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醫案一則
張建剛 男 35歲 初診日期2020年9月30日
主訴:咳嗽月餘
現病史:咳嗽一月餘,吐痰清稀,在他處服消炎藥、止咳藥,效不佳,改服中藥治療。
刻下:面色黯,精神欠佳。咳嗽,咳聲輕。吐痰清稀,偶有粘稠,頭昏沉不清晰,頭頂似有物壓,有時有眩暈感。口淡無味,腰酸,全身乏力,下肢尤甚。舌淡苔白邊齒痕,脈沉細無力。
辯證: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診斷:咳嗽
方藥:茯苓30 炒白芍20 生薑20 附子12 白朮20
乾薑20 細辛6 五味子10 吳茱萸10 生甘草10 5劑
服法:上藥沸水衝服,分溫三服。服後覆衣被微汗出為佳。忌服寒涼辛辣之物。
二診:10月5日複診,症大減,甚喜!
略有口乾、有痰 上方乾薑減為10加入杏仁10桑葉20 繼服5劑
按語:
1、該患者感受風寒,誘發咳嗽,因其素體陽虛,服大量的消炎藥、止咳藥未見其效。又因大量的消炎藥扼制了機體陽氣的舒展,加重或延長了機體的自我修復,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此類患者不能僅著眼於咳嗽,而應依據體質辯證施治。
3、上方可以說是真武湯合苓甘五味姜辛湯,治法上把肺脾腎,上中下三焦均治之,可謂治療寒溼水邪之良劑。
4、該方還應與附子湯相鑑別,附子湯雖也可以治療陽虛寒溼內侵,但以骨節煩疼,惡寒肢冷為主。在組成上重用附子、白朮,並配伍人參大補元氣。而真武湯附子、白朮量減半,加以大量生薑在溫補腎陽的同時散寒溼水氣。
感恩師父無私教導,感恩各位師兄師姐的引領,不足之處,敬請指導,不勝感激!!!
孔乙嫻,山東人,2019年師承鄭州楊兆林先生系統學習經方,進步進步很快。戳」閱讀原文「,來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