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文韻|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2021-02-24 江幹區文化館

從前過年,吃是重點。平時油水不足,營養不良,逢年過節,再不飽餐一頓,也太對不起自己了。

但那是計劃經濟年代,不管有錢沒錢,人多人少,也不管雞鴨魚肉柴米油鹽,香菸老酒農副產品,一律憑票供應,全部限量供應,而且就算你有票證在手,也不是你說想買就能買的。

那時我家住在杭州城郊結合部,一個叫做閘弄口的地方,住家附近就有一家肉店,我經常看到,每天晚飯後,就有一些人將籃子放在肉店門口,用籃子代替人排隊,有些仔細的人,還會在籃子裡放一塊石頭,以免籃子被人扔掉。

第二天一早,肉店還沒開門,肉店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肉賣完了,但有不少人並沒有買到肉,這些人只得第二天再去放籃子,第三天起得更早再去排隊了。

我的母親是一個靈市面的人,有一年春節,她不知從哪裡打聽到,菜市橋的肉店東西多,質量好,但是離家比較遠,母親就將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

凌晨3點,我起了床,刷牙洗臉後,帶上鈔票票證和籃子,叫上頭天約好的隔壁鄰居阿四,就從閘弄口一直走到菜市橋,到肉店時,門口已經排起了隊伍。好在我和阿四去的不算晚,順利買到了稱心如意的條肉、豬頭肉、豬腳爪。當時我讀小學五年級,阿四讀四年級,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是否還吃得起這種苦。

母親和姐姐忙碌了一天後,年夜飯總算開始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平時難得吃到的大魚大肉,那種幸福的感覺終身難忘。吃過年夜飯,再吃些平時同樣難得吃到的,只有春節才憑票供應的花生、山核桃等小零食,就早早的刷牙洗臉洗腳,上床睡覺。第二天醒來,孩子們大了一歲,老人們老了一歲,新的一年就開始了,年年如此。

八十年代初,電視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人家。1983年春節,中央電視臺順勢而為,率先推出了春節晚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吃過年夜飯看「春晚」,成了全國人民過年的保留節目。通過春晚,人們認識了那個穿著白色中山裝,戴著金絲邊眼鏡,唱了《我的中國心》的香港歌手張明敏;認識那個或深情款款《故鄉的雲》,或邊唱邊跳《冬天裡的一把火》的大帥哥費翔;認識了讓人捧腹大笑的趙本山、宋丹丹、馮鞏、牛群、潘長江、蔡明、郭冬臨等一大批小品明星······給平淡枯燥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無窮的快樂。

過年回家是必須的,無論現在還是過去。1981年春節,我參軍入伍已經兩年多了,思鄉心切,就請了探親假,回杭州過年。幾位戰友把我送到徐州火車站,一看到站臺上人山人海的陣勢,也沒有了平時的軍人風度,而是用力把我朝車廂裡面推。另外一位戰友,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裝滿洋河大麯、花生米等年貨的紙板箱、手提包,通過車窗塞進了車廂。我用力朝裡面擠,氣得其他乘客大聲質問,你這個當兵的,什麼素質?我連忙賠不是,我的東西在裡面,再不進去,就被人踩扁了。車廂裡非常擁擠,別說行走,就是轉身都非常困難,就這樣,我一直站到了上海才有了座位。所以春運的緊張不是現在才有的。

時下過年,年夜飯仍然是重點中的重點,但不少家庭,年夜飯的地點,已經換到了飯店。至於「春晚」到底還有多少人在看,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直覺是,不少人在玩手機、搶紅包、發祝福微信。也有一些家庭乾脆集體行動,或出市或出省或出國旅遊,瀟灑走一回了。

的確,時間來到了2021年,那種全國人民在家吃年夜飯,看「春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回了。但是回家過年的習俗、吃年夜飯的習俗,是永遠不會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的。因為這是中華文化的根,親情血緣的魂,天倫之樂的本。

