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礦物油使用的標準比對,資料來源:彭城食事)
礦物油主要來源於石油化工的副產品,是一種複雜的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飽和碳氫化合物(MOSH)和芳香族碳氫化合物(MOAH)。此次「德芙巧克力事件」主角正是飽和氫化物MOSH。
該報導中說,「歐盟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評估報告顯示,中低粘度的MOSH類物質……能在動物體內積聚,並在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中產生微肉芽腫」。
(歐盟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報告原文,資料來源:彭城食事)
然而,結論和他們所說正好相反,在歐盟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報告中,根本沒有提及中低粘度MOSH,而是說高粘度及中粘度MOSH在肝臟及淋巴結中蓄積不會導致腫瘤反應,再次證實它們沒有毒副作用。
連研究的物質也不是他們所說的中低粘度礦物油,所以關於該報導的真實性,得打上個問號。針對這次事件,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曹雁平表示,發布檢測報告的只是一家公司,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八條,其並不具備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資格,對於相關公司屢次違規發布食品信息的行為,需要監管部門引起重視。
食物中的礦物油通常來自循環再造紙、紙板、包裝上的印刷油墨、加工處理助劑和潤滑劑等。脂肪含量高或表面面積大的食物當接觸到含礦物油的物料時,較易受到汙染。
那礦物油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廣西新聞在線頻道的記者關於這問題,採訪了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學科主任張勇勝。他表示,礦物油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油品,並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化工行業、醫院行業、化妝品行業等,礦物油的用途非常廣泛。在食品行業,也有部分會涉及到礦物油,比如說糖果、蔬菜水果等一些保鮮罐頭食品,但更多的是用於食品機械潤滑劑等。
據了解,礦物油在我國的食品工業中常被用作被膜劑,《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4)中規定,其可用於糖果加工並可作為食品機械潤滑劑,但並沒有規定具體的限量要求。
食品中若含有礦物油,大多是由包裝紙上遷移過去的,含量一般處於人體可以正常代謝的範圍內,因此街坊們也不用過於擔心,但出於預防原則,攝入量越少越好,尤其是兒童。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教授汪學德表示,礦物油不能被人體吸收、消化,但其攜帶的多環芳烴類等有害物質可能會進入到血液系統,誘發細胞突變。因此,建議兒童儘量不要食用含礦物油成分的食品。
巧克力當然還可以吃,目前沒有臨床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的礦物油會對人體造成病變,所有的設想都只是基於理論研究。不過,無論是出於預防的原則,還是健康的原則,吃巧克力還是要節制的。
巧克力中含有很高的熱量,每100g巧克力可達300(kcal),已達到成年人每天平均熱量需求的10%-15%。吃100g的巧克力,要慢跑38分鐘才能將攝入能量消耗掉。因此,不想變胖變圓的,就得克制。
編輯整理:佛山新聞網 南海食安微信小組;
資料:彭城食事、新聞在線、中國網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