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墾區絕產面積80多萬畝,罕見暴雪!秸稈拋撒還田水稻增產200斤?

2021-02-12 村村聯盟

這裡是村村聯盟,只要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我們就真誠邀請您加入到我們的隊伍當中來!點擊左上方 村村聯盟 進入,點擊關注,再點擊右上角的小點點 ••• ,點擊置頂公眾號設為星標這樣我們就不會失聯了!

預計今天冷空氣前鋒將給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地區帶去雨雪天氣,其中像是青海東部、內蒙古北部等地會有降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北部可能會有大到暴雪出現,關注可能會對牧場造成的不利影響。1下雪啦!黑龍江內蒙古多地降溫降雪,局地罕見暴雪!!
2、秸稈拋撒還田效果怎樣,水稻畝均增產200斤??

下雪啦!黑龍江內蒙古多地降溫降雪,局地罕見暴雪!!




02

秸稈拋撒還田效果怎樣,水稻畝均增產200斤???

日前,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明星村水稻收割現場傳來喜訊,與去年相比較,今年水稻籽粒大,殷實飽滿,稻稈粗壯堅挺,畝產可達1200多斤,每畝平均増產200斤,全村6000畝水稻,將增產120萬斤。 

據當地水稻種植戶介紹,此辦法秸稈還田有效增加了地力,一畝地可節省20斤底肥,增產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收益可觀。目前,北京、上海、廣西等客戶紛紛籤訂購貨合同,這裡的稻子十分暢銷。

白狼有話說:1200多斤,不還田也有部分農友能達到這個產量。不過根據文中地點,地方的地,管理上可能和農墾有些差距,平均畝產1000斤也是有可能。在這裡不是說對地方有偏見,是的確存在差異。

文中說的拋撒,再把秸稈翻地裡漚制,嗯,我大東北冬季再變暖,冬季也達不到漚制這個效果,如果說是來年夏天的時候慢慢漚制,應當要把沼氣啊什麼的其它因素考慮進去。而且這個漚制周期要持續多長,也沒有個人能說明白。

另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水田渣子多。根據一些老鐵反應,地裡全是渣子,給來年插秧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撈渣子又是增加成本。白狼和身邊種地的朋友都不喜歡這種拋撒的方式,能夠接觸到的也沒見大加讚賞的。可能還是圈子小吧,還是有點孤陋寡聞。

各位老鐵們,你覺得水稻秸稈,最好的利用方式是什麼?除了燒荒。請留言。

白狼從黑龍江墾區了解到,今年陽光農險承保種植險面積6700多萬畝。由於遭受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墾區受災面積800多萬畝,預計絕產面積80多萬畝,公司預計賠付約22億元。相信農業保險的賠償數字才是相對最真實的吧!這說明了什麼?你——懂的。


而白狼得到的一個消息是:


今年龍江大豆產量基本沒有超300斤畝產,農場的能過300斤也灰常少

2018年龍江大豆生產者補貼面積4797萬畝,2019年可能是6200萬畝左右!

