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 煤炭發電: 綠色發展的矛盾體

2021-02-15 每天一篇經濟學人

01 選文來源 文末免費試讀

The Economist-20200523 期「China」Coal-fired power: Brown elephants

02 中文導讀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我國燃煤電站發電量佔到全球煤電的一半。

2014年「簡政放權」政策以來,避免繁文縟節的同時卻也使各地大興煤炭發電廠建設。加之疫情的影響,各地仍依賴煤炭產業發揮維持穩定的傳統作用,節能減排面臨更大的挑戰。

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密集型產業不再是重心,能源結構改革和地方觀念轉變是通往綠色發展的道路。

03 原文閱讀 533words

Coal-fired power: Brown elephants

glut of new coal-fired power stations endangers China’s green ambitions


>> brown elephant: 改自white elephant, something that is completely useless, although it may have cost a lot of money 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白象工程」

<When the theatre first opened it was widely regarded as a white elephant.> 那家劇院剛開張時,大家都認為它是個奢侈的擺設。【在暹羅/xiān luó/(今泰國),國王總是賜給他不喜歡的人一頭白象。這個人就得花掉所有的錢飼養這隻稀有動物,所以用來比喻無用而昂貴的財產】

大象由白色變成「褐色」,暗諷火煤電廠汙染性(dirty),同時也是頗富爭議、棄之可惜的龐大資產。

CHINA IS HOME to half the world’s coal-fired power stations, the most polluting type of generator. Their share of the country’s electricity market is shrinking as nuclear plants and renewables slowly elbow them off the grid. But Chinese investo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still keen on them. Last year coal-fired generating capacity expanded in China by 37GW (factoring in plant closures)—more than the amount by which it grew globally. China has been relaxing curbs on building such plants. That suggests more to come.

Work on many of the new coal-fired stations began aft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gave local officials greater freedom to approve construction at the end of 2014. The aim was to cut red tape, not to ramp up the burning of coal. But it resulted in a blizzard of new permits. Within about a year provinces had approved enough new plants to expand China’s coal-powered generating capacity by a quarter.

China does not need a lot more power. Its economy is growing less energy-intensive as it relies less on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Lately coal-power plants have been able to sell less than half the electricity they are able to produce, down from 60% a decade ago. But local governments see any big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 potential boost to growth. Some also have coal-mining industries to protect.

In 2016, recognizing its mistak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egan clawing back the authority it had devolved to the provinces. But it worried that halting projects would threaten local economies, so it allowed many of those underway to proceed. Soon it began to relax curbs on the approval of new stations. In January China had 135GW of coal-power capacity either permitted or under construction, says Global Energy Monitor, an NGO in San Francisco. That is equal to about half the total coal-power capacity in America.

The new power stations will not be put to full use. They will face fierce competition from renewable energy. China’s capacity for producing this is also growing fast. Plants using coal risk limits on their output imposed by governments to improve air quality. Instead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amount of electricity China gets from coal, new stations may simply pinch operating hours from existing ones.(段落參考翻譯及翻譯思路語音講解見【精讀社區】)That would be a problem for power-firms』 balance sheets. But the world may also suffer. China’s target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remain too low. The economic blow it has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covid-19 will deter it from making new pledges that could restrain its freedom to boost growth with the help of large and dirty building-projects. The glut of underused, debt-laden power stations could further weaken China’s emissions-cutting resolve.

By building so many new coal-fired plants, China has wasted money that could have been spent more greenly, and given vested interests more reason to try to delay its energy transition. The big state-owned firms that operate coal-burning generators are also being relied upon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duce much of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notes Lauri Myllyvirta of the Helsinki-based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But they would rather not hasten the closure of carbon-spewing power stations that they had intended to keep working for a good three decades.

全文注釋/翻譯訓練/寫作點睛/交流互動

見「每天一篇經濟學人」精讀社區

掃描二維碼了解詳情

點擊▽▽免費試讀

(已添加主編助理的不需重複添加)

