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漢口一社區居民瞞報,致一家五口被送醫?謠言!

2021-02-20 大楚網

3月14日凌晨,我市部分微信群、朋友圈內有網民散播「礄口區集賢裡社區有居民發熱瞞報,自行在家吃藥,持續發燒不退才聯繫社區,導致一家五口疑似感染並被送往醫院」,同時附有社區工作人員、民警上門排查時兩人在家躺倒的視頻。

礄口區迅速組織全區各街道社區和公安部門進行全面排查。經全區排查,近期以來我區未收到此類警情,各社區無此類報告,120亦無此類救助信息,榮華街集賢裡社區無新增新冠疫情,該視頻非礄口區的視頻,該網傳消息純屬謠言。

經進一步核查了解,該視頻內容系2月17日武漢大學工作人員和學校志願者上門緊急施救該校退休職工75歲空巢老人湯老師夫婦時,工作人員所錄。

相關報導:

破門而入的緊急施救


稿件節選自武漢大學新聞網報導

原標題:【戰「疫」故事】武大紀檢人之全力守護離退休老同志

2月16日晚上10點多,學校退休職工、75歲空巢老人湯老師的弟弟打電話到離退休工作處,反映當天撥打其兄長電話無人接聽。

由於疫情防控交通管制,離退休工作處當即安排就近居住的夕陽紅志願者上門查看,湯老師居住樓棟因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被封閉隔離,志願者無法上樓,只能在樓下看到老人家中廚房和客廳亮有燈光。

第二天一早,王臨平和殷俊辦理好通行手續再次前往湯老師住處並反覆敲門查看,聽到屋內隱約有聲音但始終無人開門。考慮到湯老師身患帕金森症一直臥床不起,老伴身體狀況也不大好,加上武漢近幾天風雪交加、氣溫驟降,二人居住的老房子地板容易返潮,如果不慎摔倒或者遇到突發疾病不及時救治,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王臨平當機立斷,立刻聯繫轄區派出所、學校保衛部和老人所在單位,共同協力強行將門打開,發現兩位老人癱倒在地,無法行動,雖然尚有意識但口齒不清。大家立即將兩位老人送往人民醫院搶救,經檢查兩位老人是不慎摔傷,通過救治最終都脫離了危險,老人清醒後,熱淚盈眶,再三表達感激。事後,王臨平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對老人做好陪護,確保老人能夠儘快康復。

