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擊網絡謠言!食藥監系統98家單位接入微信闢謠中心

2021-02-11 中國藥聞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98個地方各級食藥監管部門的微信公眾號接入微信闢謠中心,開啟政企合作打擊網絡謠言的新模式,實現食藥監部門專業性、權威性與微信平臺闢謠能力的有效結合,攜手共建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據了解,微信已與全國超600家權威機構開展合作,打通平臺功能和權威機構的專業能力,開啟了打擊網絡謠言的全新模式。僅2017年初至今,第三方機構已攔截100餘萬謠言文章,闢謠信息觸達2100餘萬人次。

此次接入微信闢謠中心的食藥監系統公眾號共98個,這批帳號作為微信闢謠中心的合作機構,已在公眾號後臺開通闢謠功能。

微信用戶舉報的疑似謠言信息都將呈現在闢謠合作機構帳號的後臺,闢謠機構可以判定內容的真實性,一旦確認為謠言則可以主動進行攔截。用戶點擊已被闢謠的文章時,可以看到被打上「不實消息」的中間頁,並且能夠跳轉到詳細的闢謠內容上,攔截謠言信息的同時,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

此次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及98個地方各級食藥監管部門與微信闢謠中心展開全面合作,再次體現了政府機構在打擊網絡謠言方面的積極探索。微信團隊表示,後續將與更多政府機構展開合作,逐步推進其他政府機構的微信公眾號接入闢謠平臺。

用戶點擊已被闢謠的文章時,可以看到被打上「不實消息」的中間頁,並且能夠跳轉到詳細的闢謠內容上。

微信闢謠中心藉助技術識別系統、投訴人工處理系統和闢謠工具等,已經搭建了一整套闢謠處理體系,可以對網絡謠言進行多重打擊。通過用戶舉報、人工審核、進樣本庫、技術攔截幾個步驟,可覆蓋的謠言已達60%。

截至目前,已有600餘家權威機構加入微信闢謠中心,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丁香醫生、果殼網、中科院之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各地網警等,涵括健康養生、食品安全、政治政策、社會事件等多個領域。

2017年初至今,第三方機構共攔截100餘萬謠言文章,闢謠信息觸達2100餘萬人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98個地方各級食藥監管部門的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闢謠中心的合作機構,已在公眾號後臺開通闢謠功能。

今年6月份,微信團隊發布了「微信闢謠助手」小程序,用戶不僅可以主動搜索謠言,用戶閱讀或分享過的文章,一旦被鑑定為謠言,將收到消息提醒,一方面阻斷了謠言的傳播,另一方面,也對傳播謠言的用戶進行正面教育。

截至目前,「微信闢謠助手」小程序總用戶數達830餘萬,日均打開數30餘萬,總共對2600餘萬閱讀或分享謠言信息的用戶進行了提醒。

「微信闢謠助手」小程序使用示意圖

此次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及98個地方各級食藥監管部門與微信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微信闢謠中心對謠言信息甄別的準確度與權威性。未來,微信闢謠中心還將不斷優化和完善現有的投訴體系,並持續與更多權威第三方機構展開合作。