相關焦點

  • 學習強國「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劉雁:炸丸子
    我的老家在充滿紅色記憶的沂蒙山區,巍巍蒙山,滔滔沂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樸實的沂蒙兒女,從我有記憶起,姥爺就給我講他推著小推車給前線送布鞋送煎餅的故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已經很少有人穿了,但是煎餅卻是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主食,尤其配上大蔥跟大醬絕對是一大美味。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關於紅年桔的酸甜記憶,就是新年的感覺…
    進了臘月,超市裡掛滿對聯等春節飾品,把我的思緒又拉回到上世紀80年代,童年過年的趣事記憶猶新。我對過年的記憶,總少不了年桔的影子,記下它,就記下了那又酸又甜的歲月……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在我整個童年時期,紅紅的年桔是我記憶中最美味的過年食品之一。哪怕是現在最甜的巴西柑、皇帝柑、砂糖橘等,都不能跟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年桔味道相媲美。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丨劉思晨《年味春節·美食記憶》
    一到過年,天氣轉寒,樹枝上也結上了一層冰霜,紅紅的燈籠也上了枝頭。窗外,黑色的帷幕已拉下,絢麗的煙花在綻放;家中,新春的快樂已到來,過年的氛圍在空氣中醞釀:煙花爆竹的刺鼻味,滿桌菜餚的噴香味。對聯上,未乾的墨也散發著獨特的墨香味。吸入鼻中,心中湧動著說不出的高興,光只坐著,都是一種享受。一盤盤菜被端上餐桌,一個個紅包映襯著歡樂的笑容,拜年的話語承載著無限的歡樂告訴人們:過年了!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三)
    放鞭炮在古時候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猛獸,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過年的一個民間習俗。放完了鞭炮當然要收紅包嘍!長輩們拿出紅包,小朋友們開心得合不攏嘴,說幾句吉祥話,那紅豔豔的紅包立馬到手了。握著無教個大紅包,一家人看起春晚,真是和諧美滿!伴著新年鐘聲的敲響,新的一年來臨了,這時,相互道一聲新年快樂,算是完成了童謠中說的「三十晚上熬一宿」,這便是守歲了。
  • 今日特稿丨所有「正確的集體記憶」都是錯的
    此時有人提出,我們要有「正確的集體記憶」。集體記憶是一種時代的迴響,也是歷史的刻度,本屬正常。但當有了「正確」一詞的加冕,則顯得青面獠牙,露出背後妄圖攫取與控制的醜態來。我們共同經歷了這個動蕩年代,每一樣因素激入我們內心,蕩滌起不同反應。這些個人記憶才最為珍貴,也是他們的點滴構成了集體記憶的敘事。
  • 幸福過年·讓愛團聚!即日起,開元酒店外帶年夜飯開啟火熱預訂!讓記憶中的年味來的更省心,吃的更安心!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記憶中的年味是燃放爆竹煙花後的煙火味是門口對聯上風乾的筆墨味
  • 我的新年記憶(二)​與祖國同脈相承的過年記憶(安東石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與祖國同脈相承的過年記憶我踩著八十年代的尾巴出生,來到黃河邊的農村。
  • 【有聲記憶】過年!
    集上的貨大都是過年吃的用的東西。最熱鬧的要數鞭炮攤兒了,賣主們你放一會兒,他放一會兒,吆喝著,都說自己的炮響。男孩子買掛鞭炮,等到過年放是少不了的,可以說一年攢下的錢除了買些紙和鉛筆,就為了過年買鞭炮。說到過年,不能不說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家家買糖瓜祭灶,把舊的灶王爺從牆上扯下來點燃,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再把新的灶王爺貼上,祈求灶王爺保平安!
  • 伊拉克國家公司宮龍龍 與祖國同脈相承的過年記憶
    兒時的過年記憶,仿佛泛黃的舊相片,帶著一絲模糊的土牆房背景,只有那鮮紅的鞭炮紙和瀰漫在空氣中的硫磺,仿佛提醒我吃肉的日子到了。    那個九零年代初的農‍村,家家戶戶炊煙嫋嫋,人們沉浸在吃飽穿暖的幸福中。孩童時代,過年期間奔跑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嘴裡含著幾分錢的糖塊,羨慕著其他家庭孩子的新鞋,一起爬樹放鞭炮,等著天黑父母把我們一個個領回家。
