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田小琳
臺灣花蓮於2018年2月6日發生6.5級地震,據臺灣傳媒報導,短短數十秒鐘震倒花蓮四棟建築物,而其中有的建築物只有十幾年的樓齡。隨之,臺灣的土木工程師到現場勘查,發現這四棟建築物都是「軟腳建築物」。
臺灣媒體所說的「軟腳建築物」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和內地所說的「豆腐渣工程」差不多。就是偷工減料的建築物,例如,低樓層柱子多,牆體少等等,遇到大震就頂不住了,自然會「軟腳」傾塌。如同一個人,腿軟了,支不住身子了,就會跌倒一樣。南方方言(粵方言、閩南方言、吳方言)裡,經常「腳」「腿」不分的,說腳疼,實際是指腿疼,說腳軟,就是腿軟了。
香港類似的詞叫做「短樁」(樁基不夠深)。大家知道,蓋高樓大廈,最重要的是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沒有按規定打廣打深,加上建築材料不合格、偷工減料等情形,那麼就留下了重大隱患。1999年到2000年,香港東湧、天水圍、沙田等區有的公營房屋地盤(工地)接連出現短樁現象,包括樁柱的深度不夠,鋼材質量不合格等。被發現的短樁建築通通返工,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令公營房屋蒙羞。涉事人員立即受到廉政公署調查,有的後來被判刑。
(圖片來自網絡)
由「短樁」的本義,可以引申指基礎沒打好的意思。我在大學裡講課常常對學生說,你們在大學要打好學業的基礎,否則將來「短樁」不會有發展。
短樁只能蓋簡易的房屋,如何撐得起摩天大廈呢?查《現代漢語詞典》《全球華語詞典》《全球華語大詞典》均未收「短樁」一詞。修訂時可以考慮補收。
軟腳建築物,是明顯的比喻造詞。在內地及臺灣,還有「軟腳蝦」「軟腳蟹」的說法,都是比喻徒有其表、軟弱無能的人。「軟腳」成了構詞的語素組,可以比喻人的無能,也可以引申比喻建築物的質量差。
新加坡對於其他地區創新的詞語,常常採取拿來主義的辦法,上面所說的軟腳、短樁、豆腐渣的比喻用法,都可以用。
社區詞的特點就是用通用語素造詞,所以傳播起來比方言詞要容易,要快。
各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小夥伴,我們公眾號推出刊載在《咬文嚼字》「華語圈」專欄的文章,海外華文研究者的筆耕硯拓,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研究境外海外漢語語用現象分析的小文圖文並茂,我們不僅可以從中了解海外華語圈語言生活,也可以增加對身邊的語用問題的敏感,培養語感。只要注意觀察,處處都有新鮮語料,我們也可以隨手拍一些語言景觀,並寫下研究心得。敬請關注,歡迎投稿。
排版:張鹿彌
審閱: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