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斯特凡•克萊塞(Stefan Kreisel)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2013年隨訪了101例接受髖關節、膝關節或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旨在觀察睡眠中斷與術後譫妄的關係,並將研究結果於2017年3月17日在線發表於《美國老年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第65卷第3期。
已有的統計結果,10%~31%的老年住院患者會發生術後譫妄,並且術後譫妄是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的預測指標。儘管一些研究表明,患有術後譫妄的患者曾經有睡眠中斷的經歷,至於睡眠中斷是譫妄發作的早期症狀還是維持譫妄持續狀態的原因仍然未知。
共納入101例患者,平均年齡為76歲,其中女性佔72%。研究者通過術前問卷調查來評估患者在家中入睡後清醒時間(WASO)以及WASO佔總睡眠時間的比例(WASO%),較高的WASO%代表著睡眠中斷的程度更嚴重。 此外,研究者採用體動記錄儀評估患者手術前後在醫院中發生的睡眠中斷情況,並且隨訪持續至術後至少5天,如患者住院時間少於5天,則隨訪至出院,並在術後每天對患者進行譫妄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共27名患者發生術後譫妄,其中81%在家中有睡眠中斷的現象,而未發生術後譫妄的患者中49%在家出現睡眠中斷的現象(P = 0.003)。
研究結果表明,發生術後譫妄的患者平均WASO%為19.5%,未發生譫妄的患者平均WASO%為14.2%(P = 0.03);在家中出現睡眠中斷的患者發生術後譫妄的可能性是未出現睡眠中斷患者的3.26倍,在醫院出現睡眠中斷的患者發生術後譫妄的可能性是未出現睡眠中斷患者的1.21倍。
紐約大學RUSK康復醫學研究院的喬納森·懷特頓(Jonathan Whiteson)博士指出,這項研究顯著地表明睡眠是患者術後恢復的一個重要因素,藥物和環境條件等也在睡眠中斷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臨床醫生解決了睡眠—覺醒周期紊亂的問題,使患者在醫院和家中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則會大大減少睡眠中斷相關的術後譫妄的發生。」
Whiteson博士建議,為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應鼓勵醫院實施正常睡眠/喚醒周期的策略,改善患者休息環境,夜間熄燈,限制工作人員的噪音等。此外,Whiteson博士認為,在重症監護病房(ICU)中,醫務人員白天應當限制鎮靜藥物的使用,儘量保證患者處於清醒狀態,並在晚上增加鎮靜和鎮痛藥物的劑量。
由《麻醉·眼界》雜誌小編翻譯整理
轉載請標明出處
轉載需經授權並請註明出處!
《麻醉·眼界》雜誌官網: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