圖片:抬受傷老人下樓

武漢大學新聞網截圖

來源:礄口發布微博、武漢大學新聞網

責編:戴曉穎

相關焦點

  • 南寧一家五口疑一氧化碳中毒,2死3傷!
    今天(12月24日)凌晨,南寧市興寧區中華路一巷發生一起突發事件,出租房租住的一家五口疑似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兩人死亡,三人被緊急送醫救治。記者來到中華路一巷看到,事發的民房大門關著,警方正在現場調查。附近居民們介紹,今天凌晨4點多,他們聽見救護車響聲,出門查看就發現,租住在4樓的一家五口出事了。附近居民:聽說4點鐘才發現他們出事了,她本身打電話120的,一家五口那個外婆跟那個大的外孫女不在了,殯儀館的車拉走了。
  • 又是它惹禍,一家三口全部送醫搶救,差點沒命!
    桐梓縣芭蕉鄉一家三口因為食用野生菌全部中毒,被緊急送往市一醫ICU搶救,經過數日的搶救,三人全部轉危為安,未出現人員死亡。7月16日,家住桐梓縣芭蕉鄉的吳作方跟著村裡的老人上山閒逛。在老人們的指點下,吳作方採回了一大捧野生菌,為了避免中毒,在煮菌湯時,吳作方還專門放進了不少大蒜。看著大蒜沒有變黑,吳作方和愛人以及女兒放放心心地吃完了鮮美的菌湯。
  • 【闢謠專區】7月謠言很害人 專家一一擊破
    7月已經結束,又有一批謠言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你都被哪些「套路」過?
  • 官方闢謠:「燈塔市200多人拼多多砍價銀行卡被盜刷」系謠言!
    「燈塔市200多人,拼多多砍價中病毒,銀行卡被盜刷」消息不實,系謠言!視頻中,一女子手持宣傳單頁,一邊錄製視頻說:「從今往後誰也別讓我砍價了,別給我發連結了噢。現在燈塔多少起?」工作人員回答「200起」,女子接著說「200多起了!」。
  • 本周朋友圈十大謠言,很多人都中招了
    謠言:江西上饒縣一女孩遭生父及二伯性侵後,精神失常,現已入住精神病院。影響力:36.1闢謠:上饒警方調查後表示,當事人王某文女士患有精神分裂症,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 影響力:39.9闢謠:經查,該通知系在早前流傳的「交通新規」謠言的基礎上,增加「進博會」的名頭後重新演繹。
  • 【注意】永州:一家五口用木炭爐烘烤衣服 結果中毒了.
    因為在屋內用木炭烘烤衣服,導致一家五口一氧化碳中毒。12月5日,中毒的兩名大人和三名小孩被緊急送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經過救治,目前一家五口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搶救中)據患者介紹,他們一家是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人,近日陰雨天不斷,前兩天給小孩洗的衣服還沒幹,4日晚便將木炭點著在屋內烘烤衣服。
  • 這謠言太壞!網警發聲
    近日,朋友圈再次流傳一張已被多次闢謠的謠言圖片,稱「現在有一幫人,
  • 自貢男子殺害前女友一家五口,死者含兩對雙胞胎
    自貢觀察 劉億 四川日報記者 秦勇綜合封面新聞8月10日上午,四川富順縣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稱,8月9日,自貢市富順縣富世街道一小區發生一起命案
  • 永州一家5口被緊急送醫,春節期間已有10例
    近日,家住回龍圩管理區的劉某一家人因一氧化碳中毒,危在旦夕,經永州江永縣醫聯體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五口人化險為夷,避免了一場悲劇。大年初四晚,劉某一家五口在家先後出現不同程度頭暈、嘔吐及意識不清等症狀,15歲的女兒爬出門呼救,被鄰居發現後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晚上11點半,救護車極速駛入縣醫聯體急診科。
  • 又一神跡!牧師去講道的路上車子被巨石砸中壓扁!結果一家五口人....
    【正文】又一神跡!牧師去講道的路上車子被巨石砸中壓扁!結果一家五口人....林頌懷傳道昨天是在前往臺中市和平區環山部落的環山教會講道時,車輛被重約300-500公斤的巨石砸中。意外發生後,後方的小貨車司機趕緊以無線電通報消防隊及臺中市山難搜救協會前來救援。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女生遭5人輪姦後自殺案系謠言!上海警方和震旦職業學院已闢謠請勿再轉發謠言截圖
    「我們學校五個男的輪姦一個女的,那女的昨天自殺,救護車來了2輛」對此,記者聯繫上海震旦職業學校校辦,校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學校在今日已經注意到了該輿情,並第一時間聯繫屬地警方配合展開調查,經查後,發現學校並無此事發生,「這是一則謠言。
  • 食藥闢謠|這11個危言聳聽的謠言不可信!
    進入2018年,食品謠言仍然屢禁不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治理謠言的重要性。專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於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  「眼球博弈」已成為謠言傳播中的最大動機。
  • [闢謠平臺]手機烤熟爆米花 老謠言咋又出現?
    多年前這個「手機輻射烤熟爆米花」的視頻就被媒體證實為謠言,但近日又開始在網上傳播。記者按照上述方法實驗發現,玉米粒根本沒有任何變化。專家表示,網民對於手機輻射的認識誤區還是存在的,應理性看待手機輻射。調查  早已被證實是謠言記者發現,類似的視頻或傳言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以前,而從那時起,就有不少媒體都針對這個視頻做出了闢謠,指出單純地用手機輻射是無法將玉米粒變成爆米花的。玉米粒之所以會變成爆米花,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玉米內部的溼氣蒸發,才使得玉米爆裂,而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溫度在232℃左右。
  • 信仰的力量|最美社區的「超燃」書記
    仁和苑社區有11個小區、148個樓棟,怎麼樣才能把治理服務做得更細更好,讓居民群眾更滿意呢?網格化才能精細化。在「四進網格」基礎上,李英率先推出「一網一端五服務」,藉助智慧黨建網、手機客戶端,把社會治理精細為安民、便民、樂民、康民、助民五服務。2018年,《中國共產黨支部條例》出臺,仁和苑社區有99名黨員,按規定至少要成立2個黨支部。
  • 臺灣一家五口命葬火場!死前媽媽緊摟孩子!
    5月3日,臺灣高雄著名醫生賴文德女兒一家五口葬身火海不幸罹難,該事件引起輿論廣泛關注。5月3日早上七點,根據逃出的屋主高醫前院長賴文德表示,女兒、女婿一家5口和他同住。在他與妻子被救出後,其38歲女兒、40歲女婿及3名外孫4歲、2歲及1歲仍受困。最後女兒一家五口人全部遇難。
  • 這謠言太壞!穿防疫服上門實為入室搶劫?網警發聲
    近日,朋友圈再次流傳一張已被多次闢謠的謠言圖片,稱「現在有一幫人,
  • 突發 送奶工清晨敲門無人應,警察破門發現一家五口全死了
    警方破門而入後發現一家五口的屍體吊死在家中,其中包括一名年僅4歲的小孩。
  • 攜手打擊網絡謠言!食藥監系統98家單位接入微信闢謠中心
    據了解,微信已與全國超600家權威機構開展合作,打通平臺功能和權威機構的專業能力,開啟了打擊網絡謠言的全新模式。僅2017年初至今,第三方機構已攔截100餘萬謠言文章,闢謠信息觸達2100餘萬人次。此次接入微信闢謠中心的食藥監系統公眾號共98個,這批帳號作為微信闢謠中心的合作機構,已在公眾號後臺開通闢謠功能。
  • 免費饅頭助力社區丨東五裡市民生活服務中心防疫情送溫暖行動!
    「助力社區,共抗疫情,保障民生,服務社會,」1月24日,東五裡市民生活服務中心(世界村智慧農貿市場)攜手商家C14主食廚房捐贈愛心饅頭,為堅守在一線的防疫執勤人員及志願者、還有需要幫助的居民帶去了濃濃的愛心和溫暖,相關負責人對東五裡世界村智慧農貿市場及主食廚房商家的愛心善舉表示感謝。
  • 【歐浪網】海島華人餐廳被造謠為病毒傳染點 衛生部門為餐廳闢謠
    所說的餐廳為一家名叫El Castillo的華人經營的餐廳,人們一般稱為「計程車站餐廳」。語音並說在La Atalaya地區一家肉店也是爆發點,因職工感染曾關門,但已經在前天21日重新開門。但這則語音被證實為謠言,海島衛生部門作出了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