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鷹航中文廣播培訓班現場
2016年11月7日-11日,峇里島印華三語學校與印度尼西亞鷹航(Garuda)合作舉辦鷹航第二期中文廣播培訓班。早前在中國駐登巴薩總領事館的推薦下,印華學校與鷹航開始合作舉辦中文培訓班,第一期在今年的3月1日-5日順利完成。
隨著印中兩國的合作進一步深入,兩國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中文的語言地位在印尼進一步提升。鷹航空乘主管Pak Erwin在培訓第一天對學員們說:「近年來中國乘客來訪印尼的數量日益增加,中文在印尼航空業已經成為一種特別重要的語言工具,作為擁有最多往來印中國際航班的印尼航空公司,鷹航的空乘人員迫切需要掌握中文,以提升鷹航的機艙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來自中國的乘客。」
學員們就中文學習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說自己就是吃了不會中文的虧,在工作中經常受挫。在印中國際航班的機艙服務過程中,由於不會中文而跟中國乘客們產生交流障礙,因機艙的中文廣播無法讓中國乘客聽懂而招致大量投訴。這種情況令空乘們感到焦慮,甚至不敢再用中文進行廣播,這也是他們參加培訓最直接的原因。他們希望通過參加培訓,提高自己的漢語口語水平,更好地服務於中國乘客。
鷹航空乘人員「F4」演唱中文歌曲《流星花園》主題曲
印華學校湯老師說:「錢跟語言最大的區別在於,把錢放在銀行帳戶裡,要是你不用它,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累積得越來越多;把語言放在大腦的語言帳戶裡,要是你不用它,它會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帳戶餘額為『0』。所以學好語言沒有捷徑,就是十個字『多聽多看多讀多說多寫』。漢語作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更是如此。」
參加培訓的學員是鷹航空乘人員,培訓內容主要是基礎漢語知識和鷹航機艙內的廣播,包括飛機起飛前、起飛後、降落前、降落後、歡迎詞、機艙服務、渦流緊急情況的廣播以及餐飲服務基本交流用語。
第一期學員共9名,第二期學員共14名。學員們都是印尼籍空乘人員,沒有中文基礎,中國老師只能用英語授課。此外,培訓內容量大,職業性強,培訓時間短,都是該培訓課程的難點。但學員們對中文學習的熱情很高,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老師的指導下,短短的五天時間裡,所有的學員們對中文從一竅不通到學會聲母、韻母和四個聲調,再到可以跟讀字詞句,最後到可以自己朗讀大段的中文廣播內容,進步一天比一天大。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有發音蹩腳的情況,但經過老師提醒,學員們很快就能糾正過來。到最後一天下午進行考核前,學員們已經掌握了四聲發音方法,用漢語表達數字、日期時間、天氣情況,中文廣播材料都能基本正確朗讀,還學會了一些跟乘客交流的簡單句子和演唱《流星花園》插曲。最後,所有學員都順利通過了考核,並獲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
在第二期鷹航中文廣播培訓圓滿結束之際,印華學校老師祝願所有學員學有所成,有一天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跟中國乘客們交流。
鷹航空姐是這樣學習中文的
湯瑩敏老師在考核學員廣播朗讀
曾葦菱老師主持中文廣播朗讀小組賽
老師與鷹航學員集體合影
相關新聞同步刊登在今日國際日報A2版
《國際日報·峇里之窗》是由印尼國際日報集團出版的報紙,雅加達印刷,隨國際日報在全印尼發行。編輯部設在峇里省首府登巴薩。
《國際日報》是印尼最大的華文報紙,《人民日報·海外版》隨國際日報在印尼發行。印尼《國際日報》與美國《國際日報》均由熊德龍博士創辦。
《峇里之窗》面向中國遊客及當地相關產業經營者,主要介紹旅遊景點、人文景觀、風俗習慣、節慶活動等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