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胸骨前突:手術?不手術?

2021-02-12 胸廓畸形手術專家

【提要】胸骨前突並不是病,只是外觀的瑕疵。作為一個外科醫生而不是美容科醫生,我不主張手術。。。

 

經常有年輕的女孩子前來諮詢,她們的煩惱都一樣,胸骨過高,不美觀,想手術。從追求美的角度看,她們的要求並不過分。如果去了民營的美容機構,老闆們不定會多麼開心。但我並不希望她們接受手術。要知道,胸骨前突並不一定是疾病,除了外觀難看外並沒有不舒服,也沒有其他生理方面的異常。為了美而對正常的人體結構做整形,似乎不是外科醫生應該做的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總是第一時間給這些朋友潑涼水,勸她們不要手術。其實反對她們手術的並不僅僅是我這個醫生,我接觸的所有這樣的朋友中,她們的家人幾乎沒有人會贊成手術,即便她們的丈夫或者男朋友,也不願意讓她們做手術。但為了美,她們總是勇敢且堅強,表現出令人吃驚的大無畏精神。這總將人感動得動容。我總在想,如果讓這樣的女孩子鬧革命,一定是最中堅的那群人。她們眼裡只有追求,不怕痛,不怕苦。

 

說實話,這樣的手術並不複雜,而且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手術。只要在腋窩下做一個小口子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但問題是,不管多小的手術,總是皮肉上的損傷。為了美而讓自己忍受痛苦,美在這些女孩子身上得到升華,升華成另外一種詮釋:美成了一種刻骨的痛,不僅刻骨,而且割肉。

 

(幸福甜蜜的模樣,感覺很正常,看不出瑕疵)

 

(看不出瑕疵,滿滿的自信)

 

上個月收治了一位年輕女孩,23歲,長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而最大的痛苦就是胸骨前突。從外表看,沒有人會想到這麼完美的女孩會有不完美的胸骨。她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她堅稱胸骨過高,極其難看,「難看得要死」,一定要手術,「不手術寧願死」。這種寧死不屈的決心首先感動了她的媽媽,然後感動了她的爸爸,最後感動了我,我很快為她做了手術,術後她激動得哇哇哭了幾回,直接將同病房住院的老奶奶哭得一起落淚,以為這苦命的孩子與自己一樣,得了肺癌。

 

幾天前又接診一例女孩子,同樣如花似玉,貌若天仙,同樣以一種不手術寧願死的精神前來住院。詢問病史時她羞答答地說,之前做過隆胸手術,拉過雙眼皮,紋過嘴唇,紋過眉毛,以及其他。她若無其事地說著,我聽得心驚膽戰。旁邊站著她的男朋友,表情恍惚,神色漠然。我感到好奇:對於這位男同胞來說,每天看著如此美女,究竟是何種感受?

 

(王文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壁外科主任,微信:wangwenlinzhuren;公眾號《胸廓畸形手術專家》:wangwenlinyishi)




