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如何健康飲食?除了適當的身體鍛鍊和良好規律的作息外,合理膳食、充足的營養攝入是保障身體健康的關鍵。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營養逐漸成為國民生活中的高頻詞。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一般人群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不管是在家吃飯還是在外面聚餐,一定要避免六個常見誤區:餐前飲酒喝飲料、涼菜全是魚和肉、滿桌佳餚無主食、烹調油重味道濃、海鮮肉類不嫌多、蔬菜菌藻不上席、飽食之後喝鹹湯。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食物搭配,避開飲食不合理的「陷阱」。
針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小孩等,在春節期間營養膳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建議選擇一些脂肪和糖含量比較低,蛋白質、膳食纖維含量高,咀嚼性好的食物。
吃零食最好是在兩餐之間,選擇少吃一點。建議選擇水果,尤其是不那麼甜的水果,如果想吃糕點,建議肚子餓的時候稍微吃一點,如果肚子不餓,建議不要食用高能量的點心。也可以選擇稍微吃點堅果,但是量一定要控制好。
吃堅果有個前提,就是包含堅果在內的所有膳食總能量不能超標。
建議購買沒有經過調味的原味堅果,並且是沒有開殼或者只有部分開殼的堅果,這樣不容易讓它接觸空氣而氧化。我們知道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如果殼完全開了,特別容易氧化變味,會生成一些有害成分,食用口感不好,對身體也不好。
堅果除了可以直接當零食吃,還可以入飯、入菜,比如西芹腰果、宮保雞丁等。可以把板慄、花生等含油和含澱粉比較高的堅果,和雜糧一起做成雜糧粥、雜糧飯,這些都是吃堅果的好辦法。
喝湯的關鍵在於喝什麼湯,喝多少湯。如果飯前喝少量美味且含蛋白質豐富的湯是可以的,這樣會讓胃腸更容易接受後面的食物。但飯前就喝一大碗鹹湯,不但會稀釋胃液,還會攝入更多的鈉鹽,不利於健康。
在享受美味湯羹的同時,一定要撇去上面的浮油。湯熬好後,可以放涼以後,把最上面的一層浮油給撇掉,做湯的時候儘量少放鹽,湯越淡越好,鹹湯喝多了,血壓也容易跟著就上去。
春節不僅是休閒節也是美食節,面對一大桌子的美食誘惑,能否推薦幾個實用小技巧,避免大吃大喝,糖酒鹽油攝入過量?
飯前半個小時可以先喝點水,沒有添加糖的牛奶、豆漿,沒有油的湯羹等。進食的時候可以先吃蔬菜,尤其是綠葉菜,然後吃肉類,再吃飯。
每餐都建議有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魚禽肉蛋。吃飯的時候放慢一點速度,多咀嚼幾下,按時進餐,保證食量的穩定,用較小號的餐具,只有這樣,才可以控制食物的攝入量。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吃動平衡。如果實在吃得太多,也可以吃一些促進胃腸蠕動幫助胃消化的食物,但一定要適度。
一起分享醫院的點滴
微信號 : Linxi_xianyi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