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大關街道東六苑小區,清運工作要求在清晨6點前作業完畢,常常引發市民對噪音問題的投訴。昨天開始,小區裡收垃圾的模式有了變化:垃圾投放必須定時定點、過時不候!
那麼,迎來了垃圾清運新模式的大關居民究竟怎麼說呢?記者來到了東六苑小區一探究竟。
「桶長」責任不小:
首先做好居民工作
上午9點半,在小區門前的大關苑路上,10個黃色的其他垃圾垃圾桶,6個綠色的廚餘垃圾垃圾桶,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垃圾集置點,等待著清運車的到來。
在小區電線桿掛著一塊「清潔直運」四公開的牌子。裡面有關於集置點名稱、清運時間(9:50—10:50)、服務監督電話以及桶長的信息。
社區書記孫旭華,是大關東六苑垃圾集置點的「桶長」。據市環境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設立這個新職務,正是為了更好引導、督促居民,做好垃圾的分類投放、定時定點投放。
「作為『桶長』,我感到不小壓力,因為別看垃圾事小,但卻和每一個人都相關,既要讓居民理解我們的工作,又要讓『定時定點』清運模式很好地開展起來。」孫旭華說。
退休環衛工吳阿姨:
垃圾清運的事情我都支持
上午9點45分,東六苑的居民吳阿姨買菜回來,經過了垃圾集置點的信息公開牌前,好奇地停下了腳步。
「為什麼要弄這個新模式啦?」吳阿姨有點不解。
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樣在禁止投放的時段,小區裡就不會總是有臭味了啊。」
聽了解釋,吳阿姨笑著說:「我是從環衛所退休下來的,和垃圾清運有關的新舉措我當然支持!但一開始總歸是會有些不習慣。」
吳阿姨一家5口,每天大約會產生兩袋垃圾:一袋廚餘垃圾,一袋生活垃圾。「平時只要垃圾簍滿了我就下樓來丟。看來以後要改一改這個生活習慣了,還好我每天早上要出門買菜,那就帶帶下去好了。」
文化宮馬老師:
時間更貼心點就好
馬老師也是東六苑的居民,她住的樓前,就有一座垃圾房。
「夏天的時候,垃圾房的味道還是蠻大的,我住在頂層,有風的時候能聞得到。」
馬老師覺得新模式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現在小區裡開滿了金桂,聞著桂花的清香,而不是垃圾味,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
馬老師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覺得6點到8點的時間有點緊,可以考慮6點到9點。因為現在很多單位都是9點以後上班,家離單位近的人也不會在8點前出門。」
環境集團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一定會悉心收納建議,在時間上我們會及時根據每個小區的情況來改進。我們還計劃今後實行投放時間的冬令時和夏令時,來更好地服務居民。」
清運車司機佟師傅:
黃桶的垃圾再滿我們也不會去裝
上午10點,綠色的廚餘垃圾清運車首先開到了小區門口。工作人員佟師傅是第一天駕駛廚餘垃圾清運車,他和搭檔一起把6個綠色垃圾桶的廚餘垃圾清運乾淨。
「我們這綠色的車輛,只負責裝廚餘垃圾,黃色桶裡的其他垃圾,再滿我也不會去裝的。過去的廚餘垃圾車和其他垃圾車顏色相近,居民常常誤解我們混裝垃圾。現在就有利於大家辨識和監督了。」
信息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陸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