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 你的不以為然,就是助鄒為虐

2021-02-13 留學心理程

校園欺凌(Bullying)一般被定義為個人或團體對另一個人或團體的反覆、有意的攻擊行為。在這個行為的背後往往有著勢力的差別,比如體型的大小,社會地位的懸殊 (Olweus, 1993)。

欺凌行為可以是簡單的取外號,也可以是直接的身體攻擊。甚至一些情感關係的欺凌也可以算到其中,比如傳播謠言,有意疏遠或是故意忽視。在社交媒體普及的今天,欺凌行為還可以是數位化的,比如通過簡訊息、電郵、和社交網絡進行語言攻擊。


2015 年一項針對中學校園欺凌的研究表明,54.9%的中學生受到過校園欺凌(Zhu & Chan, 2015)。這個數據遠高於美國報導的數據30% (Nansel et al., 2001)。可見中國校園欺凌的嚴重性。

當然,導致中國校園欺凌和美國校園欺凌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同的。因為集體主義的原因,在中國,被欺凌方更多的時候是「不和群」的那個,而不是單純的以大欺小的權力關係。比如,對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的研究表明,他們會對自己無法融入這個群體而苦惱。他們經常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認為是自己不好,沒有辦法融入集體。

所以,中國式校園欺凌混雜著兩種基因——縱向上的權力差距和橫向上的個體差異。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校園裡,被欺凌的學生既可能是權利上的弱勢方(比如家境困難,身材矮小,成績落後),也可能只是表現得「與眾不同」(比如口音、穿著、行為上與其他人不同)。

校園欺凌的負面影響 02

所有被捲入校園欺凌的人都可能遭受長期的負面影響 (Vanderbilt& Augustyn, 2010)。

對欺凌的被害者來說,可能的不良影響有:

1.    社會地位低,自尊心差,總覺得自己不如人

2.    容易變得敏感,在情感方面遭遇心理困擾的機率增高;

3.    自殺率增高;或在成人後, 患抑鬱症的機率增高

4.    因為害怕被欺負,會發展出習慣性討好的人格特點,因此可能會被捲入虐待的感情關係。

施暴者也同樣會遭受不良影響:

1.    犯罪行為的發生概率高出40%,且輟學的比例比較高;

2.    隨著年齡增加,暴力的方式不再管用,容易被同伴疏遠,人際關係上存在困難;

3.    患抑鬱症和心理困擾的機率也會增高。

欺凌中旁觀者  03

除了施暴者和被害者,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常常在會有旁觀者的出現(bystanders)(Forsberg, Thornberg & Samuelsson,2014)。但不是所有的旁觀者都會持有一樣的態度和行動。

 漠不關心的旁觀者  

這些人會用道德脫離(moral  disengagement),即用改變自己的認知從而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進行辯護與合理化。例如他們可能會重新定義欺凌行為,認為與更為嚴重的打砸搶相比,欺凌行為並不是很嚴重。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些老師和家長會認為「小孩子之前鬧一鬧沒多大事,又不是真把人打死了」。

或者,他們會反過來埋怨受害者,認為受害者「理應」受到這樣的對待。比如有些老師和家長會說「為什麼只有你被欺負,別人就沒事?肯定是你做了什麼事情先招惹他們了」。

但是,顯然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極度不合理的。這樣的合理化如果不及時被識別糾正,不僅對被害人來說是二次傷害,更容易為這些人今後的發展帶來障礙。比如在自己受到欺凌或者不公平的待遇時,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反而認同施暴者的作為,覺得自己是「活該」。


 煽風點火的旁觀者  

在欺凌進行的過程中,欺凌者的一些朋友可能會加入到欺凌的行為中,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也削弱了受害者獲得救助的可能

就像之前的加州凌虐案中,除了主犯以外,多名從犯在整個施虐的過程中圍觀。她們不僅沒有對受害者感到絲毫的同情,甚至會起鬨,攛掇主犯進行更為惡劣的施暴。

這樣的旁觀者在中國的環境下尤為普遍。在集體主義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往往是有一個人加入了欺凌,就會慫恿、鼓動、帶領其他人跟風參與欺凌。這些旁觀者對暴力的接受程度與欺凌者是一致的,他們也會像那些漠不關心的旁觀者一樣通過各種合理化來為自己的欺凌行為開脫。

