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節顧名思義是對美國工人的貢獻和成就表示敬意。9月的第一個星期便是勞工節。它是由19世紀後期的工人運動奠定的,並於1894年成為聯邦假日。
勞工節在非傳統意義上也象徵著夏天的結束,大部分噴水公園停止供水,海灘也不再提供救生員,勞工節當天許多人會舉辦派對,遊行等歡度夏日最後一個小長假。
19世紀後期,正值美國工業革命的高峰時期,美國人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7天,監管如此也只得勉強餬口。年僅5,6歲的兒童在全國各地的工廠和礦山中勞作的現象屢見不鮮,其收入僅相當於成人同行的工資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非常貧窮的人和新移民,往往面臨極不安全的工作條件,無法獲得新鮮空氣,衛生設施和休息時間。
圖為20世紀初在礦場工作的孩童們。(圖片來自Library Of Congress)
隨著製造業越來越多地取代農業作為美國就業的源泉,最早出現在18世紀後期的工會開始集體發聲。他們開始組織罷工和集會,以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並迫使僱主重新談判工作時長和薪水。
經過曠日持久的爭取,工人們終於在12年不懈的努力後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但是很多華裔移民可能更熟悉5月1日國際勞動節。不錯,除了美國與加拿大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5月1日慶祝勞工節。
美國之所以不把勞工節設在5月1日是因為,其一是為了避免因為1886年5月4日,在一場支持工人的示威活動上,有人向警方投擲炸彈後變成了騷亂。其二,勞動節被稱為「夏季的非正式結束」,許多人在勞工節周末外出旅行。
來源:紐約僑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