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握國際輿論主導權,中國只有一條路!

2021-02-11 新財迷

正如資本在永遠追求利潤一樣,權力始終在謀取更多權力,直至實現壟斷。當某種影響巨大的權力被單一國家所掌握,對其他國家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災難。舉個簡單例子,如果當下只有一個國家掌握核武器,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核武器不是本文的重點,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輿論壟斷權。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顯得相對被動,而沒有主動出擊。這是一種誤解。從部分國家開始推卸責任、無下限抹黑中國之後,主動出擊的事,我們一直在做。無論是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聲,人民日報的10個追問,還是新聞聯播的嚴正回應,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包括世衛組織、各種權威科學期刊,以及部分立場客觀的國外醫學專家,也一直在澄清事實。但是,輿論形勢似乎並未扭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國際輿論主導權,不在我們手中。輿論主導權聽起來有點抽象,簡單一點,取決於民眾從哪些渠道獲取信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上的各種APP,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信息來源。對於我們來說,是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也可以是抖音、快手、B站等。即使是各種官方媒體的新聞,現在也在通過這些渠道傳播。我們是這樣,國外也差不多,只是要換成臉書、推特、油管等。以臉書為例。2019年,臉書每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13億,實際用戶數會更多。如果把臉書公司旗下的其他應用也算上,每月活躍用戶數會突破20億。如此龐大的群體,媒體都在通過臉書獲取信息,問題來了,臉書是一家美國公司,你相信它能做到客觀、中立嗎?5月9日,業餘著色師奧爾加·什爾妮娜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張著名照片「蘇軍攻佔柏林」的上色版,卻因此被臉書封禁3天,理由「違反社區規定」

仔細想一下,這件事最恐怖的地方在於,這張照片不是被某一個體所封禁,而是因為違反平臺默認的規則。「蘇軍攻佔柏林」這樣明顯的史實,都能被貼上「參與恐怖主義活動」這一類的標籤,更何況是難有確鑿證據的病毒源頭之爭。迫於壓力,臉書等平臺或許不敢封禁我們官方的帳號,但是私人帳號呢?去年香港出現動亂的時候,臉書、推特等平臺就曾以涉嫌「假新聞」為由,封禁中國內地上千個帳戶。即使不採取封禁帳號這樣明顯的手段,只要在流量分配上做一些手腳,也足以影響輿論導向,讓我們的聲音不被聽到,或者只被少數人聽到。要想改變這種局面,爭取國際輿論主導權,只能靠我們自己。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出徵海外,並且在於國外平臺的競爭中佔據優勢,獲取更多的用戶,我們的聲音也就能讓更多人聽到。網際網路行業有這樣一句話,「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我們或許無法替代臉書、推特等,但是在5G等技術創造出的全新賽道中,我們未必不能奪取主導權。

熱文點擊

短兵相接!輿論戰烈度不斷升級,官方要求美國接受調查!

白宮「急了」:這不是我們的!


