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資本在永遠追求利潤一樣,權力始終在謀取更多權力,直至實現壟斷。當某種影響巨大的權力被單一國家所掌握,對其他國家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災難。舉個簡單例子,如果當下只有一個國家掌握核武器,全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核武器不是本文的重點,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輿論壟斷權。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顯得相對被動,而沒有主動出擊。這是一種誤解。從部分國家開始推卸責任、無下限抹黑中國之後,主動出擊的事,我們一直在做。無論是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聲,人民日報的10個追問,還是新聞聯播的嚴正回應,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包括世衛組織、各種權威科學期刊,以及部分立場客觀的國外醫學專家,也一直在澄清事實。但是,輿論形勢似乎並未扭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國際輿論主導權,不在我們手中。
輿論主導權聽起來有點抽象,簡單一點,取決於民眾從哪些渠道獲取信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上的各種APP,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信息來源。對於我們來說,是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也可以是抖音、快手、B站等。即使是各種官方媒體的新聞,現在也在通過這些渠道傳播。我們是這樣,國外也差不多,只是要換成臉書、推特、油管等。以臉書為例。2019年,臉書每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13億,實際用戶數會更多。如果把臉書公司旗下的其他應用也算上,每月活躍用戶數會突破20億。如此龐大的群體,媒體都在通過臉書獲取信息,問題來了,
臉書是一家美國公司,你相信它能做到客觀、中立嗎?5月9日,業餘著色師奧爾加·什爾妮娜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張著名照片「蘇軍攻佔柏林」的上色版,卻因此被臉書封禁3天,理由
「違反社區規定」。
仔細想一下,這件事最恐怖的地方在於,
這張照片不是被某一個體所封禁,而是因為違反平臺默認的規則。「蘇軍攻佔柏林」這樣明顯的史實,都能被貼上「參與恐怖主義活動」這一類的標籤,更何況是難有確鑿證據的病毒源頭之爭。迫於壓力,臉書等平臺或許不敢封禁我們官方的帳號,但是私人帳號呢?去年香港出現動亂的時候,臉書、推特等平臺就曾以涉嫌
「假新聞」為由,封禁中國內地上千個帳戶。即使不採取封禁帳號這樣明顯的手段,只要在流量分配上做一些手腳,也足以影響輿論導向,讓我們的聲音不被聽到,或者只被少數人聽到。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爭取國際輿論主導權,只能靠我們自己。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出徵海外,並且在於國外平臺的競爭中佔據優勢,獲取更多的用戶,我們的聲音也就能讓更多人聽到。網際網路行業有這樣一句話,「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我們或許無法替代臉書、推特等,但是在5G等技術創造出的全新賽道中,我們未必不能奪取主導權。
熱文點擊
短兵相接!輿論戰烈度不斷升級,官方要求美國接受調查!
白宮「急了」:這不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