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2021-02-22 友愛恆康分院



春節這幾天就像是「大餐—剩菜—大餐—剩菜」的循環,剛剛要吃完年夜飯的剩飯,下午又來了親戚,於是明天又要繼續吃剩飯。

最近幾天,在微博上 #春節永遠吃不完的菜# 登上了熱門話題,很多網友討論自己家每年過年,除了大年三十,剩下幾天幾乎天天在吃剩菜剩飯。

甚至一些地區有習俗,過年這幾天飯就是要做的多吃不完,這樣寓意著「來年不挨餓」、「家裡有餘糧」。





 

本文根據本次實驗梳理出以下結論:

 

1. 中午燒的菜,放進冰箱,晚上是可以拿出來吃的;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菜餚在4℃條件下冷藏儲存,過了6小時後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微生物增值較少。

 

2. 中午燒的菜,放常溫下,最好晚上就不要再吃了;

 

實驗結果顯示,25℃環境下保存的菜,即常溫下保存的菜過了6小時後,雖然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但是微生物開始增殖,菌落數量相比剛出鍋時增加不少。而且涼拌菜更容易導致微生物增殖。

 

3. 中午或晚上燒的菜,如果還要再吃,一定要放冰箱!

 

從此次寧波食檢院的實驗結果看,4℃條件下冷藏儲存的隔夜菜,不管是肉類還是菜類,24小時內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菌落總數的增加量也非常小,因此不存在隔夜菜亞硝酸鹽超標、菌落總數超標、有毒的風險。①

 

蘇天是/攝

來源:健康時報

參考資料:

①2019-07-22寧波發布《隔夜菜能不能吃?寧波市食檢院科學實驗告訴你》②2020-07-17 健康時報《吃出來的冰箱病》③2015-07-20 健康時報《冷凍肉保質時間 半年到一年》④2020-04-21 健康時報《這些食物別放冰箱》

註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轉發文章目的在於向大眾分享健康知識,若文章轉載需授權或因故疏忽造成漏注,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聯繫電話|0851-84851421

