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逝的味道:大澳百年蝦醬

2021-02-26 南早香港指南

59歲的鄭啟強(Cheng Kai - keung)是鄭祥興蝦醬鋪的老闆。他說傳統的攪拌發酵工藝正成為絕響。圖:Nora Tam

如果氣味能代表一種文化,那麼蝦醬的鹹香味無疑是古老大澳的標誌性味道。

百餘年來,蝦醬的味道瀰漫在大嶼山的漁村中。而今,蝦醬卻和這裡的居民及社區的傳統身份一樣,正在漸漸消逝。

59歲的鄭啟強從小就在自家的蝦醬廠裡幫工,他慨嘆道: 「上個世紀60年代,大澳有近10間蝦醬廠,現在只剩兩間嘍。」

蝦醬的製作工藝正從這座城市的漁村裡消失,人們正在採取措施將其保留下來,哪怕留下的僅僅是記憶。

今年六月,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80個項目。蝦醬的製作工藝得到官方認可,成為一項文化遺產。

然而本土製作的蝦醬已經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平洲、香港仔、長洲、南丫島、馬灣等地,就漸漸看不到居民們製作蝦醬的場景了。

去年由於違法的拖網捕魚切斷了香港水域的蝦類供應,大澳加入了遺產名錄。

「以前每年六月到十月間,我們會從本地漁民手中購買大量銀蝦,足夠供應全年的庫存。」鄭啟強回憶道。 1920年,他的曾祖父創辦了鄭祥興蝦醬鋪,如今傳到了他手上。

為了在新的法律下得以為繼,鄭啟強將生產線遷到廣東陽江和臺山,僅將最後一道加工工序留在大澳祖傳的蝦醬廠裡,由他和妻子親自完成。

東南亞國家居民在烹調中使用蝦醬增加菜餚的色香味。鄭啟強說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因香港較之大陸在貿易中佔據優先地位,故而大澳的蝦醬在海外華人中有口皆碑。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大澳的蝦醬製作者於50年代開始將產品出口銷往倫敦及舊金山。

鄭啟強說,蝦肉和鹽是蝦醬僅有的兩種原材料,將其攪拌均勻細滑,在太陽下曬制對於蝦醬的品質至關重要。

「要用眼睛、雙手和鼻子去感受蝦醬。如果不對勁,味道就會大不同,經驗豐富的蝦醬製作者馬上就能從氣味中判斷出來。掌握這門手藝需要經年累月的功夫。」

溼度和光照是曬制的關鍵,製作者會根據天氣變化調整鹽的份量。

「如果鹽的份量不對,就會破壞蝦醬的品質。」鄭啟強說。天氣好的時候, 100斤(約60.4千克)蝦能做出60斤蝦醬。天氣不好的時候,只能做出50-55斤蝦醬。如果天氣預報有雨,製作者會多加兩三斤鹽以防止蝦肉變質。

「在這批口味更鹹的混合物中摻入另一批天氣好時做的蝦醬,這樣味道就中和了。」

儘管這是一門傳統的行業,鄭啟強卻說他的家族生意有賴於不斷的改進,方能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需要。比如,出於現代對健康的考慮,如今製作的蝦醬比他祖父那一輩製作的蝦醬口味更淡一些。