  • 他說:我是一名醫生,一名錢塘新區的普通醫生
    時光荏苒,新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林峰圓滿完成了第四批杭州錢塘新區在貴州凱裡市的支醫工作,他對口支援的是凱裡市下司鎮中心衛生院,回顧這一月來的工作吳林峰感慨頗多,收穫滿滿。也許有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一個中心主任要「搶著」去援助貴州,他說,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是一名醫生,一名錢塘新區的普通醫生,支援黔東南是每個錢塘新區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能到貴州黔東南支醫,是光榮的使命。到了凱裡市下司鎮中心衛生院,吳林峰也立即以飽滿的熱情,努力的工作,迎接全新的崗位,時時刻刻展現錢塘衛計人的風採,也得到了下司鎮衛生院全體職工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 濟州島又發生集體暴力事件
    該案還沒有的結束,11月1日又發生了一起涉嫌中國人的集體暴力事件。一時的衝動不僅會在韓國面臨牢獄之災,而且還會被遣送回國的同時對中國人在韓國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出自:微信公眾號laweui 《金律普及韓國法律》 轉載到其他平臺,請務必註明出處。
  • 2017年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三八紅旗手(集體)名單出爐!三明多人多單位榜上有名!
    為了表彰優秀女性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省婦聯決定,授予崔蕊芬等10人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金建琳等199人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州市錢塘小學屏北分校等
  • 過年了
    而在我們老家,年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我小時候的」年」在我們老家,過年是從初一開始,年三十家家戶戶男人忙著貼對聯窗花,女人忙著做過年好吃的,孩子們的新衣服都已經準備好了。吃完飯,大人可以躺個午覺,因為前幾天為準備過年,都累壞了,躺在熱熱的炕上享受一下生活。孩子們是不知道累的,穿著新衣服到處炫耀,手裡滾著桶圈,新衣口袋裡揣著幾個鞭炮,走到哪裡放到那裡,村子口有一個用泥臨時搭建的火爐,叫旺火,過年期間終日不滅,孩子們三五成群,在村子裡遊蕩,不到晚飯點是不回家的。
  • 話題 |過年給父母是包紅包還是送禮物?
    中國人講人情味,這個人情味在過年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你有沒有想好給父母送多大的紅包?還是已經買好了禮物送給父母?
  • 錢塘新區石材業商會一屆二次理事會圓滿結束!
    金秋送爽,在國慶71周年及中秋來臨之際,杭州錢塘新區石材業商會一屆二次理事會於9月24日下午在商會會議室如期召開,會議由會長陳克啟主持
  • 楊黎敏:過年記憶——放炮
    要說最能表達過年氛圍的還是放炮。
  • 過年竟然成了體力活? 90%網友吐槽「又累又困」︱推介
    據投票結果顯示,90%的受訪網友認為「過年是個體力活」,其中11.6%網友吐槽經濟壓力大,「紅包發不停,一年整的錢一晚全花光」,20.3%%的網友則是被七姑八姨「有對象了嗎」、「結婚了嗎」、「工資多少」、「升職了沒有」的追問嚇cry,好像怎麼回答都不對。同時,春運搶票回家難、朋友聚會相互攀比等原因也導致「過年是個體力活」。
  • 記憶中的幸福年
    「穿新衣過大年,炮竹聲聲辭舊歲」這是我記憶中過新年的難忘影像。
  • 多玩論壇關閉背後:正在集體沉默的論壇,是一代人的青春與記憶
    或許,論壇的集體沉默是大勢所趨吧。論壇倒閉!一代人的青春與記憶隨風而逝你知道塞班論壇嗎?2007年—2010年左右,塞班論壇超級火爆——在Alexa中國網站排名前150名,在谷歌TOP 1000網站中排名前800,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位列前1300名。在塞班論壇中,你不僅可以討論各種諾基亞手機,還能獲得最新的手機玩法。
  • 獨家記憶 | 年味就是媽媽燒的八寶醬丁…
    關於過年,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獨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