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這本書簡介的時候,再加上其篇幅較短,我毫不猶豫地把這本書給下載到kindle上了,因為我喜歡這種介紹世界的非虛構的小說。
可能本身處於下層階級,對於這種類型的書十分感興趣,其實內心一直對於貧困這個問題十分好奇,為什麼同樣是努力工作,有的人掙的萬貫家財,而有的人依然貧困?顯然這世上有太多我們未曾想過看過的東西了。世界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還是接著說這本書的內容了,下流老人的定義,就是在日本低保線以下生活的老人,這些老人基本上都是孤苦伶仃,沒有依靠,一個人生活,但是房租,水電等基本花費佔據了他們大部分開支,所以幾乎就是沒有機會去吃飽了,或者吃的非常的差。有些人可能會問,他們有退休工資嗎?或者沒有人來幫助他們嗎?
答案是,他們有著微薄的退休工資,基本上交個房租就沒剩多少,而他們這些人年輕的時候盛行不婚主義,也沒有多交朋友,所以到了最後變成了孤苦無助的老人,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也許你會說他們不會上網之類的,哎,你們怎麼不想想,你父母在他們那個時代也許還是時代的弄潮兒,但是到了現在又還能懂得多少了?
這本書揭示了,這些老人的悽涼生活,但還是有些人抓住他們孤單想找人說話的想法騙他們的錢,也許你會說,他們怎麼不進養老院了?他們是想進,但是沒錢進,能夠進的便宜的養老院生活條件又太差,很多人接觸這個世界都是通過電影電視,其實這個世界太複雜了,電影電視根本無法體現出來的,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假如你沒有經歷過,箇中滋味你怎麼又會知道了?
所以,其實到了老年化社會的時候,養老院這個也許是好想法,但是除了那些有錢的,其餘普通人去了養老院還不如呆在家裡了。作者對於這些下流老人,就是說他們物質貧乏,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貧乏,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其實到了,這裡我就想起了那些喜歡不婚不孕的年輕人,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大部分人悽涼的晚年生活,也許你會說有很多朋友,但是你想想能夠一生時間那麼長,最後又會剩下幾個朋友到晚年還能在的?
老了之後,沒有小孩,沒有老伴,一個人孤苦伶仃,很多情況下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怎麼說來都像整個世界把你給拋棄了,這就是對於你年輕時選擇的代價。所以作者在最後對於下流老人的建議,首先是已經落入這個境界的,應該多申請低保,多加入本地的老人組織…
而對於未落入或有這樣趨勢的人,應該和親人親戚朋友搞好關係,以至於快落入悲慘的晚年生活時,以至於還能有個說話的,或者提點一下的人,另一方面,看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自己感官來思考,要想想現在看起來每個人都生活得很好,只要努力都能找到掙錢的工作,但這都是基於整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前提下,假如經濟不再那麼高速增長了,就業率肯定會下降,工資待遇也會下降,你的養老金難道不會下降嗎?許多事情都是隱藏著註定的事,成人的世界只能靠自己來扛了…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害人的理論了,更可怕的是許多人不加思考地接受了,看問題永遠只用那麼幾個並行的例子,或者以3000塊的工資來分析100w年薪的人為什麼失業,這樣的文章還有人信,哈哈?這個世界這麼混亂,無論怎樣,誰不長遠地從歷史看待問題,誰就會被歷史狠狠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