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臨床資料統計,冬季運動鍛鍊,約25.8%的人容易傷到膝關節,20.6%的人踝關節容易受傷,17.7%的人會傷到腰部,小腿受傷佔比為10.4%,大腿及臀部受傷比例約8.9%,肩部受傷比例為8.4%。
不同的運動項目又有不同的損傷多發部位,如打籃球、打羽毛球最易傷膝、踝、肩、肘、腕關節;練瑜伽、做體操易傷腰、肩、膝關節;跳躍性較強的運動易傷及大腿及小腿後群肌肉等。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鍛鍊者的運動基礎、體質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其中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合理是損傷的常見原因:
1.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熱身不夠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2.準備活動敷衍了事,神經系統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
3.準備活動的內容不得當。
4.過量的準備活動致使身體功能不是處於最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
5.此外,不良的心理狀態,情緒低下,在畏難、恐懼、害羞、猶豫以及過分緊張時或因缺乏運動經驗、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也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中,以打籃球、踢足球和打羽毛球造成的損傷較為多見。運動損傷可以是肩、肘關節脫位(俗稱脫臼),踝關節的扭傷和跟腱斷裂。損傷發生後通常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出血和腫脹、活動障礙和功能受損和聞及撕裂聲。
運動損傷後,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科學的處理方式?我們就以常見的踝關節扭傷後表現為例,首先是需要制動。急性期處理要記住「POLICE」原則:protest(保護)、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紮)、elevation(抬高患肢)。踝關節扭傷後應休息1周。關節護具佩戴的時間為6周~12周。傷後需要進行關節康復性訓練,恢復肌肉力量,以及關節的本體感覺。一方面是為了穩定關節,另一方面要避免再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