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影像70年:墨彥儒老人的難忘記憶!

2021-02-26 新聞午報

透過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尋找記憶,重溫故事,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石家莊解放70周年特別策劃:石家莊影像70年照片徵集活動,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老照片,以及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

墨彥儒的這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1983年和1990年,背景是石家莊市第一工人文化宮,也就是現在的人民廣場,樓前的毛主席像就是現在人民廣場的毛主席像。歲月洗盡鉛華,但老一宮留給人們的記憶永遠難忘。

這些照片是墨阿姨當年和同事門在長安公園拍攝的合影,當時的長安公園,山水秀麗,清新優雅,是石家莊市民休閒賞景去得最多的地方,您看,大家臉上洋溢笑容多幸福啊!

走進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每個人都會肅然起敬,這是墨阿姨和同事在烈士陵園留下的合影留念。墨阿姨說,當我們在和平年代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不能忘記為了人民的解放而浴血奮戰、英勇獻身的先烈們。

墨彥儒老人的這兩張照片是1974年拍攝的,背景是人民商場,也就是現在的新百廣場。雖然當時的人民商場只是個三層小樓,遠不如現在有琳琅滿目的購物區,但在當時這裡是石家莊是名副其實的商業中心。

這幾張小照片是墨阿姨和家人在石家莊的幾家照相館拍攝的,雖然色彩單一、髮型簡單、穿著樸素,但每個細節都透著那個年代特有的純真和幸福。

墨阿姨還給我們帶來了當年他們的全家福,照片中一家人其樂融融、和和美美,透過這一份小家的溫馨,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城市大家庭的溫暖。