地址|觀山湖區麗陽天下小區內

相關焦點

  • 隔夜菜,能吃嗎
    我們說的隔夜菜的話,是指菜只要放置的時間超過8-10個小時,這算是隔夜了。比如說我早上做的菜,放到晚上吃,這也是隔夜菜。隔夜菜究竟能不能吃,我們用實驗數據來說話。但是在25℃的條件下,也就是我們說的常溫條件下,存放各種菜餚的話,存放的時間超過6個小時,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存放12小時後,含有葉菜類的「隔夜菜」裡面,亞硝酸鹽的含量明顯上升了!
  • 一份隔夜菜黑名單:勸你再捨不得,也要扔掉,當心吃虧的是自己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剩下的飯菜放在冰箱內保存,第二天加熱之後繼續使用,而這樣的食物也被稱之為隔夜菜。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其實食物只要是超過8個小時以上就已經算是隔夜菜了,不論是否隔夜都會滋生一定的微生物,也會影響健康。有些人認為隔夜菜是不能食用的,因為其中會藏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吃進體內之後會形成亞硝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 鍾老呼籲:兩種隔夜菜公認最強致癌物有冰箱也沒用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原標題:兩種隔夜菜公認最強致癌物有冰箱也沒用很多人都會把晚上吃不完的飯菜放進冰箱裡進行保存,然後第二天會拿出來繼續吃。但是我們所保存的隔夜菜並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吃的,有兩種是絕對不能吃的,否則的話是很容易致癌的。
  • 隔夜菜會中毒?謹記4個不要,為孩子帶一個安全健康的便當
    很多人因為吃隔夜菜中毒,引起大家對隔夜菜安全的疑慮,加上長期坊間都有吃隔夜菜會致癌的傳言。
  • 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到底能不能吃?一年一度的315晚會結束了,我們收到了許多網友的提問。建議少吃。那麼能不能吃的問題,其實是在問,核輻射的傷害與劑量有沒有關係?離開劑量談危害是耍流氓,對的。連儀器都無法檢出的輻射強度,是不會產生確定性的健康損傷的。但關於核輻射的危害,有一個很蛋疼的理論,叫做「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 effect)」,主要指輻射的致癌效應和遺傳效應(致畸、致突變),該效應與劑量無關,不存在劑量的閾值。
  • 隔夜菜如砒霜吃不得?記者親自送去檢測,結果…
    來源:法制晚報晚上做的飯菜吃不完怎麼辦?很多人會放入冰箱儲存一晚,吃隔夜菜在所難免。也有不少上班族,吃外賣覺得不健康、不放心,特意多做點飯菜,第二天上班作為午餐便當。最近又在網傳的長期吃隔夜菜可能致癌,讓不少人心裡打起鼓,吃隔夜菜真的不安全嗎?
  • 知了猴到底能不能吃?山東明確了!但是.....
    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街頭的烤毛雞蛋到底能不能吃?快來看看吧!
    近日,有熱心市民向本欄目反映,在明珠步行街的一條小巷子內,經常能看到有個老太太擺著一個火爐,上面烤著毛雞蛋,不少人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
  • 反季節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吃了會性早熟嗎?
    「冬天吃西瓜,四季有草莓」,這樣酸酸甜甜的誘惑,誰能抵抗得了呢?但一邊吃,一邊又擔心:反季節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啊?對身體會有傷害嗎?能。比如催得過熟的果子能聞到類似發酵的味道,用二氧化硫催熟表面一般會殘留有硫黃的氣味。▌ 發現口感不對就儘量少吃。
  • 過期麵包還沒有發黴,到底能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哪些可以吃
    他們表示,食物過期了但還沒有打開包裝便可以吃,就像過期麵包還沒有發黴也能照樣吃,事實是這樣嗎?過期麵包還沒有發黴,到底能不能吃?不管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購買食物看保質期是日常行為,有的食物還會標有「最佳食用期」、「保存期」等等,這些說法統稱為「保質期」,其中包含了多個方面,如食品味道、顏色、形態、安全等等。
  • 這些菜隔夜最好別吃,一不小心就引發致命疾病(文末福利)
    而引起腸道疾病高發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我們常吃的隔夜菜!輕則引起腸胃不適,重則可能會引發致命疾病。據《海峽都市報》報導,2歲的福州男童小朗突然嘔血,5小時嘔了7次,被緊急送到醫院時,他已經休克,危及生命。搶救8天,小朗才好轉,醫生一問,原來是家人給小朗餵食了隔夜鹹鴨蛋。
  • 街邊18元一隻的烤鴨到底能不能吃?真相竟是…
    但是一些安全意識較強的人開始糾結了「這麼便宜的烤鴨能吃嗎?」「食材來源安全嗎」?「到底買還是不買?」等等先別急著做決定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講這18元的烤鴨到底「香不香」!至於激素問題,大家也不必擔心,肉鴨之所以能速成,是因為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而非流傳的打了激素。綜上,18元一隻的烤鴨其實可以放心食用!所以,喜歡吃烤鴨的朋友可以大快朵頤啦!
  • 英國首相:我吃發黴的食物!發黴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另一種愛發黴的食物是麵包。當你把一大塊麵包從麵包袋裡拿出來,發現有的部分發黴了,呈現小塊的白色和藍色黴菌。還能吃嗎?黴菌專家派屈克•希基說,把發黴的部分切下來,其他部分仍然可以吃,最好在烤麵包機裡烤一下。不過,你要仔細看一下發黴的部分。希基說,「你要注意看黴菌的顏色,是否有黑色斑塊。」他說,如果你看到發黴的部分有黑色、橘黃色或黃色斑塊,這麵包就不能吃了,必須扔了。
  • 高鐵上能不能吃東西?
    餓了也不能摘口罩吃飯?腦殼壞了吧?真是夠了。網友五、我很無語,為什麼不能吃東西?難道要徹底沒有病毒才能在高鐵吃嘛?而且她們兩個女生也沒有病毒啊,如果有病毒早就被隔離起來了,還能讓上車嗎?雖然要提高警惕,但是也沒那麼嚴重吧。網友六、這男的太敏感了,既然可以上車了,都說明檢查是健康的,他這麼怕死就別出現在公共運輸場合,既然無腦的問吃東西的目的是什麼?
  • 親自試吃:便宜的100%純黑巧克力到底能不能買?
    買東西首先看包裝,尤其是吃的東西,包裝不順眼就會連累食慾,不過好在它的包裝還可以,至少讓人一看有想吃的欲望。巧克力這東西,你看能看出什麼?所以上面這張圖沒什麼卵用,你就看看樣子得了。現在重點來了,到底好吃不好吃?理論上黑巧克力我也吃了很多,但這款巧克力是第一次吃,咬下來的時候就感覺彆扭,但說不上來哪裡不太對。
  • 孕婦能不能吃梨,看了這個就知道了?
    和蘋果一樣,它還含有能使人體細胞和組織保持健康狀態的氧化劑。我們都知道梨性寒,孕婦擔心吃完梨拉肚子,或者對胎兒有影響,到底孕婦能不能吃梨呢?我們先從梨的藥用價值分析一下!梨籽:梨籽含有木質素,是一種不可溶纖維,能在腸子中溶解,形成像膠質的薄膜,能在腸子中與膽固醇結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預防婦女骨質疏鬆症。硼充足時,記憶力、注意力、心智敏銳度會提高。同時梨主治風熱咳嗽,古人說到病大多與風寒有關,用藥都是桂、附,卻不知梨有制風熱、潤肺涼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當今人們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處肯定很多,但也不宜過量而食。
  • 過期的食物能不能吃了?經常吃過期食物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買的酸奶放在冰箱裡忘記喝了,等到想起來的時候,一看保質期過了一天了,就會開始糾結自己到底是喝還是不喝,
  • 熱的食物到底能不能放冰箱?
    但是一直存在著一個關於冰箱儲存食物的爭論:對於熱食物到底能不能放冰箱?    有些人覺得熱的食物放入冰箱會損壞冰箱,減少冰箱的使用壽命,並且還會造成冰箱內部其他食物的腐敗,所以應該放置冰箱外冷卻再放冰箱;還有一些人認為熱的食物放入冰箱有利於殺死食物上的細菌。    乍一看來都有道理,那究竟怎麼做才更好呢?
  • 科普:男朋友米青液到底能不能吃?
  • 「知了猴」究竟能不能吃?明確了!
    「知了猴」不在其中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