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通常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不可缺少的脂肪酸。早期的研究表明,食用全穀類食品對心臟和血管有益,但未發現精製穀物之間存在明確的關聯。
近日,印度班加羅爾聖約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刊" BMJ "在線發表了題為"Associations of cereal grains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cross 21 countries in Prospective Urban and Rural Epidemiology study: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與未經加工的糧食和全穀物相比,經常食用經過加工的(精製)穀物會增加患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
據統計,全世界人們每天從燕麥、大米、大麥和小麥等穀物中攝取的卡路裡約佔其總攝入量的50%。在中低收入國家,尤其在非洲和南亞地區,這一數字則高達70%。
於是,研究人員著手評估精穀類、全穀類和白米的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科學家把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研究(PURE)的結果作為原始數據,該項研究在五大洲的21個收入水平不同的國家進行。樣本包括137130位35至70歲的人,他們之前沒有心血管病史。
研究人員將白米與所有其他精製穀物分開進行了研究,在亞洲,超過60%人口攝入純大米,白米是亞洲的主食。
研究開始時收集了參與者教育程度、財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詳細信息,並使用經過驗證的食物問捲來評估精製穀物、全穀物和白米的攝入量。
隨後研究人員在平均9.4年的隨訪過程中來追蹤參與者因心血管疾病或嚴重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死亡率,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力衰竭等。
在考慮了其他潛在的影響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與最低攝入量(小於50克/天)相比,最高攝入量的精製穀物(大於350克/天),早死風險增加27%,心臟病風險增加33%,中風風險增加47%。更高的精製穀物攝入量也與更高的血壓有關,但在全穀物或白米攝入量與健康結果之間沒有發現顯著的關聯。
精製穀物,全穀物和白米的攝入與複合事件
研究人員說,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原因,他們還指出了一些限制,例如依賴召回的食物問卷,這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但是,該研究數據來自五大洲21個國家的數據,這意味著結果可能是可靠的,並且廣泛適用於世界各地的人群。
穀物分為三類:精米、全穀類和白米。精製穀物包括用精製(如白色)麵粉製成的商品,包括白麵包、麵食/麵條、早餐麥片、餅乾和含有精製穀物的烘焙產品/甜點。全穀物包括全穀物麵粉(如蕎麥)和完整或破碎的全穀物(如鋼切燕麥)。
總之,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吃精製穀物對心臟有害,也會降低生存機會。研究建議食用糙米和大麥等全穀類食物,少吃穀類和精製小麥製品。減少一個人對精製穀物的總消費量,並擁有更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對獲得最佳健康結果至關重要。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36/bmj.m4948
我們的「測序貓--腸道菌群幹預5群「已經到達350人,如果您對腸道微生態感興趣的話,可以加入我們,加入的方法: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我(微信NGStech)為好友之後,我把你拉到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