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人對於食堂是情有獨鐘的,吃食堂飯是一個歡樂的事情,通常好幾個人一起去打飯,然後邊吃邊聊,飯桌上也笑聲不斷。
如今,餐廳遍布每個街道,可食堂,卻是我們怎麼也拆不掉的記憶。
記憶中的食堂是一個人群集結地,大家爭先恐後地排隊,擠到隊伍最前面之後,伸出自己的飯盒要求食堂的大叔阿姨們給自己多盛飯菜,無論當日的飯菜好吃與否,食堂中的朋友都會津津有味的吃到最後……
無論哪個時代,無論哪個階層,說起食堂,總能喚起人們的諸多記憶。
公共食堂起於1958年,自古以來一直是各家各戶分散做飯的中國農民,在公共食堂出現後,全部擁至公共食堂就餐,那是的食堂飯被大家稱為「大鍋飯」。
如果說吃大鍋飯的日子離我們太遙遠,那學校食堂,應該在每個人的心裡都留有深刻的記憶。
一到飯點,售飯窗口都會被堵得水洩不通,焦慮等待盛飯的過程中,還會有成群的人敲著飯盒……學校食堂裡充斥的不止是飯香,更多的是夥伴們的喧鬧和各種敲打聲。
離開學校後,記憶就停留在了單位食堂,而對於大多人來說,關於食堂的記憶也就止步於此了。
那時的單位食堂,方便快捷,對於剛出學校的年輕人來說,正是奮鬥路上一份真實的見證。今後的自己無論是否變成了夢想中的那個人,單位食堂的記憶總是人生路上的一份提醒和激勵。
食堂
給我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
為回憶添上了許多歡樂的片段
也常常對我們醍醐灌頂
為了延續業主對食堂深深的眷戀
小院子的團隊用心打造了
村民食堂
尋回深藏內心深處的那部分關於記憶
特殊的風格,夾著一種懷念的味道。精選「土土的」有機蔬菜,為業主烹飪健康有愛的美食。
喊上鄰居,點一桌美食,加一瓶好酒,卸下一天的疲憊,談論著遇到的趣事。人生百味,盡含在了這食物的酸甜苦辣中。
對了,別忘了給老友佔個座,雖然不像學校食堂那樣人滿為患,但是別忘了好好對待自己的「飯友」。
大理的小院子村民食堂即將開放即將進行內部營業測試,各位業主朋友別急,內部測試完畢後,將以最好的姿態展現給各位業主朋友。
各地美食等著你去品嘗,老友也佔好了位子,吃完飯後再約上一盤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