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工智慧在不斷普及和發展,對人類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根本影響。人工智慧能夠讓機器人從事更加複雜的工作,從而取代更多人類勞動者。
我不禁想,人類和人工智慧的分別,人類做得到而機器或程序做不到的事,到底還剩下哪些?
最容易想到的,是情感。人類有流動的、豐富的情緒。
然而,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無法說出情緒的人」。他們不是冷漠無情,也不是自私;只是無法辨識自己的感受,也無法表達情緒,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情緒。他們的問題,叫做述情障礙。
在生活裡,總會類似的瞬間讓你感到不舒服,但你卻不願表達出來:
可能是青春期的你獨自待在房間,父母不敲門便闖入的時候;
可能是成年後,回老家遇見長輩親戚,被拉著詢問「找對象了沒,對方是什麼學歷」的時候;
也有可能是在分手之後,前男/女友還是糾纏著你,不願離開你的生活的時候;
還有那種內心迴蕩著「我明明和你不熟」的時候。
……
但如果你是一個正常活躍的人,你不僅應該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還應該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感受如何。述情障礙的特點包括不能識別情感及描述情感、不能與他人交流情感、缺乏幻想和外向性思維。
02
「述情障礙」,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這些問題,不要以為這些離我們很遠,研究數據顯示,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礙。
生活中,經常可見,有些人並不會好好說話。這些人習慣張口發飆,經常毫無理由的發火。他們最經常的情緒就是憤怒。
一對新婚夫婦在家中享受二人時光,男主人悠閒地翹著二郎腿,妻子在廚房準備下午飯。
突然廚房傳來一聲「啊」,男主迅速起身來到廚房,妻子的手被刀劃破了,他很心疼,他覺得有必要說點什麼,脫口而出的是「你就不能小心點嗎?!」
說話還超出正常的分貝,妻子一臉震驚的看著他,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脾氣....」
述情障礙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也不是人格障礙,它是某一類人群所獨有的一種情緒缺失。
他們缺乏正確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無法分辨自身的情緒。就像故事中的男主,他不能分辨自己的關心和憤怒,並且無法正常的表達關心。
根據程度不同,有「述情障礙」特徵的人,無法表達自身情感,進而內心非常痛苦卻無法釋放,進而引發心理疾病或作為其他心理疾病的併發症出現。
樊登說「述情障礙來自小時候,原生家庭中父母沒有跟孩子做過更多的情感交流,這個孩子不會跟別人表達情感,不會用關心的口氣、擔心的口氣、稍微著急的口氣,就是直接變成憤怒。」
03
豆瓣小組討論中有這樣一個討論題「你們身邊有天生性情比較寡淡的人嗎?」
我認為比較全面的一個回答是「情感需求度很低,和任何人都不會走的太近,不管是父母還是朋友,也比較喜歡一個人,不想談戀愛。
可能看起來朋友蠻多的,也挺能說的,但還是會給人感覺走不進內心。對生活中的事物沒有特別的熱情,很多事情,也不會有太大感觸。」
述情障礙的大致症狀大概有:表達情緒困難、思維模式固定且缺乏想像力、身體極為敏感、情緒爆發突然且強烈等等。
有一類人跟人世間隔著一層玻璃,他們總是以「第三者」的視角觀察和體會周遭的一切,不單指不能夠理解別人的情緒和遭遇,更指他們無法抒發自己的情緒。
同樣的這一類人群,在成長過程中很好的學會了隱藏自己,他們學習著用正常人的情緒來偽裝自己,社交行為幾乎與常人無異。
如果,你發現你的戀愛對象是這樣的人,或者你發現你的孩子是這樣的人:
1、請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你要有意識的向他表達所有情緒,最好是能通過日常交談輔以清楚的表情變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他。
2、另外,要學會控制好自己,不要動不動把「你不理解我」掛在嘴上,他們真的不理解你的情緒,你冷戰的把戲,只會讓他們崩潰或者發狂,不論是對愛人還是孩子,都會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很難表達情緒,並希望身邊的人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你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1.培養共情,擺脫以自我為中心,多關注周遭人事物,從對方的一個小動作中知道他有什麼需求。學會換位思考,進而慢慢的學會發自內心的表達共情。
2.多做情緒管理訓練,方法眾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閱。
3.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能恰當的對待別人的「開心、喜歡、稱讚」,同時能理性的對待別人的負面情緒,並能準確的表達自己對他人的負面情緒。
4.培養良好習慣,可以培養一些寫日記、定期談心的習慣,慢慢的輔助自己學會與人交流,正向的理解他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