相關焦點

  • 搶佔6G主導權,日本企業出手了——
    為何以NTT為代表的日本公司不以5G為目標,而如此熱衷於6G技術的研發?首先,這與當下5G技術的格局不無關係。今年4月,韓國在全世界率先宣布開始5G的商業運營。2個小時後,美國也宣布進入5G社會。10月31日,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宣布正式啟動5G商用通信服務,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於是,日本的媒體開始擔憂:日本在5G技術領域,是不是已經落後於世界。
  • 現在美國的命運,完全就掌握在這個國家手中!
    文章不長,而且是朝中社自己中文翻譯,如假包換,轉載如下:朝中社平壤12月14日電《民主朝鮮》14日發表署名評論說,美國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朝鮮的手中,美國對朝鮮的核恐嚇和威脅再也行不通,反而美國人要怕朝鮮。這完全是川普集團對對方的無知帶來的必然結果。
  • 序言 中國大視野:國際熱點問題透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正處在力量重新組合的重大轉折期。各種矛盾、利益交織在一起,相互劇烈碰撞,不斷擦出火花,導致國際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索馬利亞海盜氣焰有所收斂,但離徹底消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似乎有所緩解,但不排除再度升級的可能。 同時,新問題又浮出水面。隨著中國崛起、日本右傾化加劇和美國的介入,釣魚島問題、南海島礁問題日漸凸顯。近來不斷升溫的敘利亞危機則反映出中東三年前開始的「阿拉伯之春」早已變味,伴隨著外部勢力幹預,由解決內部腐敗、專制和民生問題轉向了血腥的教派紛爭和地區主導權之爭。
  • 「是否學英語」不能成了輿論場「攪屎棍」
    18日,一場關於「學英語」的辯論登上了熱搜第一,起因是一位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此話一出,立即引發爭議。王思聰隨後發了一條微博「回懟」:「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xx」。王思聰認為,儘管出國可以用翻譯軟體,但這些軟體並不能翻譯出文化。
  • 《中國輿論場》央視廣告收費標準,央視廣告公司講述
    《中國輿論場》是國內首檔「融媒體」新聞評論節目,2016年3月20日全新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節目定檔於中國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每周日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1、《中國輿論場》央視廣告收費標準,搜中視海瀾傳播官網查詢,有詳細央視廣告收費標準價格表。
  • 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 人生只能靠自己的經典語錄
    人生只能靠自己的句子:     1、不要活在別人眼裡,也不要活著別人嘴裡,命運要靠自己掌握在手中。     2、都不再那麼年輕了卻也沒有足夠的成長;都想依靠自己卻發現還差一點;都想要往前走卻發現前路漫漫,前有迷霧後有壓力。可即便迷茫尷尬,時間依舊拖著你。總有些時刻你不再相信了,可在心底你還是會有所追尋。
  • 【明哥說】一條幽冥路,多少黑心人
    這回明哥又要罵了,或許是那方神聖?對!中山東路,泱泱大鎮江的「長安街」,折騰一年多的城市主幹道。有關這條路改造的種種奇葩狀況,這一年來,如果明哥和小夥伴們的唾沫可以收集起來的話,絕對足以將整條道衝刷得乾乾淨淨,精益剔透。可這些唾沫畢竟湧動翻滾在網絡上,收集得來吧?當然收集不來,所以,這條路如今還是狼藉一片,髒兮兮糟踐著半個鎮江城。克制著!克制著!極力克制著!
  • 擴散|第31個國際減災日,這些減災自救知識要掌握!
    擴散 | 第31個國際減災日,這些減災自救知識要掌握!今天(10月13日)上午,稠城街道綜合監管中心在繡湖公園開展國際減災日暨消防安全主題宣傳活動。根據省市有關部署,今年義烏「國際減災日」活動緊扣宣傳主題,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公眾現場或線上體驗活動。
  • 美新任太平洋司令揚言,只有武力能「阻止中國」
    「軍事威脅」,並揚言「要想阻止中國控制南海」,只有訴諸「武裝衝突」這一條路。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被任命為新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菲利普·戴維森20日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書面報告,大肆渲染中國的「軍事威脅」。他揚言,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強大到足以支撐其在南海的領土主張,而要想「阻止中國」,只有進行「武裝衝突」這一條路。
  • 從周子瑜事件看輿論潮的複雜性
    在韓國出道的臺灣藝人周子瑜最近變成了「跨界」的政治明星,出生於1999年的她成為了一場巨大輿論風波的導火索。從2016年1月13日「抵制JYP」話題登上熱榜以來,這幾天在網民中間的反臺獨和愛國熱情高漲,許多年輕一代的網民的民族情感被激發,本來平時並不談論政治的90後網民大量湧入相關話題頁面,參與對臺獨藝人的譴責,以及加入到「在中國與臺灣之間無法選擇」的韓國JYP公司的抵制中去。最顯著的效果是JYP股市大跌,並且收到諸多中國廠商的解約聲明和相關工作在中國大陸被取消的結果。
  • 美東時間10月2日,一個重磅消息震驚國際輿論場!一架美國軍機飛越中國領空,而且這架軍機跟蓬佩奧聯繫在一起
    美東時間10月2日,一個重磅消息震驚國際輿論場!一架美國軍機飛越中國領空,而且這架軍機跟蓬佩奧聯繫在一起。
  • 西班牙:謝謝中國,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班牙網友推特上留言,謝謝中國,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林翠路、林萃路」? 北京一條路現兩個名引爭議
    實際上,林萃路位於該路口往南9公裡之外的朝陽區。一條路上倆名字,讓附近居民覺得可笑。更無奈的是,不同的地圖軟體也給這條路兩個音同字不同的命名。林翠路林萃路 一條路現兩個名路牌顯示不同路名昨天,北京晨報記者來到昌平區林翠路和黃平路交叉口,在該丁字路口的東北角,一個路牌被杆子高高掛起,標識清晰地指出了路名「
  • 國際快訊!慘烈災難在美國上演,英媒指出明路:這次靠中國,還有希望
    美國災難重重美國的加州是今年火災的重點受災對象,損失非常的慘重。美國「打壓」中國 給自己埋下隱患面對美國的困境,英國媒體卻給其指出了一條明路。根據英國媒體報導,早在去年十月,美國就以安全問題對中國的無人機下達了禁令。實際上,在火災的防治工作中,無人機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龍月》一條小魚的八千裡路雲和月
    魚婆和魚公收留了一條躺在月光下的小魚,起名龍月。雖然龍月受到魚婆和魚公親人般的呵護,但是奇怪的模樣讓他受盡了嘲笑。他越長越大,越長越怪,越來越被「我是誰」「我屬於哪裡」「我該去何方」的問題所糾纏,不得不離開家去尋找答案。龍月問智者,智者回答「你就是你自己」;龍月問一隻自在的蜻蜓,蜻蜓回答「你屬於自由的天空」;龍月問一群準備把他當成一頓美餐的鱔魚,鱔魚說「你該進到我們的肚子裡」。
  • 這句話,很骨感的道出國際輿論場對待中國的現狀
    在論壇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有西方記者提問稱「中國政府有沒有要求世衛組織站出來稱讚他們在這一(防疫)方面做得很好」,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對此表示,中國以創紀錄的速度分離出病毒,進行基因測序,並立即同世衛組織分享。這有助於其他國家研發病毒測試工具,發現感染者。這意味著中國在幫助其他國家進行防疫,如果沒有測試工具,感染病例可能被忽視,造成疫情擴散。
  • 首個大熊貓國際形象發布引發熱議!想讓中國文化符號萌翻世界,「阿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17年,熊貓頻道上傳了一條57秒的大熊貓視頻到海外社交平臺,內容是一隻頑皮的熊貓抱著飼養員的腿不放,短短一段時間瀏覽量就高達10.6億,很多外國網友看了視頻後紛紛留言「我要去中國,我要看熊貓。」不過就在昨天,我們也迎來了中國第一個大熊貓國際形象。只是和許多國內的IP形象一樣設計一出就立刻引發了一波兒熱議這一屆的網友評論也是相當犀利了...
  • 讀中國 | 京廣鐵路,一條縱貫中國2284千米的回家路
    讀/中國  旅/世界  思/人生她,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鐵路之一,也是中國最繁忙的鐵路幹線之一。
  • 普京表態引爆世界輿論,中國外交部回應
    10月22日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拋出了一番足以引爆世界輿論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