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詐騙名:冒充美國大兵
損失指數:❤❤❤❤❤
----
2020年10月的某天,武勝縣居民張女士(化名)在一款手機運動APP上,突然一名「外國友人」向她打招呼。出於禮貌,張女士對這個「外國友人」進行了回復。而對方告訴她,用微信可以聊得更好。
在微信上,這位自稱「傑佛裡」的「美軍軍官」,開始了他的「表演」
他說自己是孤兒,從小父母雙亡,在孤兒院長大。母親是中國人,他喜愛中國文化,曾經專門學習過中文。他心地善良,從不偷盜,加入美軍部隊是為了生存。看到這裡,大家對於「傑佛裡」的遭遇是不是感覺到某些「韓劇」裡的味道?是的,
這其實就是騙子自編自導的一個騙人的「劇本」。其目的就是想博取同情,以便下一步行騙取得受害人信任。這也是騙子常用的伎倆,大家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除了悲慘的身世,他在與張女士聊天時,突然不回復消息。隨後,稱自己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戰鬥,甚至不幸受傷。
為表示「自己」是真的受傷,「傑佛裡」還發來了住院的照片。照片中,他躺在病床上「養傷」,
雖然「身殘」但是「意志堅」,拍照時不忘微笑面對傷痛。剛開始,張女士是不相信的,
但有些事情就是那麼的「巧合」。張女士在得知「傑佛裡」受傷後,在手機上瀏覽一條新聞時,發現正與「傑佛裡」所說的戰鬥有關。並且從時間上相當的吻合。這讓張女士真的以為「傑佛裡」確實是美國軍官。而其實,
這都是騙子抓住時機編造的謊言。其目的,還是為了博取同情與信任。 從認識到聊到「傑佛裡」受傷,他們聊了接近1個月。在微信上,張女士逐漸對他產生了信任。而「傑佛裡」也一直以「妹妹」或「姐姐」稱呼張女士。 有天, 「傑佛裡」聲稱自己有個盒子,裡面裝著他的所有錢,總共有240萬美金以及一些個人的文件。現在,他很怕死,不想為美利堅效力打仗了。他想退役,然後到中國來生活。他想請張女士幫忙,要把這個裝了「240萬」美金的盒子寄到中國來,因為他是「孤兒」,沒有親戚能幫他保管這筆錢,所以請張女士保管。
這突然起來的操作,讓張女士非常驚訝。也使她對「傑佛裡」產生了懷疑,並表示,這個忙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他。
騙子見張女士沒有直接答應,並沒有死心,而是「苦口婆心」地說自己非常信任張女士,把她看成自己的妹妹。
見張女士遲遲不願意幫他接收這個「包裹」
騙子繼續開展他的套路
帶著譯製腔的「苦口婆心」
面對「傑佛裡」的信息轟炸,本就心善的張女士有些動搖了,她最終還是決定幫助這個可憐的「孤兒」。
張女士出於善心,接受了「傑佛裡」的請求,並承若收到「快遞」後,在銀行開一個保險柜幫他保管,而且也不會打開「快遞」。隨後,「傑佛裡」發來了一個微信號,聲稱這是「國際快遞」代理,可以通過代理收取到這個「包裹」。
加了代理的微信後,騙局也終於到了騙錢這一步。這個「國際快遞」客戶代理對張女士說,
「傑佛裡」的包裹寄到中國,需要先通過海關的檢查。但「傑佛裡」的包裹裡面都是「美金」,如果海關檢查,肯定是會被扣下的。不過,只要繳納49000元,就可以辦理海關免檢證明,這樣「包裹」就不會被拆開檢查。
到了這一步,相信大家也就看明白了,從「騙子」冒充美國大兵加張女士好友那一刻,其實都是為騙錢做鋪墊,這個騙局也很容易騙到一些心地善良的女性朋友。 一談到錢,張女士非常的謹慎。她懷疑這有可能是個騙局,但是「傑佛裡」一直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張女士幫忙,並信誓旦旦地說,交了這49000元,他來到中國後會如數還給張女士。並且,一直強調自己非常信任張女士,但為什麼張女士不信任他。 張女士不僅善良,而且心軟。最終,她經不起「傑佛裡」的賣慘和哀求。雖然她覺得這有可能是個騙局,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49000元打給了「國際快遞」代理。
轉帳到「國際快遞」客戶代理後,張女士內心有些忐忑,她始終感覺哪裡不對,但是自己又說不上來。於是,她立即在百度上搜索「
海關免檢證明」,結果搜出的內容
都說這是「騙局」。
張女士很快就反應過來,她還是上當了。於是她立即向武勝縣公安局報了警。 張女士報警後,武勝縣公安局沿口派出所立即開展調查,迅速查明了被騙的資金去向。同時,辦案民警蔣銘迅速與帳戶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取得聯繫,趕在騙子轉走這筆錢之前,通過銀行將帳戶凍結。 2021年1月20日,沿口派出所通知張女士來領取被騙的錢。
(張女士領回被騙的49000元)
(張女士送來錦旗)
領取被騙的錢時,張女士向小白帽講述。她本就是一個心軟的人,平時看見別人有一些困難,都會去幫助。當時,她其實也是不信這個「傑佛裡」的,但這個「傑佛裡」一直在賣慘博取她的同情,這也讓心軟的她最終打了錢過去,導致自己被騙。
這個騙局,其實到打錢辦理「海關免檢證明」這一步時,還沒有結束。
騙子下一步會真的寄一個「包裹」來,並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地點見面再進行下一步騙局。整個冒充「美國大兵」的劇本非常的長,一環套一環,而且騙子通常操著蹩腳的「中文」,或者是直接用英語,讓受害人確信他是真正的「外國人」。但是,仔細研究的話,其中還是漏洞百出,這裡就不逐步給大家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認識的「網友」,千萬要仔細辨別,
凡是涉及到投資、網絡賭博、內幕消息、刷單掙錢等,都是騙子。
文案、圖片來源 / 廣安市反詐中心
本期編輯 / 鄧姝亮
文章審核 / 省公安廳反詐中心 羅彥加 魏玉雲 程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