相關焦點

  • 開始用煤炭發電,為什不用核電了?
    當地除了自然資源比較匱乏些,這裡的煤炭資源其實非常豐富,而且德國也是一個貿易大國,有和2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但是為什麼近幾年以來德國已經關閉了近20座核電站呢?如果說是核電事故的國家,關閉核電站也是合理的,那麼德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核電站產出的能源不是特別的多嗎?難道德國已經發展的非常快速的,已經不需要核電的地步了嗎?
  • 綠色能源公司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各大媒體怎麼看?
    1月28日,綠色能源公司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式啟動商業運營,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作為集團「十三五」期間在清潔能源領域全力推動的重點項目,以促進大荔縣產業結構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為目標,保護秦嶺生態屏障、改善黃河流域環境現狀為己任。為大荔縣打造黃河生態智能綠色發展示範縣做出更大的貢獻!作為陝西環保集團綠色能源公司與大荔縣重點項目——大荔生物質發電項目,少不了各大媒體的聚集關注。
  • 中國太陽能發電比煤炭更便宜,外國網友:如果到晚上,還怎麼用?
    太陽能發電  能源是現代化工業的基礎,在消耗了大量油氣能源發展稱如今的社會後,人們發現這些生物能源的開採與使用也會伴隨著環境汙染與資源枯竭的問題
  • 健全綠色發展經濟體系需政策全面支持
    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最近更是強調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構建綠色產業鏈,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提供支持。
  • 為什麼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比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高?
    毫無疑問,如果考慮環境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風力發電無疑比煤炭發電合算得多。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一份新的分析報告,太陽能發電比風力發電甚至比水力發電的成本要高,至少在歐盟是這樣的。  雖然與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歐盟考慮能源成本比較多,但人們很少從這個角度考慮能源成本問題。由可再生能源諮詢公司Ecofys代表歐盟委員會對氣候變化、汙染和資源消耗的經濟成本以及發電廠的流動資金和運營成本進行了研究。
  • 陽泉保安煤業:瓦斯變害為寶 實現綠色發展
    2016年11月,力宇保安瓦斯發電項目正式投入運行,2017年6月完成了抽採泵站的改造……幾年來,保安煤業在瓦斯治理和利用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煤與瓦斯的共採。截至目前,保安煤業抽採出的瓦斯除本礦5臺燃氣鍋爐年利用1400萬立方米,利用年抽採量的24.5%外,其餘的直接供給力宇煤層氣利用有限公司28MW機組進行瓦斯發電。
  • 《綠色發展環保行》花園式城市垃圾處理典範——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位於新加坡西部的大士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從外觀看除了高聳的煙囪
  • IEA: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現已超過煤炭!
    《金融時報》10月26日報導稱,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像」,現已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其中風電新增裝機66吉瓦,太陽能49吉瓦。不過,煤炭發電量仍佔全球發電總量的近39%,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佔23%,預計可再生能源比例到2021年將增至28%。2015年,全球平均每天安裝約50萬塊太陽能電池板。中國佔風電新增裝機約一半份額,相當於每小時有兩颱風機安裝到位。
  • 【獨家】發改委發文:生物質發電項目嚴禁摻燒化石能源!!
    文/能源觀察原創投稿交流添加wangxiuqiang666能源君獲悉,近期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加強和規範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促進生物質發電可持續健康發展。1,發改委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具備技術經濟可行性條件的新建生物質發電項目,應實行熱電聯產;鼓勵已建成運行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根據熱力市場和技術經濟可行性條件,實行熱電聯產改造。
  • 德國為什麼要關閉20座核電站,只用煤炭發電?
    從上面看來德國發展核電,是一條光明大道啊,為何放棄呢1、德國人心裡的陰影面積太大了。受二戰影響德國人對於「核」一直持有反對態度,德國人對於二戰的反思深刻程度遠遠大於我們的鄰國日本。核電雖然是和平利用核能,但是畢竟有造原子彈的可能,再加上上世紀美蘇兩國冷戰,籠罩造全世界上空的核陰雲,德國的反核勢力就把核電也當做了發對的對象。
  • 作為澳洲最大的專營煤炭生產商的兗煤澳洲境遇如何?
    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淨出口國,所有在澳大利亞開採的冶金煤和70%的熱能煤都銷往海外,其中大部分煤炭銷往日本、中國、
  • 【礦區新聞】淮北礦業集團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優秀企業」
    5月12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淮北礦業集團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優秀企業」。2018年,淮北礦業集團深化改革發展,加速轉型升級、聚力提質增效、堅定綠色發展,在安全生產、誠信經營、創新發展、環境友好、扶貧攻堅、和諧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績,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企業美譽度及社會影響力穩步提升,綜合競爭實力顯著增強,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76位、中國能源企業500強第55位、煤炭企業50強第18位。
  • 為何當年德國要關閉20座核電站,採用燃煤發電呢?
    回歸大自然的發電只有水利發電最環保!無汙染!發展水利發電才是最大的頭等大事!煤炭,氣,油發電都有汙染!還有一點用電發電!用電燒水。用蒸汽發電才是最環保的發電!  核廢料的處理,現在除了深埋,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萬年的半衰期。所以,核電站的廢料是遺害子孫無窮。如果出點事故,那就更是禍害今人。
  • 生物質發電|同是非水可再生能源中三駕馬車,生物質發電為何落後?
    麥電網訊: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被譽為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中的三駕馬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三者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2020年底,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都分別在3億千瓦左右,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接近1200萬千瓦(不含:垃圾和沼氣發電)。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遠超生物質發電。
  • 工業革命的餘輝:英國實現零煤電,最大燃煤電廠轉型生物質發電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燃煤發電走進人類的歷史。今天,同樣在煤電的誕生地,英國開始在逐步實現零煤電。
  • 亞泥正以獨特方式詮釋水泥行業綠色發展的時代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水泥行業從協同處置、超低排放、節能減排等多方面展開綠色升級,如今正在一步一步蛻變成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工業
  • 綠色源泉——寶島臺灣的能源迷霧
    臺灣當局毫無疑問面臨著能源上的困局,按照計劃,核能現在所佔據的15%以上的發電佔比,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要全部移交給新能源,但是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儘管因為環保開始的時間早,發展的時間長,和大陸相比有一定技術上的優勢,但是受其面積、地理位置等影響,還是很難在幾十年裡擔起20%的發電份額,從澳大利亞等地進口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增加,會造成電價的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