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鄉:山旯旮裡辦起加工廠,村民增收致富有門路
△視頻|山旯旮裡辦起加工廠2月23號,在理化鄉長春村高中組有這樣一件喜事,村民吳明友在他們寨子裡辦起了加工廠,家門口有了新企業,讓左鄰右舍都在家門口都成了「上班族」,為鄉親們增加了一條增收致富門路把廠搬回老家,一方面可以節約自己的生產成本,提高加工廠的收益,另一方面還能帶著父老鄉親一起發展,給他們一條新的增收渠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
新歌:元竹之鄉迎客家
元竹之鄉迎客家許成霞詞 趙秀富曲 歐陽雄波音頻 江虹嬌演唱 阿滿視頻 道白:中國元竹之鄉有寧國,寧國獨秀一枝花。 元竹之鄉迎客家,/明珠山城奉笑納。/春季早筍頓臘肉,/竹筒飯香園林畫。/平興竹海嫩筍絲,/東津河畔蒸魚蝦。/四季青翠養君子,/萬頃綠浪繞良家。 元竹之鄉迎客家,/竹笛繞梁雅藝吧。/竹竿撐起一家福,/竹葉親拂萬戶花。/皖南竹屋黃梅調,/溫暖人心思朝霞。/竹林七賢皖南情,/自古竹鄉留佳話。 啊!
-
福安城陽:綠竹產業拓寬致富路
12月8日,在福安市城陽鎮佔洋村綠竹示範基地,只見林業技術人員在指導種植大戶遊錦木砍竹子、挖竹蔸……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鄭鬱善深入佔洋綠竹基地現場指導(資料照片)
-
鳴沙鎮:建設育苗場助力瓜農增收致富
寒冬已至,鄉郊田野已是一幅空曠寂靜的景象,但鳴沙鎮育苗基地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繁忙的勞動場面。工人師傅們正在忙著砌牆、搭架、安裝,一座座育苗溫棚在他們的辛苦努力下逐漸成型。據介紹,基地建成後,前期將會進行西瓜育苗,當西瓜育苗全部賣完後,基地會把大棚承包給當地群眾進行蔬菜種植,在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
藍文忠: 全心全意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該村通過統籌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六邊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等重點工作,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做好農旅融合文章,鄉村旅遊發展紅紅火火。「美麗的金坵也曾經捧著金飯碗沒飯吃。」藍文忠說,早年,由於村裡沒產業、無經濟來源,村民生活拮据,村莊環境髒亂差,每每回村,心情都很複雜。
-
祿豐:小小野山椒 結出致富果
你還可以點擊文章最下方藍色的【寫留言】與網友們一起互動。
-
林立新:發展果蔬基地規模化種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搶59.9親子溫泉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林立新:發展果蔬基地規模化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林立新:發展果蔬基地規模化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在連城縣莒溪鎮璧洲村,憑藉著發展果蔬基地規模化種植,幾年來,青年致富帶頭人林立新帶動當地村民和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臨高皇桐美香村:探索產業入股新模式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皇桐鎮美香村委會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探索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的「4+4+2」產業入股模式,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共同種植鳳梨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皇桐鎮美香村委會脫貧戶林昌朋:我們入股以後對這個產業很有信心,政府的幫扶和支持,我們貧困戶都參與入股,就是種鳳梨,我相信會越種越好。
-
「菇」起苗鄉群眾錢袋子
資料圖片 tuwenwuguan「車田的海拔與土壤環境都很適合種植香菇,這裡種的菇個頭大、出菇多,我們公司積極為脫貧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吸納12名脫貧戶在菌種製造車間務工,人均月收入增收2000元以上,並為車田苗族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提供了
-
瑞金有人摘楊梅出事了…
2020年5月17日,瑞金市紅都救援大隊接武陽派出所協助通知,在武陽河公水庫有一對年青夫妻,其中女是名孕婦,到山上去摘楊梅後迷路,紅都救援大隊武陽中隊立馬組織隊員帶好裝備前往發事地點河公水庫搜救
-
桐木坪鄉:山旮旯長出致富果
近年來,桐木坪鄉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群眾」和「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群眾」等模式,依託荒山荒坡分片規劃,大力發展經果林,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桐木坪鄉棉花坪村黃桃基地走進桐木坪鄉棉花坪村,曾經幾百畝的荒山荒坡全部種上了黃桃,新鮮飽滿的黃桃掛滿枝頭,長勢喜人。預計七月下旬,黃桃園可開園採摘。
-
聯安鎮聯川村:大棚蔬菜種植助農增收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在我縣聯安鎮聯川村,村民藉助大棚蔬菜種植,解決了過去遇到的一系列種植難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產業發展開闢了新路子,農業科技真正來到了田間地頭,助力產業增收同時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戶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讓村民實現共同致富。富蔬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我們村種植了綠色無公害蔬菜,帶動村民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解決了閒置的勞動力。
-
【魂兮歸來 父老相迎】數十萬竹鄉人自發上街迎接鄒平烈士「回家」!現場淚目......