同時,微信團隊也呼籲廣大用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共建綠色網絡環境。

來源/騰訊科技

相關焦點

  • 食藥闢謠|這11個危言聳聽的謠言不可信!
    進入2018年,食品謠言仍然屢禁不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治理謠言的重要性。專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於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  「眼球博弈」已成為謠言傳播中的最大動機。
  •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實為惡意篡改編造
    進入2018年,食品謠言仍然屢禁不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治理謠言的重要性。專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於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  「眼球博弈」已成為謠言傳播中的最大動機。
  • 這11個危言聳聽的謠言不可信!
    進入2018年,食品謠言仍然屢禁不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治理謠言的重要性。專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於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眼球博弈」已成為謠言傳播中的最大動機。
  • 【闢謠】在微信盛傳「白莊學校,學生殺了老師…….」屬於謠言!!!
    【闢謠】2017年4月30日晚,在微信盛傳「白莊學校,學生殺了老師…….
  • 【闢謠專區】7月謠言很害人 專家一一擊破
    若您聽說食藥安全方面的傳言,歡迎來電求證:15039065997闢謠:宜昌網警巡查執法表示,此謠言是一則老謠言。經查證,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6年和2017年都進行過闢謠。營養專家慕海容醫生表示茄子和菌類同吃會中毒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茄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新鮮的菌類營養豐富,兩種食物同食,沒有任何不好的反應,更不會產生毒素。
  • 轉發「牛奶又出事」造謠視頻,5家公號向蒙牛正式道歉 謠言炮製者獲刑10個月
    日前,蒙牛集團收到新商丘、安徽新發現、兵哥兵姐、河南觀點、黃岡視界等5家微信公眾號信函,就此前未經核實刊登《牛奶又出事了!》謠言視頻向蒙牛提出正式道歉。同時,道歉信的電子版也已在上述公眾號內置頂置頂刊發。
  • 網警闢謠:微信轉帳會中木馬?微信紅包圖片有病毒?全都是謠言!
    的信息在網際網路內廣泛傳播,對此,微信官方闢謠帳號「謠言過濾器」已對此進行闢謠。為了增加謠言可信度,還配張圖。第二,木馬主要通過含有誘導性內容的簡訊以及非正規的應用app下載的方式傳播,無法利用微信的紅包、轉帳等功能進行傳播。謠言二:公安支隊長說點微信紅包圖片有病毒謠言信息是這樣的:
  • 近期五大食藥謠言盤點
    本榜單由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監測中心、騰訊較真平臺聯合發布。每月食藥謠言盤點,為公眾澄清事實,讓謠言無處遁形。
  • 【生活】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IT之家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打擊網絡謠言】遼寧的火"燒"到了黑龍江?這些人為何還相信朋友圈的謠言
    為什麼有時候在大量的事實證據面前,謠言還能揮之不去?為什麼有時候越闢謠,反而越會火上澆油?  日前,一段名為「哈爾濱道外區港務局旁新建燈飾城大火」的視頻在微信社交平臺被大量轉發。近日,經哈爾濱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及道外分局共同調查,證實這是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某商廈去年發生的火災,公安機關隨後連續溯源追查26人,最終將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內造謠、傳謠的違法行為人王某等5人查獲歸案。
  • 食藥監總局說了!這個藥全國停用!你家藥箱也許就有!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   食藥監總局發通告 12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總局關於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的通告(2017年第211號)》。▍總局飛檢,藥企嚴重違法 通告顯示,根據群眾舉報,近日,總局飛檢瀋陽新地藥業,發現3大問題,涉嫌嚴重違法違規。
  • 安徽食藥監揭穿九大謠言
    But最近微信朋友圈熱傳西瓜被打針增甜豬肉裡有鉤蟲水煮不爛讓人倍加恐慌……事實真相:假若用針頭給西瓜注射,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易腐爛,西瓜打針圖個啥?事實真相:其實,沒有「高溫都煮不死」的寄生蟲,豬肉裡面長「鉤蟲」實為肌肉組織。
  • 麵條洗出「膠」的謠言千萬別信!這盤背鍋的是麵筋 ╮(╯_╰)╭
    最近,網絡和微信朋友圈上熱傳一段麵條被水洗後出現一團「膠」的視頻,引起眾多市民的關注
  • 聽聽安徽省食藥監局怎麼說
    然而,關於螃蟹的謠言也忽然多了起來:「蟹黃致癌」「螃蟹打針」「螃蟹注膠」等花樣百出。為此,安徽省食藥監局對近期關於螃蟹的謠言進行了梳理,揭示真相,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轉發此類謠言。一個疑似向青蟹體內注射不明液體的視頻在網絡熱傳,網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蔔素、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廣泛討論。然而該視頻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之後查明真相,乃是農村家宴為增味的特殊燒法。
  • 【闢謠】網傳「青海回民和海原回民因摘枸杞發生衝突」系謠言
    近期,這些微信朋友圈流傳甚廣的恐怖謠言讓人毛骨悚然。據了解,吳忠市警方和中衛市警方對此已公開闢謠,並嚴懲造謠者。 8月6日,有一段視頻刷爆了寧夏人的朋友圈,隨著傳播範圍越來越廣,各種說法隨之而來,讓原本一則不實的謠言,變得相當離奇。
  • 這次不是謠言!食藥監已發布安全提醒
    微博截圖據中國科協平臺「科普中國」及健康時報介紹,由於醫學水平有限,楊桃的有毒物質直到2013年才由巴西科學家宣布分離出來。 資料來源:健康時報、科普中國、四川食品藥品監管微博微信又改版了為了能最快最方便地找到「上海網絡闢謠」您可以將我們的微信號設置成「星標」,標上☆
  • 【謠言周刊】近期這20起謠言肆意傳播!你被蒙蔽過嗎
    微信謠言統計序號闢謠時間事件範圍15月11日相聲演員苗阜老師離世全國25月11日深圳11天16人猝死 多數為白領廣東35月11日周星馳在香港因病去世全國(8起)、日常生活(3起)、政務法制(3起)、媒體事件(2起)、食藥安全(2起)、交通出行(1起)、衛生防疫(1起)。
  • 【平安玉山—民警在線】玉山公安闢謠通告
    玉山公安闢謠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