花生產業扶貧示範地裡,看到仁化縣農業農村局的幹部結合開展「一線兩聯」活動,正在熱火朝天的幫助貧困戶們拔花生。
  • 福海縣:「黃花香」有機板慄南瓜獲得自治區氣候品質認證「特優級」
    
  • 【划算】一元買個有機南瓜,別錯過!
    近日,湖南一則「嶽陽君山萬畝南瓜滯銷,求支援」的消息,被多個媒體網站轉載報導。
  • 寺灣鎮:一畝園勝過十畝田
    淅川縣寺灣鎮屬於山區鎮,近年來充分發揮山區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培育發展綠色、有機特色農業,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真正實現「一畝園勝過十畝田」,有效改變了以往貧窮面貌,實現了群眾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選準特色好品種。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作物也是如此。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選擇。
  • ​ 一畝園種出十畝田的效益
    (圖文:杜建輝 王臨榮)「今年胡蘿蔔出地價格每公斤1元,我們家種的5畝已經全部訂出去了,這兩天正在僱工人趕時間挖呢。」10月15日,和碩縣蘇哈特鄉蘇哈特村村民劉先才和妻子正彎著腰快速拔胡蘿蔔,地裡整齊擺放著拔出來的胡蘿蔔。工人們正在進行分揀、裝袋。
  • 種植300畝的草皮!來賓這個山村就像是一座綠地公園!太美了!
    隨著城市綠化要求不斷提高,草皮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興賓區寺山鎮上團村委林村、宣揚屯等村屯瞄準市場需求,通過與園林公司合作開展草皮種植,帶動村民增收。11月17日,記者來到寺山鎮,了解這個「昔日田邊野草變成寶,種草也能致富」的故事。
  • 花開天府 | 甜竹種植正當時,綠色產業煥發新風採
    經過一個冬天的土地整理和幼苗栽種,基地已發展大葉甜龍竹150畝,投入資金150萬元,後期50畝的種植用地也正在積極整理中。大葉甜龍竹筍種植基地負責人趙海泉介紹,預計3年後,基地就可大規模採筍,畝產可達40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2元每斤計算,200畝竹筍的收入可達160萬元,純利潤可達32萬元。
  • 大通湖水草種植面積累計超10萬畝 「水下荒漠」蝶變「森林」
    7月8日下午,益陽市大通湖生態水產有限公司大湖水草種植負責人史少文帶領10多名員工,在大通湖入湖口試種鮮苦草。總面積達12.4萬畝的大通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稱。但因前些年高密度養殖、高強度投肥投餌、過度捕撈底棲動物,加上農業面源汙染、水體交換艱難等原因,湖水汙染問題凸顯。2015年10月,經環保部門監測,大湖水質惡化為地表水(湖泊)劣V類。
  • 繳獲毒品海洛因可疑物4.25公斤,納雍警方真給力!
    近日,在市局禁毒支隊及相關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納雍縣公安局禁毒大隊通過近3個月的縝密偵查,於2020年3月26日破獲郭某某團夥特大販賣、運輸毒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