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 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韓春雨:我現在也在研究別人為什麼會重複實驗失敗,但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私底下可以說一些猜測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汙染,但是科學的結論還要等一段時間。
韓春雨:當然,論文發表之前按要求重複過實驗,論文發表後也重複過。
科技日報:那為什麼不架起360度攝像頭,在監控環境下將實驗重複一遍呢?韓春雨:這是有罪推論,我覺得沒必要。日本的小保方晴子是沒有一家實驗室重複出來,而我這個實驗已經有人重複出來,連《自然》的記者David都調查過了,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
(註:《自然》雜誌亞太通訊員David Cyranoski於今年8月採寫報導,文章稱:採訪了三位匿名的中國科研人員,其中一位表示在好幾個細胞系檢測了NgAgo系統,而且結果顯示 NgAgo能夠在預期的位點誘導遺傳突變,但NgAgo系統的效率並沒有比CRISPR-Cas9高,可能還要後續調整改進。另有兩名要求匿名的科學家稱 有了一些初步的試驗結果顯示NgAgo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測序去確認。但事後,《自然》及David本人均表示該報導不能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 的證據。)
科技日報:《自然》後來發過聲明,說記者報導不能代表雜誌的調查結果,另外《自然》的報導裡提到的3個人都是匿名,您覺得能作為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嗎?韓春雨:你要是說報導不能作為證據,那些質疑我的報導為什麼被人們作為我造假的證據。《自然》的記者David是非常專業的,我提供了一份5個 人的名單給他,最後他採訪到其中3個人,但是對方要求匿名。David的報導為我正名了為什麼大家置若罔聞,一味地追捧那些質疑我的報導,老是說「多人無 法重複」。
科技日報:您的意思是您已經明確知道有人已經重複出來了是嗎?方便告訴我們具體是誰麼?是國內科學家還是國外科學家?韓春雨:是的,我當然知道,但不能告訴你,說出來了那些人就會受到騷擾。那些說不能重複的人不也都是匿名麼?
科技日報:現在有重複失敗的科學家向我們表示願意實名。韓春雨:那就讓他們實名說唄,他們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科技日報:迄今《自然》和河北科技大學對您提出了調查要求麼?韓春雨:沒有。《自然》的報導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除此之外我沒有收到來自《自然》雜誌別的要求。學校方面很信任我、支持我,我沒必要也沒打算自證清白。
韓春雨:當然會有影響,特別是一開始的時間很不適應。之前會有很多人給我發騷擾簡訊,半夜打騷擾電話,有的還打電話來謾罵。
韓春雨:我就是希望你們都不要報導這些事情,我能安靜地做科研。
科技日報:您覺得什麼時候您能有進展,讓這場爭議有個了結。韓春雨:這我沒法跟你說,科學的事情沒法預測。地心說和日心說爭論了多少年?日心說的堅持者還被燒死了呢!我只能跟你說最近我會有新的進展,大家不要受一時一事的幹擾。
韓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於河北石家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理學博士。
現任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時興技術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CRISPR-Cas9被認為是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近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此後,該事件陷入持續性爭論,多國科學家質疑其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2016年8月8日,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並補充了數項應當注意的問題。
2016年5月2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刊發了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論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引發強烈關注,甚至被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實驗成果。但此後不久,該事件就陷入爭論:有人提出韓春雨的試驗無法重複,有人說可以重複,彼此爭論不休、難有定論。針對外界的質疑,韓春雨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打算做解釋和回應,不在意外界的這些紛紛擾擾,最重要的就是把實驗和科研做好。
2016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稱,「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作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2016年8月8日,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並補充了4項應當注意的問題。其中包括「NgAgo/gDNA 系統對細胞中胞內菌和支原體感染敏感,在實驗前要仔細確認所使用的細胞株未被汙染或汙染已被徹底清除」等細節。
2016年8月8日,《自然》雜誌網站發表一篇報導,詳細記述了多國科學家對於韓春雨的NgAgo的爭論。文章指出,來自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的科研人員表示實驗不可重複,另有一些科學家表示曾重複出韓春雨的部分實驗,但還需進一步確認。
來源:科技日報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醫藥地理立場和觀點。
合作&投稿請聯繫:021-62589200-719;weizh@pharmadl.com
覺得文章不錯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