 出手相助的旁觀者  

這樣的旁觀者在中國大概還是佔少數,因為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做「出頭鳥」。但是,往往是來自於旁觀者的幫助,讓受害者的後續得到了積極的發展。這些人對欺凌事件的認知是準確的,他們沒有合理化任何的欺凌者的行為,這也有助於他們自我的發展。在今後即便自己遇到類似的境遇,也不會陷入自我貶低的怪圈中,會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

發現和應對校園欺凌 04

很多情況下,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們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經歷 (Rettew &Pawloski, 2016)。不得不說,大多時候只有當受害者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心理疾病症狀,才會引起周圍人一定的重視。再加上一般來說,當受害者們向家長或是學校求助時,他們往往只是描述自己的身體症狀,而不會描述原因。所以,家長和校方需要更為密切的關注孩子的行為和心理變化,才能做到及時補救。


 對於被欺凌者的教育誤區一

Don’t:當孩子和你說自己被欺凌了,懷疑他/她是否在開玩笑。

Do:尊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一般來說,孩子遭遇欺凌都會覺得自己很弱,有強烈的羞恥感,所以能及時把被欺凌的事情告訴家長需要一定的勇氣。如果不能確認欺凌的事實,可以用關心的語氣耐心詢問。一旦確認被欺凌的事實,需要第一時間表達共情,讓他們知道他們是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這樣欺凌的行為是有害的,並且認可他們說出來的勇氣。

 對於被欺凌者的教育誤區二  

 

Don’t:確認孩子被欺凌之後,擔心是否孩子也有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

Do:只要欺凌的事實存在,就需要告訴孩子被他人欺凌不是他們的錯。即便是在被欺凌之前發生過摩擦,暴力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能因此為施暴者開脫。

 對於被欺凌者的教育誤區三  

 

Don’t:告訴孩子不要理會那些施暴者,儘量離他們遠一點。

Do:家長需要教會孩子如何直面欺凌者,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無法完全避開與欺凌者的接觸,而且故意忽視也不能幫助孩子預防欺凌行為的再次發生,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比較被動無力。當然,家長也不應該鼓勵小孩用武力的方式來抵抗欺凌,因為這相當於認同了施暴者的行為邏輯。比較建議的方式是和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來預防欺凌行為的再次發生,比如如何減少和施暴者不必要的見面,如何儘快找到安全的有人陪伴的地方,如何向周圍的人求助,如何利用隨身攜帶的東西進行適當的自衛。

 對於被欺凌者的教育誤區四  

 

Don’t:孩子太小說不通,直接去找施暴者的家長理論。

Do:家長應該儘量避免與欺凌方家長聯繫,學校可以作為消息的傳遞者(或者三方一起)。很多中國的家長特別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受氣,甚至覺得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靠山」,孩子才會被人欺負。所以,一旦出事,就氣勢洶洶的在學校門口堵施暴者及其家長。但這樣的方式反而激化了當前的矛盾,不僅引來更多人對被害者的評論和關注(這絕不是孩子想要的結果),也做出了一個錯誤的示範——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了原本無關的兩個人身上,而讓真正的問題核心得不到暴露


 對於欺凌者的教育誤區一

Don’t:輕描淡寫孩子的欺凌行為,想盡辦法合理化孩子的欺凌動機(比如就是開玩笑,不是誠心的)。

Do:雖然能理解每一個父母都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欺凌行為的本質是惡劣的,所以不論是什麼形式、什麼程度的欺凌,都需要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會傷害到他人,是不會被容忍的。家長的袒護極可能讓孩子覺得有了「靠山」,這只會讓孩子愈演愈烈。

 

 對於欺凌者的教育誤區二

Don’t:無法想像自己的孩子會有欺凌行為,覺得他/她無可救藥。

Do:欺凌行為是不對,但出現欺凌行為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在教育施暴者時,不能一味地斥罵,更需要去幫助孩子找到他/她欺凌他人的原因。比如說有時,孩子們用欺凌行為來適應(在新班級裡通過欺凌別人建立自己的掌控感和「地位」)。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可以讓這些孩子加入一些積極的活動,比如集體的體育活動或者合唱,讓孩子感受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但也有時欺凌行為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家庭暴力,壓力過大,或是被欺凌過。這樣的孩子可能就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

 

