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坪鄉:山旮旯長出致富果

2021-02-12 微碧江

近年來,桐木坪鄉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群眾」和「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群眾」等模式,依託荒山荒坡分片規劃,大力發展經果林,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桐木坪鄉棉花坪村黃桃基地

走進桐木坪鄉棉花坪村,曾經幾百畝的荒山荒坡全部種上了黃桃,新鮮飽滿的黃桃掛滿枝頭,長勢喜人。預計七月下旬,黃桃園可開園採摘。

桐木坪鄉黨委、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時,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黃桃產業,黃桃的種植主要以農家肥為主,所以黃桃的口感、品質好,獲得了農業部的無公害認證。目前,該村發展「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群眾」模式,農戶在基地務工每天能掙100元至120元,土地出租有租金,年底還能分紅。

「原來這一片全是荒山,規劃以後種了黃桃、大早黃桃、遲黃桃、大九寶等品種,共有300多畝,預計今年產值有100多萬元。」桐木坪鄉棉花坪村黃桃種植戶姚國軍說。

高峰省級農業園區空心李

在桐木坪鄉桐木坪社區高峰省級農業園區,一眼望去,種植的李子、黃桃、雞血桃等漫山遍野,枝頭上圓潤飽滿的果實在夏日的陽光下閃耀著豐收的喜悅,散發出誘人的芳香。

桐木坪鄉高峰省級農業園區,主要涉及有中河、上河、高峰3個村民組,2013年引進公司,以合作社的方式,流轉村民手中荒山荒坡1000餘畝。周邊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就在園區裡務工。

「我在這裡除草、施肥、修剪,80元錢一天,我做了60多天,收入有5000多元了。」基地工人瞿召娣笑著說。

目前,桐木坪鄉共發展了空心李、脆紅李、黃桃、水蜜桃等精品水果上萬畝,覆蓋帶動全鄉3000多名群眾增收。(碧江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覃信林  李樂園)

