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公路改變一個村莊,一條公路帶動一項產業,一條公路致富一方百姓。
桂花亭村地處雲南驛鎮西南部,距離鎮人民政府駐地22.7公裡,距縣城43公裡,平均海撥2350米,因複雜的地理環境導致交通發展緩慢。
桂花亭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出優質的農產品,深受大家喜愛,過去因交通運輸問題難以外銷。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桂花亭村投入約2560萬元硬化了通鄉公路(馬街到桂花亭村)20.5公裡,硬化村內道路18.52公裡。
盤山而上的鄉村公路不僅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乘車難的問題,還徹底改變了貧困村落後的交通,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連的現代化交通網絡。便利的交通,讓村民走出去更加方便,野生菌、中藥材(重樓)、松子等農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山外,既推動了全村的農業產業發展,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為村民致富奔小康開闢了一條新通道。農村公路便成了實實在在的「致富路」。
桂花亭村一組建檔立卡戶普學輝是村裡的核桃種植大戶,過去村裡不通公路,家裡10畝有餘的核桃每到收穫時,他既高興又憂愁。下雨時泥濘的山路,運輸無比困難、成本也高;千辛萬苦養頭豬,卻因運輸困難賣不到好價錢。現在,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打通了交通運輸通道,家裡的農副產品的銷路不用愁了,買家開著車子主動找上門來,還能賣到一個好價錢。運輸方便了,銷量好了,普學輝也看到了商機,家裡面養起了牛、羊、豬、雞,又在田間種上了重樓。每到收穫季節,他總是笑容滿面,滿心歡喜。
「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運輸困難,所以不敢多種植重樓,重樓的銷量不高,收入也少。這條路修好以後,來購買重樓的客商也多了,價格、銷量都提上去了,我就擴大了種植規模,重樓的產量增加了,我家的收入也好了。」一大早,桂花亭村一組的普應盛在自家的田間地頭忙碌著,看著長勢良好的重樓,心裡樂開了花,對今年的豐收也充滿了期待。
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使村民們出行更加方便,到田間地頭也更加方便了。
「過去進村全是山路,我們祖祖輩輩走泥路、爬陡坡才能出村,村裡的農產品也出不去。現在這條路修通以後,出門也方便了。我們可以把農用車直接開到田裡,徹底改變了人背馬駝的歷史,大家從苦力中解脫了出來。」說起這條水泥路,村民普學章滿臉笑意。
桂花亭村黨總支書記兼主任普學究說:「我們村的農產品比較多,現在路修好了,運輸也方便了,家家戶戶收入都增加了,大家都說這條路是致富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會加大發展力度,讓更多的人走進來,更多的人走出去。」
圖文作者 記者李 娟 通訊員孫 藝
責任編輯 李 娟
圖文審核 胡林果
投稿郵箱 3109820189@qq.com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