05

欺凌者固然有可恨的地方,但他們並不是無法改造,無法被原諒的。我們需要認識到,校園欺凌是一個嚴重而且普遍的事件,並不是普通的打打鬧鬧,更不是朋友之間的正常行為。不管是欺凌者,被欺凌者,或者旁觀者,所有被捲入欺凌行為的人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很多研究都表明,幫助被欺凌者走出陰影的最好方式就是理解並且給予支持。但可惜的是,即便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一些校園欺凌行為,社會上也對此有一定的關注,學校對於欺凌的幹預措施,以及家長的應對方式,都還存在著很多誤區和不足。這就導致被欺凌的孩子總是如同深陷一個黑暗的泥潭,拼命向上伸著雙手,卻被無情的推開或者忽視。但其實很多時候,只是簡單的問一句「你還好嗎」,就能讓他們感受到希望。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武力、言語欺凌 | 反抗!
    請不要一個人默默承受,因為這個年齡你不應該承受這麼多。 不要因為施暴者的行為而懷疑自己,相信我,你很好,你值得被愛。 我有查閱一些面對武力欺凌應該如何反抗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處於校園欺凌卻不知道該 如何辦的孩子。如果是一個人打你,要學會還手。不要怕,因為你不反抗他只會覺著你好欺負,之後可能會 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你。
  • 「我是小小英雄」預防校園欺凌及女童保護項目在八府莊小學啟動了!
    「我是小小英雄」預防校園欺凌及女童保護項目在八府莊小學啟動了!李老師表示校園欺凌及侵害兒童權益的發生,嚴重危害了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我們將按照團市委的要求,勇於創新,用社會工作的方法,符合兒童成長的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校園欺凌預防和幹預工作做細、做好,引導、培養、發展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共同營造優質健康的校園環境,使同學們遠離校園欺凌和暴力,為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活動預熱 || 但願少年的你,遠離校園欺凌.
    一、家庭原因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生來就是校園欺凌者或受欺凌者。所有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無論是欺凌者還是受欺凌者,我們都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就如《少年的你》影片中,以魏萊為首的三個欺凌者因孤立和侮辱同學胡小蝶,間接導致其跳樓自殺,她們不僅沒有愧疚感反而找到下一個欺凌的對象——女主陳小念。之後開始對陳念言語侮辱、肢體暴力(拍裸照、剪頭髮),她們內心陰暗和扭曲的原因可以在其家庭環境中找到根源。
  • 日本校園欺凌丨NHK
    先來看一組日本學校的數據-橫軸從左到右代表年級段升高-藍色線條代表站起來抵制欺凌的比例-紅色線條代表欺凌時的旁觀者比例
  • 張家口一地女孩被「校園欺凌」家屬一封信讓人淚目
    校園裡也許有一些角落存在著陰影,某些不適當的行為讓有的孩子飽受心靈創傷,甚至會影響他(她)一生的健康快樂。這就是校園暴力。近年來,校園暴力的發生頻率居高不下。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20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即11月5日)設立為首個反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國際日,希望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問題的關注,使校園暴力儘快得到遏止。
  • 7歲女孩眼睛被塞紙片,校園欺凌當「玩鬧」?後續賠償協議
    把校園欺凌描述為「玩鬧」,就是對惡的最大放縱。     2019年10月19日,一段未成年女生遭欺凌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中,一位身穿校服的女生遭多名女生掌摑和踹踏,並被逼下跪喊她們「爸爸」。2019年9月16日,廣西某中學的課間休息時間,一名男生被同學從四樓扔下,多臟器嚴重受損,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治療。
  • 夏邱中學點面結合狠抓校園欺凌防治工作
    水母網10月26日訊(通訊員 沙德良)為深入貫徹上級指示精神,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維護學校和諧穩定發展,夏邱中學點面結合狠抓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欺凌防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學校制定防欺凌工作制度、應急預案,明確對欺凌學生的處罰制度,保障防欺凌常態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
