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下旬北方大氣汙染擴散條件偏差,較重汙染集中在這幾地

2021-02-23 城市新生活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1年2月及3-5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

一、2021年2月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21年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為弱經向型環流,鋒區偏北,冷空氣路徑偏東,強度總體偏弱。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上旬和下旬冷空氣偏弱,中旬冷空氣較為活躍。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西南地區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西部偏低1-2攝氏度;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與常年同期相比,新疆北部、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黃淮東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全國其餘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

二、2021年2月及3-5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

預計2021年2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東部偏多西部偏少;汾渭平原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偏少;長三角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偏少。其中,京津冀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接近近6年平均略偏好,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接近近6年平均略偏差。總體來看,上述地區中旬大氣汙染擴散條件優於上旬和下旬,較重汙染可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南部(主要是河北南部、河南、山東西部等區域)和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另外,除夕和元宵節時段可能會有汙染過程,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可能會出現汙染過程延長、汙染程度加重的情況,還需加強防範。

預計2021年3-5月歐亞中高緯主要以緯向環流為主,冷空氣活動偏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氣溫偏高,京津冀和汾渭平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長三角降水偏少。上述三個區域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偏差。

來源 @生態環境部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劉偉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廣告類:設計製作、禮品定製、印刷包裝、標識標牌製作等;


視頻類:活動拍攝、網際網路視頻、廣告片、宣傳片、活動直播、產品直播;

華夏家政承接業務 15011158524、13146735889

家政類:月嫂、育兒嫂、保姆、鐘點工、小時工、護工、開奶、接送孩子。

相關焦點

  • 目前上海空氣重汙染,實時指數221,這波汙染要持續多久?
    市生態環境局說,受本地汙染累積疊加上遊汙染輸送影響,目前申城空氣品質處於重度汙染水平。今天(12日)09時,實時空氣指數為221,重度汙染。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研究人員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的空氣汙染過程分析認為,進入秋冬季,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冬季供暖和工業生產帶來區域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導致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出現多次汙染過程。
  • 秋冬不利擴散條件致北京空氣汙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9日發布稱,受秋冬季不利大氣擴散條件影響,9日至10日北京正發生明顯空氣汙染過程。
  • 專家解讀:太原這輪空氣汙染系三大原因所致
    1月25日12時,包括太原在內的北方城市空氣品質出現重度汙染天氣。這是繼1月20日以來,本輪汙染天氣過程的最高峰值。之後,汙染指數回落。1月26日,我市發布通告,宣布自當日14時起,解除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這輪汙染宣告結束。
  • 大氣汙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成都12月30日零時解除重汙染天氣預警
    根據12月29日空氣品質預測,未來三天氣象擴散條件為中等及中等偏好
  • 【環保科普】大氣汙染成因分類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伴隨風速變小,汙染物水平輸送變慢,加上不利地形山前阻擋等因素,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汙染愈發嚴重。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科普視頻:大氣汙染與環境容量
    Yawei QU, Tijian WANG, Yanfeng CAI, Shekou WANG, Pulong CHEN, Shu LI, Mengmeng LI, Cheng YUAN, Jing WANG, Shaocai XU研究發現, 颱風移動路徑會加強或減輕香港及其附近區域的空氣汙染濃度.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
    2020年10月7日起,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
  • 荊州市發布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受不利氣象條件、本地汙染積累以及區域性汙染傳輸等影響,1月21日凌晨起,我市空氣品質呈惡化趨勢,未來三天將持續中度到重度汙染
  • 大氣汙染的來源何處?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汙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 春節期間的重汙染從哪來?機動車的「清白」誰來還?
    近日,春節農曆新年假期,多地空氣汙染嚴重,這不僅讓大家對機動車造成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產生了疑惑。空曠的街道和重汙染形成了反差。
  • 中國迎戰今年以來最重的一次汙染過程!
    北京重汙染持續33個小時 北京市自12月1日13時起空氣品質達到重度汙染水平,持續33個小時。12月2日的PM2.5日均濃度為183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峰值濃度為199微克/立方米。受西北冷空氣和沙塵影響,12月3日凌晨2時起,北京市PM10快速攀升,沙塵和浮塵影響時間持續約10小時,目前已經恢復至輕度汙染水平。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還有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分析研究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因為11月、12月PM2.5濃度不升反降,優良天數也減少了所以冬天又要取暖又要藍天,難度有點大吶永遠不變的問題之二:怎麼就大氣汙染了呢?答:1.汙染物一次排放2.二次轉化3.氣象條件
  • 上海迅速採取減排措施應對空氣汙染,市環保局詳解汙染成因
    市環保局解釋,本次汙染過程主要以冷空氣擴散帶來的區域汙染輸送為主。預計今晚仍以中度至重度汙染為主。明天午後將轉為輕度汙染。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部署,各相關部門按照預案立即採取措施,相關企業和工地積極響應。市有關部門今天下午已對重點企業進行檢查抽查,發現違規排放依法查處!
  • 颱風下沉氣流影響 汙染物擴散條件差
    這其中有1天是因為今年總有效天數比去年少1天。具體到每個月來看,主要是由於今年8月份優的天數僅有16天,比去年少11天;9月份優的天數也同比減少4天。  從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來看,第三季度7月份空氣品質最好,而8月份最差,較差的8、9月份主要汙染物均為臭氧。相比於去年同期,在我們各項減排措施都不斷深入推進的前提下,短期汙染物濃度直接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