相關焦點

  • 手術視頻:經會陰修補術治療直腸前突
    該患者臨床診斷,直腸前突伴肛門失禁;直腸前突深度 5 cm。
  • 胸骨柄體脫位:一種罕見的胸骨損傷
    胸骨柄上緣中央微凹,叫頸靜脈切跡,其兩側有鎖骨切跡,胸骨柄側緣接第 1 肋軟骨,胸骨柄下緣與胸骨體連接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兩側與第 2 肋軟骨相關節。胸骨體扁而長,兩側有第 2-7 肋軟骨相連接的切跡。劍突形狀多變,居左右肋弓之間。
  • 命名問題:胸骨柄側突畸形
    胸骨角是胸骨的一個標誌性結構,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之間,是臨床中用於定位的一種重要標誌。該結構之所以被稱為胸骨角,是因為該部位自然前突,形成一個前突的結構,因此才有了這樣的名字。與此名字相關,文獻中有另外一個奇怪的名字,叫「真性胸骨角」。既然該名字標明為「真性」,會使胸骨角的概念出現歧義。莫非臨床上被稱作胸骨角的結構為「假性」的嗎?
  • 數字材料:乳腺癌放療後胸壁巨大缺損的修復重建手術
    入院查體:左前胸壁缺損,局部較深,可見殘餘胸骨,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及胸壁軟組織水腫明顯,有較厚的疤痕形成。CT檢查提示前胸壁缺損,雙下肺炎症,雙側胸腔積液。三維重建提示前胸壁缺損,病變累及胸骨及第1、2肋軟骨與肋骨。
  • 雷尼紹:3D列印介入手術治療,讓癌症患者起死回生
    據南極熊了解,71歲的Peter Maggs在威爾斯莫裡斯頓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後轉危為安。
  • 宮外孕手術不再是絕育手術
    李院長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立即通知各部門準備手術搶救女青年的生命……    雖然只是短短的兩三分鐘,氣氛卻異常緊張,青年生命危在旦夕。    經過近1個小時的緊張搶救,手術成功完成,女孩脫離危險。更欣慰的是,由於採取的是腹腔鏡微創手術,沒有切除輸卵管,不影響生育,只要進行康復治療,就能很快恢復。
  • 2017年第一屆胸骨正中切口不癒合外科處理專題研討班在航空總醫院舉行
    8月11日,北京市2017年第一屆胸骨正中切口不癒合外科處理專題研討班在航空總醫院舉行,吸引了來自北京市及外省市的100餘位心胸外科同仁參加
  • 吉林市16歲女孩在人民醫院手術後5天傷口流膿 院方承認手術出錯!
    吉林市一16歲女孩在吉林市人民醫院做了甲狀舌骨囊腫手術,術後5天,孩子的傷口處開始流膿,原來竟是醫院的手術出了「問題」……
  • 【一院動態】汝州首例經胸腔鏡漏鬥胸手術在我院完成
    1月11日,我院再傳喜訊,一例僅9歲男童的漏鬥胸手術在胸心血管外科經胸腔鏡完成。這創造了汝州地區的兩個第一,分別是:1.年齡最小的胸廓畸形矯正病例;2.首例胸腔鏡下胸廓畸形矯正手術。 3天前,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抱著轉診的態度,來到了胸心血管外科段勳偉主任的辦公室,進門就說:「主任,俺孩子是漏鬥胸,在鄭州看過了,說是咱們汝州治不了,你給我們轉到鄭州吧。」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唱《對面女孩看過來》
    據荊楚網報導,患者在接受開顱手術中被喚醒了半個小時,其間跟醫生聊天,按醫生指令動動手動動腳,並且還唱了一首《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 9歲女孩做清醒開顱手術,一邊手術,一邊玩遊戲和彈鋼琴6個小時
    9歲女孩做清醒的腦外科手術,邊手術,邊玩遊戲和彈鋼琴6個小時。
  • 成人漏鬥胸手術解除心臟壓迫:有圖有真相!
    改良的手術方式的安全性、手術體驗和滿意度都大大提高。    漏鬥胸患者的前胸壁凹陷造成內臟壓迫產生相應症狀和異常外觀造成的心理障礙是該疾病主要的危害。由於人體存在很強的代償機制,一般的漏鬥胸患者在進入成人期之前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胸壁變得堅硬,彈性降低,代償功能逐漸減弱,症狀逐漸顯現並加重。
  • 春節前最後的那臺手術患兒是我一個假期的牽掛
    春節前的幾天,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歸心似箭了,外科醫生也都陸續宣布「封刀」了,我也買到了年三十回家的火車票。 但是疾病不懂春節的歡樂。 年二十六那天,一個一歲的女孩在做兒保時被醫生發現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包塊,立即到我科來求治,下級醫生打電話問我怎麼辦時,我只有一個字:「收」。
  • 漏鬥胸手術失敗:取鋼板手術與再手術
    【提要】漏鬥胸手術一旦失敗,需要在取出鋼板的同期做二次手術,這是此類患者處理的基本原則,絕對不能分開進行。
  • 義大利60歲老太太,手術臺上一邊接受開顱手術,一邊醃橄欖
    義大利一個60歲的老奶奶一邊接受腦部手術,一邊在手術臺上醃製橄欖。她接受的是左腦葉手術,這部分大腦控制語言和複雜的肢體動作。
  • 蘇州小姑娘清醒著做開顱手術!邊做開顱手術邊唱歌都行……
    小陳是一名19歲的少女,3個月前反覆癲癇發作,在吳江等醫院就診,發現在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4公分大小的腫瘤,完全靠近語言功能區和管頭面部肌肉的運動區。國慶節後,小陳的父母來到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通過核磁共振等的檢查,膠質瘤多學科的會診討論,為了盡最大可能保住小陳姑娘的語言,決定在清醒開顱下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 手術前,醫生發現病人手心寫了兩句話……
    「雖然一天的手術很辛苦,但心裡還是暖暖的,感謝這些可愛的病人,一個醫生的成長、提高離不開你們的信任與支持!」配圖是手心寫滿字的兩隻手。晚上9點多,這條動態在朋友圈裡已經刷屏..中大醫院脊柱外科張紹東副主任醫師朋友圈動態截圖時間回到11月5日晚上6點多,59歲的張先生作為當晚脊柱外科中心最後一位進行腰椎手術的病人,由護士送至手術室18號手術間,手術護士朱麗婭主管護師按常規將對病人進行靜脈輸液等操作準備。就在這時候,朱麗婭發現病人的左手右手心裡都是黑乎乎的,好像寫了什麼字。
  • 手術前需要家屬籤字,父親卻不見了,咋回事兒?
    但手術前需要家屬籤字的時候,王啟書卻不見了。音頻:導演戚立玥和主治醫生講述王啟書為何在籤字時選擇逃避圖:導演戚立玥在手術室準備拍攝視頻:手術開始前,王啟書卻不見了王啟書的妻子羅吳妹也很緊張,她知道做手術有風險,於是靠著牆默默流眼淚。
  • 骨科時間:前交叉韌帶損傷如何治療及手術的費用問題
    ,據統計,膝關節扭傷伴有關節內血腫,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發生率會高達70%。目前醫院的檢查技術對於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非常方便,膝關節核磁能夠清晰的看到前交叉韌帶,同時還可以觀察半月板、關節軟骨等損傷的情況。       前交叉韌帶損傷只要在II°以上,一般都要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只適用於前交叉韌帶部分撕裂以及單純前交叉韌帶完全撕裂但對運動要求低的老年患者。包括休息、冰敷、支具制動和功能康復。治療過程包括兩步:第一步的目的是消除炎症反應、恢復關節活動度和肌肉控制力。
  • 美國女孩自述手術臺上瀕死經歷:昏迷中看見一扇門,裡面的人勸她快過去
    美國女孩自述手術臺上瀕死經歷:昏迷中看見一扇門,裡面的人勸她快過去據《每日星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