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稱,中毒的是自己的朋友和朋友的孩子,當時吃下的白色蘑菇是自行採摘的。自從3天前兩人食用了這種蘑菇後,就出現了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之後還出現了昏迷的情況。「現在就是小孩稍微好一點,大人的情況很嚴重。」
趙先生表示:「 我們河南這邊最好的醫院他們也不敢接,沒治過,這邊的醫院都不太清楚這個蘑菇它具體是哪一類的,就是不敢……不敢(進行)相應的治療。」為了幫助趙先生儘快確認菌子的種類,記者聯繫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培貴介紹:「它非常接近有一個叫『鱗柄白鵝膏』,是一個劇性肝臟損害型的劇毒菌,如果誤食了以後潛伏期6到12個小時,搶救起來都比較困難。」 據介紹,「鱗柄白鵝膏」是鵝膏菌的一種,多見於華北、華中及東北地區。從趙先生提供的照片上看,導致他朋友及家人中毒的,有可能就是這種菌子。記者將相關專家的判斷告知趙先生後,從洛陽傳來了好消息。目前當地醫院已經收治了中毒的大人和小孩,並已經開展了對症治療。趙先生表示:「醫院說已經度過危險期了,性命是沒事了,現在就是用那個保肝護肝和保腎的藥。」而記者也了解到,惹事兒的「鱗柄白鵝膏」目前在雲南尚未發現有分布,但咱們本地也盛產不少有劇毒的鵝膏菌,毒性要比「鱗柄白鵝膏」大得多。因此對於雲南人來說,更需遠離有這些外貌特徵的菌子。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劉培貴:
「頭上戴帽」 就是菌蓋上面不要有鱗片,然後「腰間系裙」就是菌柄上面有菌環,還有就是菌柄下面有一個碗狀的或者杯狀的菌託,就是「腳上穿靴」,所以我們說「頭上帶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靴」,如果全部有這些特徵的,千萬不要食用,特別是白色的!
連日來,一則「2020年上半年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雲南省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論。7月25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
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數下降了33.90%,發病人數下降了35.64%,死亡人數減少了17人。並累計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餘人。而根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
截至2020年8月1日,雲南省累計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為2例,這個數字遠遠低於2020年上半年菌類中毒死亡人數。每年夏季,都是雲南野生菌中毒的高峰季節。夏季雨水充沛,加上雲南地形地貌錯綜複雜的氣候,各種野生菌們「瘋狂肆意」地生長著,雲南人把夏季稱為「吃菌季」。從今年6月以來,隨著野生菌的大量上市,吃菌中毒的人數也開始迅速上升。今年以來,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已經收治上百例菌中毒的患者,僅7月23日,在省二院的急診內科還有30位左右的菌中毒患者正在接受治療。為了避免人們誤食有毒菌類,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實施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多次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野生菌中毒防控的嚴峻形勢,並要求各地提升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印製數十萬份宣傳資料、製作宣傳片,發至省食物中毒防控成員單位和各州市、縣、鄉、村,並在人流密集廣場和電視臺循環播放;向全省4000多萬手機用戶發送野生菌中毒預警提示簡訊等,做到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識全人群覆蓋等。然而即使如此,每年還是會有因為誤食了有毒菌類被送往醫院急救的病例。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郭豐表示,目前針對蘑菇中毒的情況,沒有特效藥物能夠進行治療。因此,遇到此類患者,主要是進行洗胃、導瀉等。袁穎介紹,在恐怖幻視的情況之下,可能會有攻擊他人或者自殘這樣的一些行為。有的病人因為中毒導致精神分裂。另外,野生菌中毒對人體也有較大危害。
1、不要採集和食用不熟悉的菌類;
2、不論是哪種菌類,都不要涼拌著吃,一定要炒透煮透;吃菌時不喝酒;
3、吃完菌後如有不適,如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症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治療。
來源:8099999、雲南網、雲南疾控、人民日報、梨視頻
編輯:張雨馨
審核: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