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廈門兩岸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揭牌儀式在客家大廈舉行,臺灣地政治人物、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饒穎奇出席了揭牌儀式。今年已83歲高齡的饒穎奇在致辭時坦言,為了參加這次兩岸客家交流活動,他準備了一兩個月,就為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昨天,他在現場首先分享了一個發生在廈門的溫馨小故事。
前晚,饒穎奇攜夫人外出散步,走到麥德龍,看到裡面的桃子很鮮美,就想買幾個回去嘗嘗,可惜身上沒有人民幣,他就問收銀員新臺幣可不可以,收銀員說不行。此時臨近打烊時間了,回酒店取人民幣已來不及。收銀員看到這種情景,就跟饒穎奇夫婦說,可以先把桃子拿回酒店,順便取錢,自己會在超市等。同事提醒這位收銀員,這樣做不符合規範。而收銀員則回應,「這錢我先墊付了」。
饒穎奇問收銀員,「如果把桃子拿走,不送錢回來,你怕不怕」,她則笑著說「不礙事的」。饒穎奇告訴收銀員自己來自臺灣,當得知她也是客家人時,「我非常感動,覺得很溫馨,這就說明兩岸客家就是一家人嘛!」
饒穎奇祖籍龍巖武平,是遷臺後的第九代。他透露,小時候父親就對他耳提面命,紙條上寫著祖籍地是在「福建龍巖武平巖前鎮胡拂庵三角街饒家莊」,叮囑他要把紙條保存好,永遠不能忘記。「我們臺灣人,絕大部分不都是前前後後從大陸過來的嗎?」饒穎奇說。
饒穎奇表示,你可以選擇學校、國籍、朋友、伴侶,「什麼都能選擇,就是祖先不能選擇!」他說,「臺灣某些人故意說自己的祖先不是從大陸來的,我想問他們,到底是怎麼蹦出來的?」饒穎奇表示,這樣忘祖的人,真讓人瞧不起!
雖然年事已高,饒穎奇仍關心客家後輩的發展,他回憶小時候去臺北,都不敢說自己是客家人,因為怕被看不起,「其實後來想一想,客家很出人才,像是創建民國的孫中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等一批傑出人士都是客家人。」饒穎奇很欣慰看到客家後輩敢闖敢拼,也祝願廈門兩岸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能永續經營下去。
饒穎奇,祖籍福建武平,1934年出生於在臺灣臺東,2002年從「立法院」離任後就希望很快回武平祭祖,曾經拜託龍巖方面有關人士尋找,可惜沒有找到祖上的墳墓。2007年9月,饒穎奇攜其夫人饒高淑端才回到閩西武平縣祭祖。饒穎奇說,先人在這樣的窮苦山區生存下來,相當辛苦。所以饒氏客家人對後代的教育非常重視,「晴耕雨讀」,饒氏後代有許多人走到世界各地。「不要忘記祖先,永遠思親,要記得自己從哪裡來。」
同時,饒穎奇說,自己現在是臺灣客家人,也是武平客家人。他長期致力於兩岸客家文化交流。2006年10月,在饒穎奇努力下成立「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並被推為創會理事長。饒穎奇之所以要成立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就是希望能夠結合兩岸客家鄉親與臺商共同為兩岸和平發展做出貢獻。饒穎奇認為,透過兩岸交流合作獲至和平共榮,的確能夠為兩岸的民眾帶來安定、美滿的福祉。
客家精英手機報綜合
臺海網、廈門網等
轉載請註明
| 本文轉自客家精英手機報Hakkanews |
徐傅霖:曾與蔣介石競選總統的客家人
客家人卻以講客家話為恥,算不算一種悲哀?
客家人與廣府人:兩大民系的難解難分(上)
原來"五華阿哥硬打硬"是這麼來的?
何謂客家?客家是文化的概念
香港客家人約有200萬,誰最早到香港闖蕩?
合作推廣聯繫:
郵箱:27831854@qq.com
電話:0755-82212688
加入讀者微信群,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