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是華州區最早一批下派的駐村書記。至今,到大明鎮唐安村整整五年。
▲和群眾談心
五年來,唐安村在黨的扶貧好政策扶持下,發生了諸多變化,這讓李星很欣慰。因為村裡的每個變化,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猶記得2015年,剛到村裡來時,村裡連個大隊部都沒有。幹部沒有辦公點,群眾遇事也不知到哪找村幹部,軟、弱、散、漫是人們對唐安村的基本印象。
為了抹去人們腦海中的這一印象,李星回原單位華州區住建局,向領導反映了這些情況。在住建局支持下,唐安村開始起了變化,一座嶄新的村部很快佇立起來,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升,路平坦了,路燈亮了,村裡乾淨了。
隨著硬體設施的完善,村幹部的精神面貌也發生變化,國家扶貧政策在唐安村不斷得到催化,村兩委幹部開始坐在一起,探討唐安村的發展前景。
談發展當然還要看經濟。唐安村有耕地面積2670畝,群眾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李星走訪中發現,並不是全村都只種小麥和玉米,也有部分村民種花椒,並且收入可觀。為此,李星做了大量調研,決定在此基礎上動員大家種植花椒。
▲走訪貧困戶生活情況
通過幾年發展,唐安村的花椒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餘畝,發展到到1400多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全村64戶貧困戶,也是戶戶有花椒,種植面積可達300多畝。李星說:「花椒也是這兩年大明鎮倡導發展的主導產業。政府免費為農戶發放花椒苗,每年為群眾進行花椒種植培訓兩三次。花椒到盛產期畝產鮮椒可達800多斤,幹椒250斤到300斤。前幾年,花椒市場一直很穩定,每斤幹椒價位在40元左右,一畝地的產值可達一萬多元。截止目前,全村家家戶戶都有掛果花椒,每年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
花椒只是唐安村帶領群眾致富產業中的一項。為了給貧困戶增加收入,李星又在村裡發展了菊花種植產業。「我們村早先有人種玫瑰,原本打算發展玫瑰產業,但是玫瑰種植周期長,要三年才能見效。為了儘快為群眾增收,通過到山西,鹹陽等地考察,發現菊花這兩年市場也好,就決定種植菊花。」李星說。
2017年6月,唐安村採取「黨支部+貧困戶」模式,發展種植菊花30多畝,帶動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菊花畝產溼花可達800多斤,花蕾每斤可賣5元,大花每斤可賣2到3元,每畝純收入可達2500多元。
為壯大菊花產業,唐安村2018年給群眾免費提供菊花苗。通過兩年多發展,菊花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其中貧困戶有20多戶種植,面積達50多畝。
▲和村幹部商討村裡的發展前景
整整五年,在李星帶領下,唐安村的村容村貌不但有效改善,群眾增收致富熱情也大幅提升。跳廣場舞的人多了,孝敬老人的也多了,鄰裡和諧,家戶和睦。
李星說:「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要有目標,要謀定而後動,按照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久久為功,才能讓群眾從貧困的此岸到達富裕的彼岸。」
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會忘記早先對唐安村的印象,看到一個新的、文明的、祥和的唐安村。(來源:渭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