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桂花亭村:一條鄉村路,打開致富門!

2021-02-28 祥雲時訊

一條公路改變一個村莊,一條公路帶動一項產業,一條公路致富一方百姓。

桂花亭村地處雲南驛鎮西南部,距離鎮人民政府駐地22.7公裡,距縣城43公裡,平均海撥2350米,因複雜的地理環境導致交通發展緩慢。

桂花亭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出優質的農產品,深受大家喜愛,過去因交通運輸問題難以外銷。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桂花亭村投入約2560萬元硬化了通鄉公路(馬街到桂花亭村)20.5公裡,硬化村內道路18.52公裡。

盤山而上的鄉村公路不僅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乘車難的問題,還徹底改變了貧困村落後的交通,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連的現代化交通網絡。便利的交通,讓村民走出去更加方便,野生菌、中藥材(重樓)、松子等農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山外,既推動了全村的農業產業發展,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為村民致富奔小康開闢了一條新通道。農村公路便成了實實在在的「致富路」。

桂花亭村一組建檔立卡戶普學輝是村裡的核桃種植大戶,過去村裡不通公路,家裡10畝有餘的核桃每到收穫時,他既高興又憂愁。下雨時泥濘的山路,運輸無比困難、成本也高;千辛萬苦養頭豬,卻因運輸困難賣不到好價錢。現在,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打通了交通運輸通道,家裡的農副產品的銷路不用愁了,買家開著車子主動找上門來,還能賣到一個好價錢。運輸方便了,銷量好了,普學輝也看到了商機,家裡面養起了牛、羊、豬、雞,又在田間種上了重樓。每到收穫季節,他總是笑容滿面,滿心歡喜。

「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運輸困難,所以不敢多種植重樓,重樓的銷量不高,收入也少。這條路修好以後,來購買重樓的客商也多了,價格、銷量都提上去了,我就擴大了種植規模,重樓的產量增加了,我家的收入也好了。」一大早,桂花亭村一組的普應盛在自家的田間地頭忙碌著,看著長勢良好的重樓,心裡樂開了花,對今年的豐收也充滿了期待。

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使村民們出行更加方便,到田間地頭也更加方便了。

「過去進村全是山路,我們祖祖輩輩走泥路、爬陡坡才能出村,村裡的農產品也出不去。現在這條路修通以後,出門也方便了。我們可以把農用車直接開到田裡,徹底改變了人背馬駝的歷史,大家從苦力中解脫了出來。」說起這條水泥路,村民普學章滿臉笑意。

桂花亭村黨總支書記兼主任普學究說:「我們村的農產品比較多,現在路修好了,運輸也方便了,家家戶戶收入都增加了,大家都說這條路是致富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會加大發展力度,讓更多的人走進來,更多的人走出去。」

