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令人敬佩的無國界醫生當屬志願者的楷模。無國界醫生組織於1971年在法國由一群醫生和記者在比亞夫拉戰爭和饑荒之後成立。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組織,專注於快速,有效和公正地提供急救藥品。成立時有三百名志願者組成:醫生,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其中包括13名創始醫生和記者。1972年在尼加拉瓜首府馬那瓜發生地震,摧毀了大部分的城市,造成一萬至三萬人喪生,無國界醫生開展首次任務。1974年,菲菲颶風導致宏都拉斯洪水泛濫,數千人死亡,無國界醫生組織了第一次長期醫療救援任務。1975年,無國界醫生在難民危機期間建立了第一個大規模的醫療項目,為在紅色高棉壓迫下的柬埔寨人民提供醫療護理。1980年以來,無國界醫生已在28個國家設立辦事處。2017年,無國界醫生在全球擁有超過三萬五千名員工。1999年10月15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無國界醫生開始受到世人的注目,捐款者已累積到330萬人次。2015年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務獎授予「無國界醫生」。2014年爆發於西部非洲的伊波拉疫情一度迅速蔓延,愈演愈烈。在當事國家醫療系統面臨崩潰的危急時刻,「無國界醫生」發揮了挽狂瀾於既倒的領袖作用。2016年10月3日,無國界醫生獲頒「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無國界醫生組織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的志願者組織,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嚴格遵守國際醫療則,及堅守提供人道援助的權利,並且保持中立不偏之立場。不分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撰稿:朱玉琪、唐洪全 圖片來源:網絡 審核:張聖偉 發布: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