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中好人|一個人照顧六個人,一個居家養老服務員的日常

2021-02-23 微社區e家通大坦沙島橋中

她是大坦沙唯一一位居家養老服務員,

獨自堅守崗位6年,

視服務對象為家人,

待服務對象為朋友,

她主動給自己增加服務時間,為的是多陪陪老人,

她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銘記在心

從實際出發服務每一位老人。

她就是李玉虹。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居家養老」這個概念逐漸普及並被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居家養老服務員也因應需求而生。李玉虹就是橋中街唯一一位居家養老服務員。

她是社區老人的「及時雨」,在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她不僅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上的簡單照料和醫療服務,更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關懷;她耐心傾聽老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從實際出發服務每一位老人……

跟李玉虹熟悉的人都習慣叫她「李姐」。

李姐負責服務的老人一共有六位,她會用日曆本記下每天和老人約定探訪的時間,從2011年起,她就接下了承擔橋中街所有居家養老服務的擔子,六位老人其中有三位在坦尾,一位在江悅社區,兩位在長安社區。

李姐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八項,包括陪老人聊天、提醒老人吃藥、個人和家居清潔、陪同就醫、代購物、送配餐和電話訪問等。六年工作,她早已熟悉了每一位老人的需求,哪位老人想多陪著聊聊天,哪位老人想搞搞衛生清潔一下她都一清二楚。

 

李姐為陳姨處理剛剛買回來的菜心

家住東海社區的李姨和長安社區的陳姨行動不便、年事已高,李姐每天都要上門去送菜。李姨身有殘疾要靠輪椅才能行動,91歲的陳姨則是腿腳不便下樓,李姐就每天買好菜送到兩位老人的家中。

由於頤和社區的菜市場價格偏高,李姐還常常去價格便宜一點的河沙菜市場。她告訴島主,陳姨以前曾去住過老人院,飲食不習慣又搬了回來,她平時喜歡吃生菜、荷蘭豆還有魚腩和容易燉爛的菜。

居家養老工作對老人服務的時間是有規定的,李姐負責的老人每月服務時間最長的就是陳姨,每月19小時,還有三位是14小時,兩位10小時。但李玉虹覺得,對於她們來說就算是19小時也遠遠不夠,所以李姐經常會主動延長服務時間,多幫老人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能多做就多做。

做居家養老工作這麼多年,李姐說自己也常常感慨,每次看到老人病痛她自己也很心疼,但自己也無能為力,她說在這六位服務對象中自己「最偏心」的就是91歲的陳姨,陳姨不僅自己獨居腿腳不好還伴有內風溼,孫子工作太忙,經常一個月或兩個月才來看望一次。每次,她能多陪就多陪陪陳姨,陪她聊聊天,有時候周末也會帶上母親去看望陳姨。

李姐說,這份工作獻出去的是滿滿的誠意,收回來的是濃濃的真情,每次去老人家探望,臨走前老人們總是連聲道謝。

頤和社區居委會黃主任這樣評價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居家養老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居家養老服務員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崇敬的崗位。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能住進老人院,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被照顧,有了居家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員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很好解決了。每一位居家養老服務員雖然看起來做的事情並不多,在別人眼中,無非就是陪老人聊聊天,但這對老人來說,這些最普通的事情,反而帶給他們的是最溫暖的關懷。每一次傾心地訴說,每一句關心的話語,每一次上門的慰問帶去的都是快樂和陪伴。