  • 《開心速遞》驚現校園欺凌 她竟被稱為淫婦犬男女
    譬如之前有一集說的是世紀難題:是不是要不顧生命才叫真的愛你?其實看下來,每一集都會發現是通過演出的形式把社會的各種現象表現出來,而昨晚反映的就是「校園欺凌」現象。 這些也都算了,她們還把屎蜢丟到她房間,讓她成為「獨家村」,沒人敢靠近她!!!
  • 13歲女生被掌摑64次後暈厥,校園欺凌打了誰的臉?
    ID:xhmrdxwx)近日,網曝安徽滁州一中學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多人將女孩圍堵在廁所進行毆打。視頻中,兩人揪著女孩頭髮不停對其抽打和踢踹,被打女孩不斷向她們解釋,但打人者依舊不依不饒。4分鐘內女孩被扇64巴掌後暈厥。目前被打女孩的家人已報警。1月22日,明光市教體局發布通報稱,已對涉事學校校長免職,對責任教師停課,並安排心理輔導教師對涉事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 日本仙臺市某中學男生因校園欺凌自殺,市長親自向家屬謝罪…
    日本的校園欺凌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在全國各地的高校都有發生。
  • 《一分五十四秒》:玩笑不是校園欺凌的擋箭牌
    男主角蒂姆和弗朗西斯相互愛慕,卻因為校園壓力從不敢宣之於口。影片結尾,校園欺凌的始作俑者之一說:只是開玩笑。幾乎諷刺的「開玩笑」背後是校園欺凌施暴者的有恃無恐。
  • 校園暴力欺凌再起,星二代棒球棍暴打同學,引發全韓網友聲討.
    最近韓國又發生一起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施暴的人中還有一名星二代,
  • 外國小男生遭校園欺凌,名人紛紛力挺聲援太暖心.
    最近,推特上一個小朋友哭泣控訴校園欺凌事件引發媒體名人各界關注,大家都發文站出來鼓勵他。
  • 網友爆料:校園欺凌事件又起!一中學女生被逼幫洗內褲被拔上衣....
    業務微信:hengxian666,業務電話:5913030為何校園暴力欺凌事件頻發?小編表示很擔憂啊....相信不少橫縣人都還記得小編前陣子推的關於橫縣某中學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情節嚴重,令人震驚和憂慮,好在不久後小方和家長間及時調查和處理了。可是!這兩天,小編又收到了關於校園欺凌的爆料,不禁讓人陷入思考和憂慮...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 紫色校園日
    紫色校園日是一個由美國反歧視同性戀者聯盟發起的世界上最大和最引起公眾注意的反欺凌運動,它的目的在於加快社會對性少數群體(LGBTQIA+)年輕人的接納。2010年9月22日,被稱為 「小提琴天才」 的泰勒·金文泰從喬治華盛頓大橋跳下,結束了未滿19歲的鮮活生命。
  • 取材真實案例,聚焦校園欺凌!《七色花開》央視首播
    近年來「校園欺凌」成為社會熱點,面對未成年人因青春期衝動導致的偶然性犯罪,檢察機關如何對涉罪未成年人及未成年被害人進行
  • Got7 崔榮宰被指校園欺凌 JYP:將盡查明真相
    特別是像「校園欺凌」、「隊內霸凌」這種尤其敏感的話題,更是韓國藝人萬萬不能觸及的雷區。文章指名道姓的控訴了GOT7成員崔榮宰校園霸凌行為。文章一經公布韓網就炸開了鍋,韓國網民對於這個話題還是比較敏感的。前幾天Block B成員樸經被爆校園欺凌以及之後牽扯出的的瓜,都給其帶去了不小的影響。
  • Irish Times | 從《少年的你》到「校園欺凌」
    最近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上演的《少年的你》火爆了各大電影院,目前票房已經突破5億大關,憑藉春青的愛情和校園欺凌事件,觀眾既感動又引起關注及討論。對於頻頻上演的一些校園暴力事件引起我們對於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匱乏的重視,其實不僅是在校園,在足球史上也上演了多起暴力事件,對我們有關部門來說如何防範此類事件的爆發和如何做好教育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校園欺凌為什麼會出現?
  • 曾diss吳亦凡的小鬼因和女友秀恩愛,被爆料女友曾參與校園欺凌!
    曾diss吳亦凡的小鬼因和女友秀恩愛,被網曝女友曾參與校園暴力!
  • 同性戀學生遭欺凌,臺灣醫學界呼籲重視
    臺灣一些人要求從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中刪除「認識和尊重同性戀」內容,對此教材作者之一顏正芳醫生表示,校園調查發現同志學生遭受嚴重欺凌,將來會面臨更高的健康和自殺風險。他與陳牧宏、柯乃熒等59位醫學院教授和精神科醫生在今天(2月25日)聯合呼籲重視校園欺凌問題,加強學生對同志的尊重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