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高粱,也叫木稷、藋粱,蘆穄,蜀秫、蘆粟、獲粱,番黍~
高粱甘溫,所以經過發酵之後的高粱酒是熱性的哦~
下面了解下功效
高粱
【性味】甘,澀,溫,無毒
【歸經】脾,胃,肺經
【功能】健脾止瀉,燥溼祛痰,寧心安神
【主治】主脾虛腹瀉,霍亂,消化不良(食積),痰溼咳嗽,失眠多夢。
高粱直接吃不太好下口,但是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吃~
高粱餅
高粱面饃
……
其他部位:
高粱花苞能清熱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
高粱根能利小便,以及膝蓋痛,腳跟痛。
【奇奇怪怪的小偏方】
1.食積:高粱子30~60克,水煎服。
2.胃痙攣:高粱60克,陳灶心土1塊,水煎後,澄清去渣頓服。不論寒、熱、虛、實均可用。
3.痢疾:高粱黴包6克,為末,燒酒少許,拌勻,開水衝服;高粱根1個,紅糖120克,熬成水服。
4.崩漏:高粱黴包15克,百草霜3~6克,水煎服,紅糖為引。
5.帶下:以多年高粱根,炒後研末,用紅糖水或米湯送下,每次9克,日服3次。
6.足跟痛:高粱根數個,鴨蛋2個,煮湯,濾去渣,加白糖調服。
7.自汗:高粱子、蔥、鹽、羊肉湯共煮粥食。
8.便血:高粱花9克,焙乾研末,黃酒調服。
9.倒經:紅高粱花,水煎加紅糖服。
10.腳氣:陳高粱若干(以五六年者為佳),焙黃為細末,幹塗患處。
以上10條來自《食物療法》
11.治小兒消化不良:紅高粱一兩,大棗十個。大棗去核炒焦,高粱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服二錢;3~5歲小孩每服三錢,每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