相關焦點

  • 祿豐:小小野山椒 結出致富果
    為促進妥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不斷探索新型產業發展模式,促進提升群眾收入水平,為打贏全鄉脫貧攻堅戰奠定經濟基礎,根據縣委政府「穩糧穩煙、增果增綠、擴菜擴花、優禽優畜」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外出考察了野山椒種植髮展情況,經認真分析,野山椒是一種具有管理簡單、適應性強、耐旱耐貧瘠、生長快、適宜區廣、結果早、產量高、見效快等特點的經濟作物,結合我鄉實際
  • 巧家夏播馬鈴薯結出致富「果」了~
    11月5日,在巧家縣馬樹鎮馬樹社區團山村民小組溼峰合作社馬鈴薯綠色優質高效示範種植基地,測產專家宣布了夏季播種的馬鈴薯測產結果。本次測產由巧家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測產現場,市、縣、鄉(鎮)農業部門專家和相關人員正在對溼峰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夏季馬鈴薯進行測產,並組織周邊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參加現場測產及馬鈴薯種植培訓會。
  • 楊梅鄉:做好「竹」文章 計生戶增收致富
    【同期聲:楊梅鄉西墘村計生戶 李昭娟:我們的竹林產量現在也逐漸在增高,現在已經發展都成片起來,成片連接起來了,收入也是成倍的在上漲,我們現在一年的收入三萬左右吧,我們竹林現在已經有四十來畝了。】  為了幫助計生戶增收,楊梅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利用優勢資源,通過資金、政策、技術幫扶,鼓勵計生戶依靠優勢資源,憑藉自己的辛勤勞動,增收致富。
  • 農民種植致富經:大叔種黃金果,一次收益百年,每畝收入高達25000元!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下圖中這種水果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這種水果是南方獨有的,人們稱之為黃皮果,因為它成熟了之後全果呈現黃金色,而且價格也比較貴,所以農民又稱之為「黃金果」。在雲浮鬱南這裡是黃皮之鄉,而且種植的都是上品無核黃皮,黃皮在這裡已經成為了一種經濟水果,在全國各地都非常有名。
  • 土官鎮:紅櫻桃成為農民「致富果」
    為確保品質,幾個村還出臺相應村規民約,要求村民在果樹種植上必須施生態有機肥,嚴格控藥,保證了土官櫻桃果大核小,成熟後肉質甘甜。如今,羊老哨、芹菜塘村以櫻桃為媒,帶動30餘戶群眾種植櫻桃800餘畝,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隨著種植規模的初步形成,紅櫻桃成為了村民的「致富果」。
  • 海門悅來鎮裴蕾村:香沙芋艿致富村民
    近年來,悅來鎮裴蕾村通過大力推廣香沙芋艿種植,讓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踏著英雄的足跡」今天走進悅來鎮裴蕾村。
  • 果香飄萬家
    原標題:果香飄萬家   「又接到一個訂單,客戶急需500個桃花蛋,請大家儘快將雞蛋備齊!」
  • 別斯託別鄉:正風反腐就在身邊 真實案例引人深思
    一個個天坑與周邊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格格不入,一座座渣山令人觸目驚心。這是《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第一集《政治監督》的一個畫面。早在2014年8月、9月,黨中央就作出指示,要求堅決制止木裡礦區破壞式開採,但仍有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著生態修復治理的名義非法採煤,給木裡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也給世代居住在這裡的牧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許家溝下堡村:織織復織織,「織出」五彩致富路
    原標題:許家溝鄉:小小織布機「織出」群眾的致富路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
    原標題: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1月5日,松茸產業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乾燥設備加工凍乾食用菌。1月6日,村民帕他志瑪(右二)在產業園裡裝填菌袋。1月4日,松茸產業園的管理人員在倉庫裡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
  • 「黃金果」,又來啦!
    瓜蔞,又稱藥瓜、野葫蘆,瓜蔞全身都是寶,瓜殼可以入藥,瓜籽可以食用,根可以製成天花粉,利用價值高,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黃金果」。關於未來發展,朱靜有著自己的打算:「我想將這裡打造成為瓜蔞之鄉,我來提供苗子和技術,讓農戶跟著我一起種植,等到採摘期,他們所收的瓜蔞籽我來負責回收,大家一起致富!」
  • 生態沿河:巴西「情人果」成功試種上市!
    米溪村百香果生態產業基地,是沿河自治縣計生協會為帶動沙子街道米溪、大啞口、石堰、巖溪四個村20戶計生「兩戶」增收致富,特向貴州省人口福利基金會申請「人口福利·生育關懷基金」30萬元的援建項目,基地按照合作社﹢計生「兩戶」的運作模式
  • 嵩縣天橋溝村:「生態」致富通「天橋」
    村黨支部書記吳海川(左)和致富帶頭人陳明建探討香菇種植  「現在菌棒正處於養棒期,等到秋季香菇就能上市。」2016年底脫貧的陳明建,現在是嵩縣天橋溝村香菇基地的負責人,也是該村的致富帶頭人。他邊整理菌棒邊介紹說:「這是村裡去年新建的香菇基地,不僅能給村裡創收,還能安置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 義工假期 | 日本茅草屋之鄉(かやぶきの裡)—美山町北村
    義工假期 最新路線↓↓ 日本京都府南丹市 — 美山町北村與岐阜縣白川鄉、福島縣大內宿並列為日本三大茅草屋之鄉(かやぶきの裡)(美山町北村形象LOGO)美山町位於京都府中間、京都市的上方坐落於高山之間的山谷裡是個美麗純樸又原始的小村落
  • 「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感德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 題:「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新華社記者趙雪彤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鐵觀音又有了記憶中的好味道。」
  • 黑果花楸 :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說起黑果花楸,可能很多市民都很陌生。但是在朝陽市部分農村,許多農民已經開始栽種起了黑果花楸這一樹種。
  • 武邑縣家庭農場:小芽菜 「生」出致富路
    芽苗菜是各種穀類、豆類種子培育出的可食用的「芽菜」,屬於「活體蔬菜」,作為富含營養、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韓莊國英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治國說,芽苗菜完全利用種子自身的養分生長,生長過程不需要化肥和農藥,每天定時澆水,保持適宜的溫度,大致5-6天就可以收穫。
  • 祥雲桂花亭村:一條鄉村路,打開致富門!
    一條公路改變一個村莊,一條公路帶動一項產業,一條公路致富一方百姓。桂花亭村地處雲南驛鎮西南部,距離鎮人民政府駐地22.7公裡,距縣城43公裡,平均海撥2350米,因複雜的地理環境導致交通發展緩慢。桂花亭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出優質的農產品,深受大家喜愛,過去因交通運輸問題難以外銷。
  • 「菇」起苗鄉群眾錢袋子
    資料圖片 tuwenwuguan「車田的海拔與土壤環境都很適合種植香菇,這裡種的菇個頭大、出菇多,我們公司積極為脫貧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吸納12名脫貧戶在菌種製造車間務工,人均月收入增收2000元以上,並為車田苗族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提供了
  • 【百果飄香•慶豐收•迎小康】冠音樂之名與百香果相遇
    「穀穀呱」富硒百香果品牌發布暨音樂採摘節在大路鎮長徵村高車組百香果基地順利舉行。活動現場開展的百香果採摘、百香果展銷以及歌舞表演等,吸引了上百民群眾前來感受採摘百香果的樂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唐永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永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楊志剛,縣委副書記吳廷友,縣領導趙啟亮、張軍、龍昌興、張德沛、石小莉、王福榮、龍健清、冉光珍、田茂軍及縣政協原主席桑士棕、縣政協原副主席田如剛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