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沿海的考克斯巴扎(Cox’s Bazar)區現設有世界最大的難民營,而這裡也是全球最猛烈的季風帶。因此,當地200多萬孟加拉國居民和將近100萬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曾面臨遭遇洪水泛濫和滑坡塌方的危險。
今年的季風季節於10月底結束,難民營和當地社區都沒有遭受大範圍破壞。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美國和聯合國(United Nations)機構及工程人員的努力——他們不分晝夜地加固道路,修建水渠,堅固危險的坡地。
國際工程隊在季風期完成了對35000平方米坡地的堅固工程,以避免考克斯巴扎難民營發生滑坡和塌方。(© U.N./K.M. Asad)難民營的幾乎所有生活需要都依靠人道援助,包括食品、用水,教育,醫療和住所。
最近曾前往這個地區的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艾麗斯·韋爾斯(Alice Wells)說,「我非常深切地體會到羅興亞難民危機的範圍和規模之巨。我要強調美國對援助的承諾」並解決緊急狀況。韋爾斯說,自從2017年8月危機開始以來,美國已經提供了超過3.46億美元的人道援助。
他們為什麼在這裡?在緬甸安全部隊的民族清洗行動後的數月裡,70多萬羅興亞族人逃離了位於緬甸西部的諾開邦。(© Bernat Armangue/AP Images)羅興亞人之所以淪為在考克斯巴扎的難民,是因為他們被迫離開在緬甸西部的家園。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今年8月說,在2017年8月發生了致命的軍事襲擊事件後,「安全部隊採取報復行動,對羅興亞人展開了令人髮指的民族清洗」。他說,「美國要繼續讓主使者承擔責任」。
副總統彭斯(Pence)在11月與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ung San Suu Kyi)會晤時說,「導致70萬羅興亞人被趕到孟加拉國的軍方和地方武裝分子的暴力和迫害行徑毫無任何藉口可言」。
緬甸90%的人口為佛教徒,大多數羅興亞人是穆斯林。緬甸政府不承認羅興亞是緬甸眾多的少數民族之一,諾開邦(Rakhine State)羅興亞人的遷徙自由和所得服務都非常有限。
處境危險的群體這場危機的規模以及發生速度之迅猛使情況變得非常危險。在鬆土上倉促搭建的住所意味著,難民在季風季節會面臨水災和滑坡塌方的威脅。
為幫助抵禦威脅,國際社會迅速伸出援手,修築和修整了55000多平方米道路,以便整個難民營都有可行的通道。國際團隊挖掘和清理了27.1萬平方米的新舊排水道,以避免發生水災和滑坡塌方。
數以千計羅興亞民工修建了基礎設施和對地方設施作出改進,以保障難民營在季風期的安全。(© UNHCR/Roger Arnold)一支工程隊的管理人戴蒙·埃爾斯沃西(Damon Elsworth)說,「在季風期,我們調動了大約350名地方和難民勞工,維護通路和排水道。有更好的通路意味著讓住在這裡的家庭有更好的安全、機會和服務。」
化解危機美國正在支持孟加拉國努力解決危機,並敦促緬甸調查殘暴行徑和創造條件,讓難民能夠以安全、有尊嚴和自願的方式返回家園。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利(Nikki Haley)9月在聯合國表示,「美國對作為向緬甸和孟加拉國流離失所的人、難民以及接納他們的社區提供救生援助的主要捐助國感到驕傲」。
國務院官員韋爾斯說,羅興亞人被迫背井離鄉的情況需要在緬甸得到政治解決。她說,「我要親自感謝孟加拉國政府和人民面對這場人道危機繼續表現出的慷慨精神,以及他們為保證讓援助抵達受影響的人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