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日本旅遊的大家,是不是對這些擺放得很有氣勢的娃娃有所印象:
從每年的一月底二月初,這些娃娃逐漸被擺放了出來。無論是在高級餐廳賓館,還是在尋常百姓家中,你都可以看到這些做工十分精緻的娃娃。其實,擺放這些娃娃的家庭,絕大多數家中都是有個小女娃的——因為這些娃娃正是為三月三日女兒節所擺放的。
女兒節所用的娃娃,做工十分精緻
除了娃娃本身,還包括背後的屏風,身前的祭壇等
女兒節,在日語中叫做「雛祭り」,或者「上巳」,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去的。這一天本身是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為了順應西曆,而被改為陽曆三月三日。
日本的女兒節的形成,很大程度受中國晉代「曲水流觴」風俗的影響。曲水流觴,相信大家都很不陌生了。三月初三上巳日,文人雅士在河邊相聚,將酒杯順流而下,酒杯在誰面前停下誰就賦詩飲酒。受此影響,在日本,人們在這一天會將紙作人偶「立雛」順水流下,希望病痛厄運可以被一併帶走,為孩子祈求健康。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立雛」
將紙娃娃放入河中祈求平安的習俗,當今在日本的一些地方還在延續。但是從17世紀開始,更多的家庭選擇在家中擺放」雛人形「——雛人形娃娃,來傳承女兒節的傳統。
當然,雛人形的擺放也很有講究。最傳統的擺放方法稱為」七階十五人形」,其中包括天皇和皇后,宮女,樂隊,大臣,僕人,牛車等等,陣容相當豪華。
傳統的「七階十五人形」
七階飾,就需要十五個娃娃,價格自然相當不菲(順便說一下,雛人形根據做工的精細度,價格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日元不等)。所以一般的家庭會選擇五階飾,三階飾,或一階飾。不過這些娃娃是可以世代相傳的:嫁女兒的時候,媽媽會把家裡幾代收藏的雛人形讓女兒作為嫁妝帶走。所以一些大戶人家在女兒節擺出來的雛人形,陣勢一點也不輸博物館的收藏。
信州世界民俗博物館曾展出三十階千人形展
京都的市比賣神社,每年女兒節會進行雛人形真人表演
這是一家專門守護女性的神社
除了雛人形的擺放,在女兒節這一天的飲食也大有講究。一般來說,會吃散壽司,喝甘酒,配有菱餅或者櫻餅等。三月也是春天到來櫻花開放的季節,所以食材是相當的粉嫩,很有少女氣息。
近年來,傳統的雛人形也出現了各種「現代版本」,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鑑賞一下!
狗版本雛人形
米奇&米妮版本雛人形
熊本熊版本雛人形
麵包超人版本雛人形
(麵包超人和菠蘿包原來是一對)
樂高版本雛人形
(好抽象)
恐龍版本雛人形
(有點恐怖了。。。)
如果家裡有女兒,不妨擺上一對雛人形來為孩子祈求健康平安。但是,三月三日那天一定要把雛人形收起來,不然女兒會嫁不出去的(全世界父母恨嫁的心,原來都是一樣的。。。)
祝天下的小姑娘們
都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