「在90年代中後期,醫學報告警醒人們攝入過量鹽分會導致健康問題,所以我們就調整了配方。」

60年代以前,大澳尚未通電,因此鄭家以人力碾磨蝦肉。 「但是通電後,我父親就買了機器來加工這道工序,把碾磨時間縮短了一半,攪拌物也更加細滑。」

傳統的手藝和與時俱進使得這個行業流傳至今,但鄭啟強並不看好前景。

他說:「我看下一代沒人願意繼承這個製作工藝。我們這行一直是師傅手把手教徒弟。如果家裡沒人願意接手,這門手藝就會中斷了。」

鄭啟強的三個女兒分別為13歲、 10歲和4歲。他說他不會讓女兒接管生意,他也不介意將這門手藝傳給外人,但要找到想學的人卻殊為不易。

「沒人願意入行……這是份苦差事。」

相關焦點

  • (663)私房菜22:蝦醬燉豆腐
    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蝦醬了。感覺這材料比較難得,也不知道現在的超市裡有沒有賣的,沒關注過。十多年前,和一幫同事到惠民縣去上函授課,聽說蝦醬是惠民的特產,專門買了一瓶帶回來。此後好像就沒有吃蝦醬的記憶了。        小時候,有人會挑著擔,到村裡去賣蝦醬。蝦醬裝在兩個桶裡,打開桶有一種鹹鹹的、濃濃的、怪怪的味道。
  • 【CUHK遠足行山俱樂部活動】東湧至大澳遠足
    本周日(9月2日)CUHK遠足行山俱樂部將舉辦第1次遠足活動東湧至大澳 東湧古道 在東湧和大澳之間,有一條名為[東澳古道]的沿海路線,是古時人們往返兩地的主要通道穿梭於此,有如走進時光隧道,擁有百年歷史的漁村、大片紅樹林與海岸生物,跟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等現代化設備並列,形成強烈的對比。 大澳漁村
  • 大澳產珠蚶 蚶中之極品
    汕頭電視臺《民生檔案》節目  如今大澳珠蚶一年四季都有捕撈,不過最肥美的季節還是冬至到春節這段時間。記者在春節前幾天跟隨大澳村民乘坐快艇出海,大約二十多分鐘,便來到了海中央的蚶場,一艘大船和一群村民正在這裡捕撈珠蚶。
  • 郊遊 | 去大澳,等船來
    我們一行四人,剛剛從大澳返來。背囊裡裝著的產自永安街43號益昌號的蜆醬與XO醬,以及頭髮上的鹹腥海風氣息,都是這個臨時起意的短途旅行的註腳。 原本計劃是從東湧坐昂坪360纜車往返於大嶼山,一路飽覽郊野山林與伶仃洋的美景。
  • 食遊珠海:偶遇家常味十足的菜館 蝦醬五花肉難忘
    燒汁味道調得恰到好處,帶有甜味的醬油讓帶膏的魷魚筒更鮮美。但是魷魚肉質稍硬,大概過火了,不過有嚼勁的口感也挺好。  這道看起來普通不過的蝦醬蒸五花肉,是小靜的最愛。五花肉切成薄薄一片,每一片都均勻地裹上了蝦醬,鹹、腥、鮮香,入口即化,如溫熱的海風般醉人。
  • 英語歌曲推薦:漸漸消逝|《Dying In The Sun》
    Like dying in the sun就像漸漸消逝在陽光下Like dying in the sun就像漸漸消逝在陽光下Like dying in the sun就像漸漸消逝在陽光下Like dying...
  • ——雞架蘑菇筍湯,辣白菜土豆片,蝦醬豆腐和冰蝦.
    雞架蘑菇筍湯,辣白菜土豆片,蝦醬豆腐和冰蝦。豆腐和蝦醬。加水燉。
  • 《消逝的光芒:加強版》v1.26鏡像版下載
    遊戲名稱:消逝的光芒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製作:Techland遊戲發行:Techland運行平臺:PC遊戲容量:20.15G發售日期:2016-2-9【遊戲簡介】Techland公開了《消逝的光芒:加強版》,加強版和原版相比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並有許多進化要素,遊戲將於2016年2月9日登陸PS4、XBOX One和PC平臺,其售價為59.99美元。
  • 東山島蘆筍農:守望,消逝的輝煌
    如今,隨著時代變遷,投入產出比低下,東山島蘆筍種植面積急劇下降,卻依然有農民堅守著蘆筍田,守望著慢慢消逝的輝煌。嫩莖雪白、粗細均勻,筍尖圓形、鱗片緊湊、皮層較薄,肉質細嫩、味道芳香,鮮美可口、內含物含量高……這是東山白蘆筍的特點。今年雨水過多,白蘆筍成長不佳,品相不夠好。
  • 馮小剛電影公社:160多棟建築裡流淌的百年時光
    信步海口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仿佛回到百年前:蔣公堯廬、何少霞故居、萬州西山鐘樓、《新華日報》營業部、上海融光大戲院、重慶建國銀行、香港亞歷山大大廈、八和會館、寬仁女醫……那些消失在漫長歲月裡的古老建築,被一磚一瓦的「帶」回到遊人面前。▲原型:重慶蔣公館堯廬
  • 原始的製糖工藝——帶你走進飄香百年的高粱衝紅糖
    在揚武鎮大開門社區的高粱衝小組,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製糖工藝,這裡出產的紅糖不僅色澤金黃,香醇濃厚,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延續百年的製糖技藝讓高粱衝紅糖聲名遠播,飄香百年。連日來,高粱衝群眾楊志雄和他的工人顯得格外忙碌,他的製糖作坊正在滿負荷生產紅糖。
  • 新遊下載:《消逝的光芒:加強版全DLC》免安裝中文版下載
    遊戲名稱:消逝的光芒:加強版英文名稱:Dying Light: Enhanced Edition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類(FPS)遊戲遊戲製作:Techland遊戲發行:Techland遊戲平臺:PC發售時間:2016年2月9日【遊戲簡介】Techland公開了《消逝的光芒:加強版》,加強版和原版相比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並有許多進化要素,遊戲將於2016年2月9日登陸PS4、XBOX One和PC平臺,其售價為59.99美元。
  • 探索即將消逝的國家,每周消失一種語言?
    曾經有兩位記者考察過穆斯塘王國,發現當地人對他們非常友好,他們希望保護當地的文化,維德曼還為此創辦了「消逝文化保護計劃」組織。穆斯塘的孩子們在學校裡學習的是尼泊爾語,他們被禁止使用自己民族的名字,也被禁止說民族話。    穆斯塘地區的等級制度還很分明,有國王,有貴族,一個人的地位甚至還取決於他的家室是否顯赫。
  • 惠東港口遊進受傷稀有瑞氏海豚,目前正在救護
    昨日,一頭受傷的瑞氏海豚在惠東港口大澳塘海域被發現。
  • 半年收入破10億元:《消逝的光芒》是如何做角色移動的?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2015年,一款叫做《消逝的光芒(Dying Light)》的作品赫然列在了
  • 這種職業正在濮陽消逝,他們是修補時間的魔術師...
    正在修表的姜福生   趙國棟 攝  他叫姜福生,今年47歲,17歲就開始在自家附近的集市上擺攤兒修表。說來這門手藝也算是家傳的,因為父親就是從事修表生意,從小看父親修表,所以姜福生不用刻意去學便掌握了修表的手藝。1994年,姜福生在勞動市場租下了一間僅有幾平方米的門店,在此一幹就是20多年。
  • 《濃情巧克力》:美食版的《百年孤獨》
    墨西哥電影《濃情巧克力》,可以說是一部美食版的《百年孤獨》,比較矯情的說法叫做「美食魔幻現實主義電影」。
  • 圖說 即將消逝的景頗族原始埋魂儀式!!
    易宸地產「易宸·樂堡音樂節」於2015年8月29日——31日隆重舉行即將消逝的景頗族原始埋魂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