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11個危言聳聽的謠言不可信!
進入2018年,食品謠言仍然屢禁不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治理謠言的重要性。專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於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眼球博弈」已成為謠言傳播中的最大動機。
-
攜手打擊網絡謠言!食藥監系統98家單位接入微信闢謠中心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98個地方各級食藥監管部門的微信公眾號接入微信闢謠中心,開啟政企合作打擊網絡謠言的新模式,實現食藥監部門專業性、
-
近期五大食藥謠言盤點
每月食藥謠言盤點,為公眾澄清事實,讓謠言無處遁形。過去一個月,又有哪些食藥謠言上榜?較真鑑定:純屬謠言隨著夏天的臨近,聖女果(俗稱小西紅柿)、彩椒、紫薯、小南瓜、小黃瓜等蔬菜大量上市。而網上卻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聖女果、彩椒、紫薯都是轉基因食品,人們吃了並不安全。
-
6月五大食藥謠言盤點
每月食藥謠言盤點,為公眾澄清事實,讓謠言無處遁形。過去一個月,又有哪些食藥謠言上榜?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對此進行闢謠,網傳文章內容不實,謠言引用的研究為《廣州地化所獲取抗生素全國使用量與排放量清單》,該研究的目的是為我國控制抗生素的濫用、環境抗生素汙染,以及避免細菌耐藥性和耐藥基因的進一步傳播等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和理論支持。
-
【闢謠專區】7月謠言很害人 專家一一擊破
本欄目由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河南食藥安全周報承辦。若您聽說食藥安全方面的傳言,歡迎來電求證:15039065997醫院治不了,後果很嚴重!闢謠:宜昌網警巡查執法表示,此謠言是一則老謠言。經查證,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6年和2017年都進行過闢謠。營養專家慕海容醫生表示茄子和菌類同吃會中毒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茄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新鮮的菌類營養豐富,兩種食物同食,沒有任何不好的反應,更不會產生毒素。
-
【謠言周刊】近期這20起謠言肆意傳播!你被蒙蔽過嗎
微信謠言統計序號闢謠時間事件範圍15月11日相聲演員苗阜老師離世全國25月11日深圳11天16人猝死 多數為白領廣東35月11日周星馳在香港因病去世全國(8起)、日常生活(3起)、政務法制(3起)、媒體事件(2起)、食藥安全(2起)、交通出行(1起)、衛生防疫(1起)。
-
【1017丨闢謠】飛機撒藥治白蛾?這個謠言已流傳多次,不要信!
「飛機撒藥治白蛾」謠言!勿信勿傳!4月12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對近日網上再次出現關於飛機撒藥治白蛾的謠言進行闢謠。原文如下:近日,網上再次出現關於飛機撒藥治白蛾的謠言:「巿園林辦通知:本月15號--25號室外不要曬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燒烤等露天食物)。儘量減少郊外,戶外活動。飛機撒藥治白蛾,大家把愛心傳遞下去——園林辦通知」第一、「園林辦」這個機構模糊不清。
-
臺食藥署推翻謠言!
食用油常常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臺灣地區也出現了.近日臺灣地區熱門社交軟體Line(類似微信)流傳一篇文章,稱市面上食用油品使用熱溶劑己烷萃取,殘留在食用油品中,將危害人體健康,這引發了民眾恐慌。流傳在臺灣地區網絡上——「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的這篇文章,認為廠商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化學物品萃取食用油脂,而非透過「古早傳統物理壓榨方式」,使得葵花籽等植物提煉出來的油,殘有化學物質,破壞天然成分,若被被吃下肚,恐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
4點至4:30飛機灑藥?真相來了!
大年三十和初一,我們除了看到各種謠言和闢謠外,沒想到又有一則灑藥的「小道消息」刷爆了。在這我們要告訴大家,這是——假的!(本圖來自小編的朋友圈)讓人鬱悶的是,依舊有那麼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亂傳,結果呢,朋友圈和微信群裡到處都是。
-
網警闢謠:微信轉帳會中木馬?微信紅包圖片有病毒?全都是謠言!
「謠言過濾器」已對此進行闢謠。瀋陽網警提醒: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發現此類信息可第一時間撥打相關官方客服電話或者與瀋陽網警進行聯繫核實,切勿隨意轉發、傳播未經核實的消息!謠言一:微信轉帳會中木馬謠言信息是這樣的:
-
【992 | 闢謠】「鯊魚吃人」視頻瘋傳!恐怖謠言不可信!真相是這樣的!
