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含糖量達8%-10%。此外,它含有多種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多種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質。葡萄含鉀量也相當豐富。
據分析,每百克葡萄含水分87.9克,蛋白質0.4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2克,粗纖維2.6克,鈣4.0毫克,磷7.0毫克,鐵0.8毫克,並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維生素pp等。此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多種胺基酸及多量果酸。因此,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作用。
石榴含膳食纖維最高,既防便秘又治腹瀉。在以上幾種秋季水果中,石榴每百克可食用部分膳食纖維的含量最高,為4.8克。區別於玉米等粗糧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水溶性,在人體消化道中不會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脹,從而大大增加了糞便的體積,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緩解腹瀉症狀。同時,腸道中的細菌可利用這些纖維素進行發酵,產生B族維生素。
秋天吃什麼蔬菜好
紅薯: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白薯等。《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暖胃、安五臟等,所以常適宜用來補虛。經常食用紅薯還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芋頭:又稱香芋、芋艿。中醫學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蓮藕:中醫認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由此可見,補虛需要吃熟蓮藕,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板慄:補腎強骨,但不宜多吃。板慄是補腎強骨之果,它含有的礦物質有鉀、鎂、鐵、鋅等,其中鉀元素的含量很「突出」。板慄很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它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用板慄燉湯、熬粥、煮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初秋飲食的注意事項
防中暑。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帶來的高溫炎熱還將持續一個多月。加之秋季天高雲淡,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中暑」的餘威仍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進行戶外活動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及時補水,不要等口乾舌燥時才喝水,運動後喝點淡鹽水,補充在運動過程中流失的鹽分;不宜空腹運動,因為空腹時易中暑;戶外活動中如果覺得不舒服應立即停止,併到陰涼處休息。
防腹瀉。盛夏酷暑,人們胃口較差,脾胃功能減弱。進入初秋後,飲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瀉,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日常飲食需注意衛生,不宜大量進食大補或難消化類食物,加重腸胃負擔。少吃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淡水魚生、刺身含較多寄生蟲,不提倡吃,可適當吃些深海魚生。小孩體質較弱,容易感染輪狀病毒,一旦出現高燒、腹瀉、脫水明顯等症狀,應及時送醫。
防過早進補。民間習俗中有秋季進補貼膘的做法,但初秋進補為時尚早。因為初秋還在伏天內,過早進補易引發上火、腹瀉等病症,選在中秋後進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