相關焦點

  • 耄耋老人臺北回首抗戰:顛沛流離的血淚記憶
    耄耋老人臺北回首抗戰:顛沛流離的血淚記憶 (1/3) "← →"翻頁
  • 記憶中的幸福年
    「穿新衣過大年,炮竹聲聲辭舊歲」這是我記憶中過新年的難忘影像。
  • 珍惜記憶深處的美好 | 歌聲飄過36年,你最難忘的是哪一曲?
    1983年,那個時候,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當時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十裡八村,擁有一臺黑白電視機。
  • 韓樓記憶:最是難忘蓮藕香
    湖西記憶博物館,坐落在湖西農場韓樓村。
  • 石家莊街頭,他們回來了!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石家莊快遞正式重啟
  • 2016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主題路跑即將開始
    如果你來了,這註定是一次難忘的路跑之旅。也許這不是最好的賽事,但一定是最用心的賽事!
  • 【駐龍山·和樂校園】春節印記:難忘的2020年春節
    提到新年,在我們大家的記憶裡,都是那個舉國歡慶、萬家燈火、親人團聚、高朋舉杯的美好日子,在古代就有大詩人用「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滿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來形容這個美好的日子。但是2020年我們卻度過了一個讓中國人民備受煎熬,終生難忘的新年。記得2020年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過熱騰騰的水餃,高高興興去拜年。
  • 湖南老人70大壽坐棺材,讓人抬著體驗出殯
    11月5日,小編了解到,2日,湖南一名老人70大壽坐棺材,讓人抬著體驗出殯,體驗的出殯滋味,引起很多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看不明白了,這太獨特了吧。    2日,湖南桃源縣一老人70大壽,卻坐棺材裡讓人抬著,體驗出殯。視頻顯示,坐在棺材裡的老人戴著大紅花,周圍在燃放鞭炮,熱鬧非凡。網友表示,這種慶壽方式實在是太獨特了。
  • 1963年的烏珠穆沁 草原牧民影像
    ……但是激動之時卻有一種惆悵,村裡基本上沒有年輕人了,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了,三十年過去了,他的樣貌與記憶中的沒有什麼改變,只是比小時候缺少了生機,多了些許荒涼 ……做為80後的我,從上高中起就很少在村裡呆了,現在工作了,每年回去的次數多了卻呆的時間更短了,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多呆幾天過年的時候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年輕人從各地趕回村裡,陪父母過年,村裡的人一下子比平日裡多了許多,也多了許多歡聲笑語
  • 91歲老人病危,家人才發現他藏了70年的秘密!他卻說沒什麼了不起
    更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欒友山的這些榮譽證書和功勳事跡不但兒女們從來沒聽說過>就連妻子嚴桂珍也毫不知情  1954年部隊留在當地參加營房建設,吃苦耐勞的欒友山,又被部隊記了三等功。  1955年,欒友山轉業復員,先後在南京礦山機械廠、五金二廠工作。赫赫戰功的他,卻將功名隱瞞了一輩子。欒友山和妻子育有七個子女,個個成才。
  • 找回記憶與愛 認識老人失智症(中)
    微信小編語:目前,「老人痴呆症」的患者愈來愈多,國際上將每年的9月15日定為「國際失智症日」。
  • 聲音印象 | 石家莊:「殺不死」的幸福城
    從石家莊鬧霧霾之後,幾乎年年都可以聽到這樣的新聞,煙花爆竹燃放時候的那種美景,好像只有在童年的回憶裡才能看得到,聽得到了。疫情爆發的石家莊每天都是核酸檢測的聲音,志願者維持紀律的聲音,街上沒有了燈光和叫賣聲,整個城市一下子被定住了。有天晚上在家裡做完運動,突然聽見樓外有歌聲喊聲,隨即打開窗聽到了這令人感動的聲音「中國加油,河北加油,石家莊加油!」
  • 駕校全力應對70歲以上老人考駕照
    烏蘭察布市首位成功報考駕駛證的孫先生已通過「科一」考試2020年11月20日起,駕考新規正式實施,70周歲以上老人可以考駕照了。1月5日,新政實施45天後,記者從烏蘭察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駕駛人考試大隊了解到,烏蘭察布市目前6名70歲以上高領老人報考駕照,僅1人通過測試,順利報名。老人們的報名熱度如何?針對高齡學員,如何保障他們安全學車通過考試?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高領老人:擔心考不過,安全問題「如果「三力」測試能通過的話,我還是想試著考一下駕照,對我們老年人來說至少是一種新體驗。」
  • 91歲老人病危,這塑膠袋藏了70年的秘密,奧運冠軍的女兒竟也一無所知
    深藏了70年的卓越功勳至今都不會被人發現今年,91歲的欒友山因心臟不好,身體越來越差,醫生多次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這裡面不但有欒友山1949年參加西南戰役的榮譽證明,還有1950年到1954年,他多次榮獲特等功、三等功以及立功的獎狀。
  • 探訪中國井陘「麻雀」村 人5口兩委班子健全 50年只娶進過一個媳婦
    井子村坐落於冀晉交界的太行山深處,石家莊西北部。與河北仙臺山風景區緊鄰。上世紀7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聲吹來,一些人們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了起來向著富裕奔跑,而大山深處的井子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消息閉塞等原因仍然處於貧困之中。發展的腳步讓這些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陸陸續續走出大山。「麻雀」村的名字一步步走向名副其實!
  • 【我記憶中的年味】與父親一起春節的記憶
    過數天就是過天命之年,奔耳順之年了。儘管大年的腳步如飛而至,但沒有感覺,只是在心底的一角偶爾泛起幾十年前的過年記憶。如今,急切盼過大年的意識已隨父母過世,不會再有什麼希冀,更多的只是年近黃昏的隱憂。但與父母一起春節的日子永遠不會忘記,就像一壺老酒密封在記憶深處,存放時間越久,會越醇越濃。我的老家是廬江北面的一座老鎮。
  • 湘鄉首位70歲以上老人考到駕照
    老人告訴記者:「我性格開朗,好動好玩。開車又自由又好玩,我身體素質好,兒子兒媳也支持,考個駕照,方便!」1940年出生的賀隆定家住新湘路街道,年輕時就喜歡汽車,總夢想有一天自己能開上車,年輕時受經濟條件所限沒能買車。2018年,他終於擁有了一輛電動汽車,並開始自學駕駛。按當時規定,70歲以上不能申請駕照,所以無法上路。
  • 【壯麗70年】尋「常」記憶1990-1999
    1994年12月,首部引進大陸的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引發了觀影潮,亞細亞影城門口的「黃牛」把8元的票炒到了70元。影城不得不增加場次,每天從7點放映到22點,放映24場,觀眾達2100多名。當年,影城票房收入創下了全國前三的驕人成績。這種人山人海的火爆情形,3年前也出現過。
  • 難忘那碗蛤蜊湯
    那是一個嚴肅不二的老人,從我記事那天開始,就沒見到他笑過,就在迎娶第一個兒媳婦那天,他那張臉依舊如鍋底一樣陰沉。上小學之前,基本上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可我還是忘不了於大爺刁著菸袋做成的那鍋蛤蜊湯,因為那是我一生難忘的鮮美,一生難忘的念想。(作者:戴朋文 記者,律師,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