網傳視頻▽「鯊魚吃人」的傳聞配上驚悚的畫面,一時間,這則消息嚇到了不少人。然而,小編經查詢發現,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謠言。網傳視頻中並非是鯊魚,而是一條鯨魚,它在海灘上也並非在「吃人」,而是受傷擱淺了。此事發生在2017年12月9日,地點是海南三亞大東海。當天上午10點,救生員觀察到一條鯨魚在海灘擱淺掙扎,而且疑似受傷嚴重,流出的血將旁邊的海水染紅。
-
西瓜打針變甜、黃瓜筆直就是噴了藥?安徽食藥監揭穿九大謠言
But最近微信朋友圈熱傳西瓜被打針增甜豬肉裡有鉤蟲水煮不爛讓人倍加恐慌……事實真相:假若用針頭給西瓜注射,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易腐爛,西瓜打針圖個啥?事實真相:其實,沒有「高溫都煮不死」的寄生蟲,豬肉裡面長「鉤蟲」實為肌肉組織。
-
謠言止於智者嗎???
每次遇到什麼公眾事件,網上的各種謠言滿天飛。其實,平時翻看朋友圈,也有太多的謠言、不實信息,也能看到有朋友自覺地轉發各種闢謠的文章。
-
兩張神圖,洩密還是謠言?
這張看似正規可信的關於逐月的規定裡,回答了回復了很多關心關注逐月戰友的期盼和疑問。一些戰友為此感到踏實了,也有的因此失望了。但是無論如何,是有個結果了,不再是一頭霧水在那猜測了。可是沒幾天,圈子裡就有人闢謠了,說這張圖是個假貨。但也有人堅決站隊,說這圖肯定是真的,或者是是在討論的一種方案,未來很有可能通過。記得曾經關注軍人漲工資的時候,單位領導曾經這樣說,這些事情,如果是真的,那算是洩密,如果是假的,那就是謠言。
-
轉發「牛奶又出事」造謠視頻,5家公號向蒙牛正式道歉 謠言炮製者獲刑10個月
謠言視頻向蒙牛提出正式道歉。同時,道歉信的電子版也已在上述公眾號內置頂置頂刊發。戳連結閱讀:http://mp.weixin.qq.com/s/VTEOvuItgUwV_14-_nTV4A 蒙牛集團讚賞五家公眾號積極承認錯誤的勇氣,並呼籲更多自媒體運營者不炮製
-
【打擊網絡謠言】遼寧的火"燒"到了黑龍江?這些人為何還相信朋友圈的謠言
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刑偵二大隊責任區一中隊副中隊長李劍鋒說,面對網絡謠言,很多傳播者的第一反應不是質疑消息的來源、準確性如何,而是關注是否有「亮點」,或者存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不假思索地進行轉發,成為微信謠言的「二傳手」,不自覺中加速了謠言的擴散。 ——主觀臆斷,添油加醋。
-
麵條洗出「膠」的謠言千萬別信!這盤背鍋的是麵筋 ╮(╯_╰)╭
昨天食藥君給大米和粉絲「撐了腰」它倆的小夥伴麵條不樂意了麵條用水洗我也就算了,還說洗完了剩下的一坨是我很森氣哦~先來回顧一下這則不靠譜的謠言是如何誕生的謠言視頻(註:這是假的!)視頻中,洗出來所謂的一坨白色「膠」,其實就是麵筋!
-
闢謠 | 天哪,西瓜有病毒,會死人!
很明顯,這又是一條假信息! SK5病毒完全是子虛烏有,但是SK5病毒謠言卻藉助社交媒體瘋狂傳播,不斷變種。這一次酸菜魚、水煮魚也中招了↓↓↓多地已闢謠上網搜索就可以發現,「吃瓜」能感染SK病毒的消息在不少城市被頻頻轉發,全國各地都有此類信息,只不過醫院等具體名稱進行了改動。網絡截圖 憑常識我們都知道西瓜、楊梅、李子、魚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而謠言中說吃這些美食都能感染SK5病毒,還能吃死人,這就純屬挑戰人類智商的下限了!
-
【生活】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IT之家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相關連結:點此訪問1 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真相:國家食藥監局的官方微信平臺「中國食事藥聞」對「肉鬆餅包棉花」這類視頻進行了闢謠:肉鬆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異,用棉花冒充肉鬆幾乎不可能。
-
闢謠 雞肉芝麻同食中毒,黃瓜花生同食腹瀉?
先來看看一個例子吧:1935年,由於南京發生了蕉芋同食中毒事件,於是南京生物研究所的鄭集教授做了一組實驗,取了民間流傳甚廣而且日常可能同食的十四組食物,依照普通膳食搭配方法,進行了動物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參與實驗的白鼠和猴子,兩日後並無表情、行為、體溫以及糞便性質等改變。雖然這個實驗在現在看起來很粗糙,但作為現代科學較早期的實驗,還是很有遠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