來源於建三江見聞、三農致富經、村村聯盟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雲峰控失網長效肥助力廣東水稻「減肥」增效
    11月1日,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崗坪鎮和大崗鎮,廣東國興農公司組織當地零售商及農戶進行了水稻雙護方案的現場測產觀摩會。鎂立硼產品事業部市場營銷服務部王勇部長和廣東區域人員全程參與了測產活動,共同見證了雲峰牌控失網長效肥在水稻上施用後助農增產增收的實際效果。在眾人注目下,工作人員現場從控失網長效肥示範田和對比使用某國內知名品牌複合肥的對照田裡各隨機選取三個1.1M2面積的田塊,共計3.33 M2,進行收割,然後現場打穀稱重,換算到畝產。
  • 什麼,我在東北有一畝田了?聽說你也有一畝!
    他說,你們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不僅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起到防風蝕水蝕和保墒等作用,這種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如此受國家重視的黑土地,用「寸土寸金」用來形容它的珍貴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 辣椒地遭遇天災絕產,保險公司賠付有爭議!電視臺報導了!
    11日,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新聞夜航報導了雞東縣辣椒種植戶辣椒受災後,保險理賠有爭議的事。節目播出後,相關各方給出了回應。
  • 隆重推出:凱氏核酸液態氮【水稻追肥用】上市!!!
    水稻屬喜肥作物,僅僅依靠土壤的供給不能夠滿足水稻的生長發育需要,必須根據水稻不同生長發育期的需肥特點進行相應元素肥料的施用,氮是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關鍵的營養元素,也是決定水稻最終產量的重要因素,水稻在生長發育中一直需要較高的氮素營養,這是由高產所需要的營養生理特性所決定的。
  • 浦北:春到楓木村,村裡故事多
    一直以來,楓木村是八角產區,現有八角林達到5000多畝。然而因為去年產量低,樹幹過高,樹枝脆弱,八角採摘的人身安全不能保證。曾經有人因為摘八角從樹上摔下來,目前仍有兩人在縣人民醫院就醫。      了解這一情況,符書記經過反覆調研,推出了八角矮化高產栽培技術,發展高產優質無硫八角。歷時一個月,完成了30戶貧困戶實施八角矮化。
  • 寧化這些鄉鎮水稻制種、七葉膽收穫忙!
    昨天剛剛銷售完1萬多斤」 溫貽盡給筆者算一筆帳:今年種植了50畝,畝產400餘斤,按金色榮華種業公司當前收購的價格計算中熟稻7元一斤,收益可達2800元/畝左右,刨去成本600元/畝左右,每畝淨收益達2200元左右,總收益能有11萬元左右;而傳統稻田的正常產出才1800元/畝左右,刨去成本300元/畝左右,淨收益只有1500元左右,對比下來種植稻種每畝收益要高800-1000元左右。
  • 大明唐安:菊花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
    唐安村有耕地面積2670畝,群眾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李星走訪中發現,並不是全村都只種小麥和玉米,也有部分村民種花椒,並且收入可觀。為此,李星做了大量調研,決定在此基礎上動員大家種植花椒。▲走訪貧困戶生活情況       通過幾年發展,唐安村的花椒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餘畝,發展到到1400多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 秸稈還可以這麼「用」!
    來      源 | 通州區融媒體採訪中心記      者 | 豐偉 倪晨陽通  訊 員 | 葛家利當前,全區秋收秋種工作如火如荼我區多措並舉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在以秸稈還田為主的同時通過利用秸稈製作有機肥料、編草繩等11月4日,記者來到西亭鎮同樂村三組一處田埂邊,一輛秸稈打捆機正在進行秸稈打捆。
  • 十堰胭脂米一斤200多元不愁銷
    《羋月傳》正在熱播,借著電視劇的東風,一場「海選羋(米)公主」活動在十堰格外紅火,投票已過10萬。  「楚國的羋月美,咱們十堰的胭脂米也美,得讓更多人知道!」活動主辦人朱文江是鄖陽區胭脂谷生態農業公司的總經理,他在鮑峽鎮大墩子村發展了300多畝胭脂米基地。
  • 懷集:露天焚燒秸稈,罰款500元
    下午16時,聯合執法小組分別在各村委會辦公樓集中,隨後深入田間地頭宣傳露天焚燒秸稈的危害,同時勸導和制止焚燒秸稈行為。截止晚上20時,聯合執法小組共撲滅秸稈燃燒火點200多處,對拒不改正和阻撓執法的陳某某等5人帶回縣環保局作進一步處理。
  • 科普文章||秸稈燃燒的危害
    在每年的秋收過後,大量的秸稈被堆放在田地裡,處理這些秸稈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燃燒,但是燃燒秸稈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交通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 精禾大數據 +拜耳+中化:寧夏高鹽鹼地水稻種植 I pH = 8.7-9.1
    一共收了25萬斤,水分在12-14%;除了前期的合伙人管理不當的死苗區,實際產糧面積= 360畝, 畝產 (按12-14%水)=
  • 老漢挖到巨型罕見野生羅鍋底 重達80多斤
    這個巨型羅鍋底足足有80餘斤重,非常罕見。 夏老伯稱,自己經常到老家的山上去挖中草藥到市內的中藥市場交易,以往挖到的羅鍋底最大的也就三四十斤。23日自己在山上找到了這一棵巨型羅鍋底,挖出來後帶回家一稱,足足有80多斤重。  記者在現場看到,巨型羅鍋底外形扁平呈不規則狀態,有一個牛的胃那麼大,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 【守初心 擔使命】將論文成果變成農民的實在收益,海大在臨高試種推廣新品種水稻
    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院長羅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光吉村這個小村莊裡蘊育著大希望,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健康水稻科技扶貧基地就掛牌在這裡。今年,科技扶貧基地80畝健康水稻試種成功,收穫稻穀5萬斤,加工成3萬多斤香米,供不應求。與傳統水稻相比,健康水稻每畝約為光吉村村民增收50%的效益。  羅傑是2018年海南大學從華中農業大學引進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怒江這個地方6000畝雲木香喜獲豐收!
    古登鄉山高坡陡、溝深澗長,可耕地面積少,是瀘水市最偏僻、最貧困的鄉(鎮)之一,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依靠單一的玉米和少量水稻種植為生,缺少增收脫貧產業。這幾年,該鄉利用優良的森林資源和林地空間資源,探索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拓寬山區貧困群眾增收路。俄奪羅村以前家家戶戶靠陡坡地上的幾畝玉米地和養幾頭豬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仁化縣:8萬畝花生喜豐收 貧困戶笑開顏
    眼下正值花生豐收季,仁化縣丹霞街道車灣村、周田鎮麻洋村等地的8萬多畝花生喜獲豐收,處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收穫景象。筆者日前走進周田鎮麻洋村的花生產業扶貧示範地裡,看到仁化縣農業農村局的幹部結合開展「一線兩聯」活動,正在熱火朝天的幫助貧困戶們拔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