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愛默生說:「用太陽的溫暖去移風易俗,要比用暴風驟雨好。」推進移風易俗難在革新,重在堅持,關鍵是尋求社會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讓大家都認同新觀念並形成行為規矩。
文|邊建軍
前幾天,武強縣郭家院村的一位親戚結婚,我驅車前往,親戚在村民食堂為兒子舉辦宴會。
村民食堂坐落在村委會大院裡,牆面上「村民食堂」「統一標準,禁止婚事大操大辦」兩行大字尤為引人注目。廚房裡,灶臺火焰旺盛,水煮花生米、木須肉、炒蒜薹、西紅柿炒雞蛋……幾樣家常小菜正在陸續出鍋;另一口鍋裡,大鍋菜香味漸濃。沒有大魚大肉,卻多了幾分家常溫馨。
「過去辦一次喜事,在飯店請客花銷大,一桌最低標準300元。如果在自家請客,鍋灶、桌椅什麼的都要租借,光這個就四五百元。由於沒有專人管理,飯菜浪費現象非常普遍。現在村裡建起這個食堂,全部統一標準,廚具炊具桌椅板凳免費使用,每桌8個菜,以時令蔬菜為主;酒的價格定在一瓶25元以下,煙一盒10元以下。再加上村班子成員義務管理,辦一次事,能省下以往一半多的費用,乾淨又衛生,深受村民喜愛。」親戚告訴我。
郭家院村從2012年就針對婚喪喜慶事大操大辦歪風推出了村民食堂這一新生事物。它猶如一股清新之風,迅速吹散了束縛人們多年的舊觀念,更吹淨了人們大操大辦的盲目攀比心。這為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村民食堂彰顯節儉大文章。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婚喪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在不少農村,哪怕再窮,但是還得「死要面子活受罪」,家家都想辦得好。不僅造成很大的浪費,而且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有些貧困戶為了撐面子,更是借錢辦事,有苦難言。而村民食堂宴席使用的菸酒糖茶均有嚴格的標準,由村裡的紅白理事會負責監督,杜絕大操大辦,不能超過標準。這大大降低了農民舉辦酒席的負擔。
村民食堂讓人情回歸本位。人情,原本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情分,主要應該在「情」,而不是「情」之外的物質的功利。婚喪嫁娶的「隨份子」是國人的傳統。當前,婚喪嫁娶的「人情來往」已經偏離了「禮尚往來」的本意,許多人很反感。村民食堂以紅白理事協會為紐帶,實現了標準化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讓酒席走出了大操大辦的俗套,讓人情往來進入低成本、高效率的可持續模式,革新了社會風氣,是一種社會治理創新。
村民食堂扭轉了固有觀念。在一些人看來,婚喪嫁娶場面越大越有面子。沒有誰敢站出來加以抵制,這裡既有面子問題,也有從眾心理問題。村民食堂為解除這一癥結,用規章對村民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從面打破了僵局,改變了村民的觀念,讓人們深刻地意識到,攀比是一種異化的人情,人情往來交的是心,不是錢。村裡形成了團結、友好、和睦的良好氛圍。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用太陽的溫暖去移風易俗,要比用暴風驟雨好。」推進移風易俗難在革新,重在堅持,關鍵是尋求社會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讓大家都認同新觀念並形成行為規矩。一旦形成規矩,只要堅持不懈,好的觀念、好的風氣就能傳承下去。我們不妨像武強縣郭家院村黨員幹部一樣,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人們逐步破除陳規陋習、自覺抵制不良習俗,以實際行動來彰顯理性婚喪的社會新風尚,從而以健康的文明新風代替舊風俗。
編輯丨劉來福
秦鋒亮
趙小博
校對丨郭歡葉
共享「河北發布」微信公眾號
共享「思想火炬」微信公眾號
共享「崑崙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