下午3時許,當載著烈士遺骨的靈車緩緩駛出大竹縣月華鎮高速出口,道路兩旁自發前來迎接的竹城群眾難抑心中悲慟,紛紛垂淚哽咽。「鄒平好樣的,你是我們大竹人的驕傲!」「鄒平烈士永垂不朽,一路走好!」現場此起彼伏的呼聲讓人格外動容。
-
許家溝下堡村:織織復織織,「織出」五彩致富路
原標題:許家溝鄉:小小織布機「織出」群眾的致富路
-
楊志華:村幹部「變身」致富帶頭人
在瀘水市稱杆鄉王瑪基村,提起一個人,村民們都要豎個大拇指,他吃苦耐勞,做過水電工、木工、跑過運輸,還自學考取成人大專,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現如今,為了增加家鄉群眾收入,他還拿出自己所有積蓄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吸納群眾務工等方式,帶領群眾增收脫貧,他就是瀘水智豪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志華。
-
人勤春來早 致富新希望——鳳合鎮歡送外出務工人員
人勤春來早,致富新希望。經我鎮社保中心前期認真摸排動員,一方面大力宣傳外出務工人員就地過年,一方面對在家的青年勞動力宣傳動員外出務工增收,2月19日,政府大院迎來了3名整裝待發的務工人員,鎮黨委政府主要要領導親切與他們交談,提醒他們外出務工注意事項,社保中心像暖心的「娘家人」一樣為他們送行,派車護送到尋甸縣城與大部隊集合後共同踏向2021年的致富之路.
-
高寨鄉:林下種出食用「花」,綻放群眾增收夢
據了解,林下食用菌產業是該鄉2020年的產業扶貧項目,涉及扶貧資金70萬元,覆蓋土地50畝,利益聯結困難建檔立卡戶35戶。灰樹花是項目的其中一環,共種植了20畝,畝產約5000斤,畝產值10餘萬元。灰樹花作為藥食兩用菇類,其營養和口味都勝過號稱菇中之王的香菇,不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藥用價值,還具有很強的抗癌功效。
-
富川這個村全村致富,大米賣到16塊一斤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當地黨委政府發動群眾利用自然優勢發展大禾紅米種植產業脫貧增收,但大禾紅米比一般水稻生長周期長,價錢上不去經濟效益就不明顯,群眾們的種植意願不強。△木樓灣村大禾紅米喜豐收 2020年,木樓灣村的大禾紅米的種植面積從十年前的十幾畝發展到320餘畝,產值達300餘萬元,帶動了30餘戶群眾增收致富。
-
家樂福楊梅禮券上線啦,還能轉贈好友,送禮體面過人
這個六月如何表白?最後,拿著手機來到門店服務中心將核銷頁面出示給工作人員就能拿到一張楊梅提貨券啦!仙居楊梅品種多樣,有東魁、荸薺種、水梅、晚稻楊梅、白楊梅等,以果大核小、汁多味美、風味獨特聞名於世,享譽國內外。農業部權威檢測評價仙居楊梅「果形端莊,色澤豔麗,肉質細嫩、汁多味濃、品質極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