圖文作者  記者李 娟 通訊員孫 藝

責任編輯   李   娟

圖文審核  胡林果

投稿郵箱  3109820189@qq.com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鮮文俊:堅持民族團結一家親 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
    鮮文俊:堅持民族團結一家親 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走進烏蘭鎮紅嘴村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展覽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鮮文俊正在給村裡的幹部講解紅嘴村的發展歷程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從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看得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 福安城陽:綠竹產業拓寬致富路
    佔洋村產出的綠竹筍甜嫩,遠近聞名,多數村民依靠綠竹產業走上了致富路。「我們村主導產業是綠竹筍,從最早的幾百畝,到現在擁有一千多畝竹林。目前,村中從事綠竹種植業的村民達60%以上。」種植大戶遊錦木介紹,他依靠綠竹筍致富後,牽頭成立綠竹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50多人,合作社年產值可達400多萬元。通過培訓、學習和實踐,遊錦木將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村民,在他帶動下,周邊六岔路、王基嶺、留洋等村莊也陸續發展綠竹產業。「種植綠竹筍,有科技特派員、科普示範戶的幫助,技術有保障,我有信心發展好。」
  • 白陽鎮:產業結構調整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中莊村巧借外力帶著幹,結合產業轉型和發展鄉村旅遊,流轉土地1200畝,引進彭陽縣壹珍藥業有限公司建成千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園,每年支付百姓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140多萬元,並吸引外來遊客賞花觀景帶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現如今,中莊村壯大「致富牛」、打造「致富園」、發展「致富林」,以抓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
    原標題: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1月5日,松茸產業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乾燥設備加工凍乾食用菌。1月6日,村民帕他志瑪(右二)在產業園裡裝填菌袋。1月4日,松茸產業園的管理人員在倉庫裡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
  • 嵩縣天橋溝村:「生態」致富通「天橋」
    村黨支部書記吳海川(左)和致富帶頭人陳明建探討香菇種植  「現在菌棒正處於養棒期,等到秋季香菇就能上市。」2016年底脫貧的陳明建,現在是嵩縣天橋溝村香菇基地的負責人,也是該村的致富帶頭人。他邊整理菌棒邊介紹說:「這是村裡去年新建的香菇基地,不僅能給村裡創收,還能安置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 龍壽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精準施策見成效 十抓十好鄉村興
    瓊海融媒11月12日訊(記者 裡藝 鄭偉) 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嘉積鎮龍壽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充分發揮工作隊戰鬥堡壘作用,因地制宜推動當地脫貧攻堅
  • 【圖書】​特種動物養殖致富經
    、動物醫學、狩獵、蠶、蜂->狩獵、野生動物馴養->各種野生動物馴養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包括:小獺兔開啟致富門、與兔結緣致富一方、「狐狸精」也能變出錢來、特色養殖富山林等。經濟動物養殖是農民致富的一條途徑 , 有不少農民朋友甚至一些城市下崗職工在飼養經濟動物。經濟動物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有三個:養殖技術、 市場信息和規模生產。養殖技術是基礎, 首先要把動物養活養好。市場信息是關鍵, 沒有市場, 對不上路子, 飼養的動物產品可能就銷不出, 影響下一步的再生產。
  • 【新風巖前 時代新發展】將軍村:修的是鄉村路 通的是振興夢
    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程是實現鄉村振興,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重大民生工程。新年伊始之際,武平縣巖前鎮將軍村一條通往偏遠自然組——大坪子的公路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中,裝運砂石料的車輛來回穿梭,修路工人拿著鐵鍬、平耙等工具,不停地補料、剷平……呈現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 鄉村民謠經典《鄉村路帶我回家》|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山巒媽媽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鄉村路,帶我回家,山巒媽媽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鄉村路,帶我回家,山巒媽媽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鄉村路,帶我回家
  • 藍文忠: 全心全意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該村通過統籌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六邊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等重點工作,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做好農旅融合文章,鄉村旅遊發展紅紅火火。「美麗的金坵也曾經捧著金飯碗沒飯吃。」藍文忠說,早年,由於村裡沒產業、無經濟來源,村民生活拮据,村莊環境髒亂差,每每回村,心情都很複雜。
  • 張大勇:心繫百姓 築夢鄉村
    打造水泉紅色旅遊,是未來水泉村扶貧開發的一條康莊大道,於是,張大勇和村兩委積極推進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開發,通過多方位宣傳、精心打造旅遊名片,開展誠信服務,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旅遊市場開始日漸升溫。在旅遊項目實施過程中,他聯繫到中國建研院技術人員進行實地勘測,檢查施工進度、把握施工質量,確保工程能夠如期竣工。
  • 神木:款冬種植走出一條致富路
    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為群眾脫貧致富開闢了新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鄉村振興呼喚更多文化播種人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跋山涉水為群眾送去電影和演出,他們堅守在高山之巔保障群眾能收聽收看電視和廣播,他們駐紮基層為鄉親們送去圖書報刊……在他們的堅守和奉獻下,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農民掌握了致富技能,農村兒童有了更加快樂的童年,鄉村風氣為之一新……隨著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評選表彰名單的公布,我們得以走近他們。
  • ​楊天立:多種經營蜂蜜致富路
    楊天立:多種經營蜂蜜致富路土蜂蜜交易網 昨天土蜂蜜交易網編者按:蜂蜜行業,由於種種原因,賺錢不易。能把蜂蜜行業做好、致富者更是寥寥無幾。楊天立是其中之一。他多種經營,不拘泥於傳統的養蜂賣蜜模式,發展蜂蜜相關行業,取得一定成績,從而帶動家庭增加收入。這種經營模式值得行業借鑑參考。
  • 祥雲慈善用愛心守護夢想-助學計劃(聯合蘇州法蘭泥)
    2016年8月27日,祥雲慈善基金會在蘇州法蘭泥總部培訓會現場開展了一場愛心捐助啟動儀式,基金會理事長安笑明先生、法蘭泥創始人兼董事長劉瀚文先生等出席本次活動
  • 淮安區「羊博士」:念好養羊經 拓寬致富路
    如今自己富起來了,希望多騰點時間出來,帶動更多人致富。而村「兩委」也非常希望馬國龍能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由於小尾寒羊養殖技術比較高,推廣難度較大,馬國龍和村裡合計,一起利用閒時的育秧大棚搞生態養雞。目前,已經養了2000隻生態草雞。同時,馬國龍還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無償為遠村近鄰解答農技問題。馬國龍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所學,幫助更多的農民朋友拓寬致富路,奔向新生活。
  • 陽城:橫嶺村靠奮鬥走出一條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他們通過多方勘察、多方籌集資金,投資700多萬元,修通了一條橫嶺通往石苑全長4.9公裡鄉村旅遊公路和長90米橋梁工程,徹底解決了該村路不通,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創品牌抓調產,發揮自然環境和土境優勢,種植西瓜和穀子,打出了自己特色農產品的牌子,深受消費者認可和好評。
  • 許志群:養豬養出名堂 致富不忘鄉鄰
    錢東鎮小東村的許志群自主創業,大力發展規模化、科學化和現代化養殖業,在生豬養殖領域闖出一條成功之路。他致富思源、扶貧濟困、樂於奉獻,帶領鄉鄰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獲評2020年感動潮州人物。20年前,許志群承包了養殖場這片土地種植果樹,由於收效甚微,他萌發了轉行搞生豬養殖的想法。
  • 高溫愛心茶攤送清涼徐凝門一條街都是歇腳點
    徐凝門一條街都是歇腳點 昨天上午10點,徐凝門大街的車輛看管員丁師傅走到「眾順和」飯店門口的免費茶水攤前,拿起杯子倒水喝。「今天又是個桑拿天,衣服都溼透了!」丁師傅表示,幸好徐凝門大街一條邊都是愛心歇腳點,隨便走到哪一家商戶都能弄杯茶喝喝。 送建材的張兆明師傅,馱著滿滿一三輪車的瓷磚來到徐凝門大街。「有的店還有豆漿喝。」
  • 嵩縣牛莊村:大山裡有條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