在島主看來,

居家養老服務員的工作,

雖瑣碎卻重要,

看似簡單普通的事,

卻往往投注更多的心血。

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不會不甘不會抱怨,

這也許就是一個好人的「入選資格」。

【記者 大坦沙島主】

【編輯 嚴直高】

相關焦點

  • 【感動故事一】祝蘭君:居家養老「服務員」
    2008年下半年,社區需要居家養老服務員,祝蘭君第一時間報了名。她服務的對象是生活不便的老人、孤寡老人或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這些老人中年齡小的和她一般大,年長的已經超過了90歲。居家養老服務員、計生聯絡員、村民小組長、老年活動室管理員,儘管祝蘭君已經身兼數職,2014年7月,下葉社區招募治安巡邏員時,祝蘭君再一次報名成了志願者。 每周兩次,不論颳風下雨,祝蘭君戴著「紅袖套」,手持喇叭,一邊巡邏,一邊進行安全防範知識宣傳。她所在的下葉社區山前新村小弄堂很多,走一遍得花上兩三個小時,「越是偏僻,越存在安全隱患,我都得走到,權當散步了。」
  • 今日視點 居家養老擴面:23000多名城鄉老人享受上門助老服務
    【天意物業公司居家養老服務員閔寬群:擦玻璃掃塵,我們這裡有一個風俗,過年了要掃一個塵。】閔寬群是天意物業公司聘請的一名居家養老服務員,來了幾次後她跟老蔣夫婦已經像好朋友一樣熟悉了。蔣惟敏和老伴今年都80多歲,老伴耳朵嚴重失聰,又有智力障礙,平時老倆口和孫女三人居住在一起。
  • 新民政新媒體 | 居家養老擴面,寶應23466名城鄉老人享受上門助老服務
    閔寬群是天意物業公司聘請的一名居家養老服務員,來了幾次後,她跟老蔣夫婦已經像好朋友一樣熟悉了。蔣惟敏和老伴今年都80多歲,老伴耳朵嚴重失聰,又有智力障礙,平時老倆口和孫女3人居住在一起。因為年歲大,日常做各種家務,老倆口常常會力不從心,最近有居家養老服務員來幫忙,老蔣很是感激。  同組村民蔣跟弟家在蔣惟敏家西邊,今年84歲。
  • 「喘息服務」——居家養老好幫手!
    老吾老養老院居家醫療工作人員楊姐上門指導馬奶奶為王爺爺測血糖。在老吾老養老院裡,老人們跟隨護理員一起做健身手勢操、編排合唱歌曲,專注統一、開心愜意、其樂融融。方莊辦事處民政工作人員上門探訪「喘息服務」實際情況,並向馬奶奶徵求意見。護理員王天明為王爺爺按摩。
  • 居家服務一體化 智慧養老開啟新徵程——華邦美好家園儀徵市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投入使用
    今年八月,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中標儀徵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及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項目。居家養老服務啟動一個多月以來,華邦美好家園依託真州養老服務中心招聘居家服務人員160多名,開展養老護理知識和居家服務操作等崗前培訓,現已為儀徵市逾14000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服務。
  • 六和園安養院簡介
    六和園安養院位於「藍色休閒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山東威海。是一家以念佛養老為主,臨終關懷為輔的特色養老機構。
  • 【德州好人之星】張美英:以向善之心做一個新時代的好人
    84歲張美英老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她沒有很高的文憑學歷,也沒有穩定謀生的職業工作,但是她卻有著很多人無法匹及的「奉獻靈魂」、「好人精神」,是個毋庸置疑的好人之星。  李屯鄉後將軍廟村張美英是全鄉眾所周知的好人,經常被本村和周圍村莊的人所稱讚。
  • 省錫中工會到訪耘林生命公寓,創新型居家養老模式再獲認可!
    8月14日, 省錫中工會一行蒞臨耘林生命公寓參觀考察,切身體驗了耘林「創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並對其頻頻稱讚。◎  實景圖上午10:00,到達耘林生命公寓淨慧寺項目,在愉快的合影過後,大家對耘林生命公寓的養老理念與模式、耘林特色養老服務、現階段發展規模等情況做了了解。
  • 【海外】日本:出現居家護理師 負責上門照管老人
    以日本大城市為例,一般是由所屬的市或町政府成立「居家護理支援中心」,幫轄區內65歲以上高齡老人解決幾乎所有的養老問題。居家護理中心護理人員年齡在25~40歲,都經過正規護理培訓。護理隊伍一般在15~20人左右,他們分別負責部分老人的看護工作。
  • 照顧重病媽媽撐起家 成都孝女候選「中國好人」
    ,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初三學生15歲的路玉婷白天打工省吃儉用,晚上整夜守在病床旁,靠著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成都孝女路玉婷等3位市民已候選中國文明網12月「中國好人」。
  • 預告:博遠·祥祉圓居家養老事業部盛大開業 送健康禮!
    、候鳥旅居、日間照料、養生保健等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讓子女不在身邊的長者不再孤獨;利用高科技居家養老設備監控血糖、血壓等指標,建立長者專屬的健康生活檔案。 上門服務  居家養老• 以附近各社區內孤老、空巢、三無、殘疾老人、特困老人和獨居老人為服務對象,上門提供生活照料、醫療服務、心理諮詢、疾病護理、體檢服務、康復服務、家政服務、養生保健、旅居養老、失能評估十項公益性服務。
  • 【長照養老】江培山老人在小莊的幸福晚年
    江培山是溫泉鎮小莊村的一名普通的老人,今年86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老伴去世後,他獨自一人生活,兒女因為工作忙也不能每天照顧老人,如何樂享晚年,成了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2017年3月1日,村裡成立了居家養老中心,讓江老一家人最關心的問題有了完美的答案。
  • 「濃濃粽香,傳耆關愛」——瑞寶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大探訪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傳統美德,喜迎中華傳統「端午節」,2020年6月15-19日,瑞寶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周「
  • 心系耆老 情暖寒冬——平臺鎮古勉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暖冬行動
    【鬱南銀齡居養資訊·平臺鎮】心系耆老 情暖寒冬--平臺鎮古勉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暖冬行動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解決居家養老難題的指導方針。2021年1月,在鬱南縣民政局的指導下,雲浮市惠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雲浮市車友服務志願協會、古勉村民委員會、惠健志願服務隊聯合開展「心系耆老 情暖寒冬--平臺鎮古勉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暖冬行動」。周伯獨自一人居住,庭院雜草叢生,由於年紀大,不能長時間彎腰,得知情況後,惠健社工為周伯清除雜草,在惠健社工和志願者的幫助下,周伯家中的庭院煥然一新。
  • 她們的愛心溫暖了一座城——居家樂服務員感人故事之滄浪片集錦
    胡萍是友新站一名普通的居家養老服務員,也是老人們心中的「貼心人」,「好閨女」。老人們常說小胡的工具包是個百寶箱,裡面有擦窗器、螺絲刀、還有理髮工具。老人頭髮長了,去理髮店很不方便,小胡自己花錢買了一套理髮工具,為了能更好地為老人理髮服務,先為自己的母親理髮做試驗,然後拿站上的服務員做試驗,叫大家提出意見。因為她的努力鑽研,現在小胡的理髮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幸福大院」開啟我市農村養老新模式
    大院裡食堂、醫務室、活動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能為老人營造一個舒適、暖心的生活環境。為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幸福大院還招聘了護理員專門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我市鄉鎮幸福大院的建成使用,讓獨居老人有了一個養老的好去處,同時也解決了外出務工年輕人的後顧之憂。潘津鎮幸福大院院長哈麗旦·依斯哈克告訴記者,潘津幸福大院讓老人們擁有了一個家,他們在這裡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顧。
  • 暴雨來襲,居家老人如何做好防範?
    2020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剛剛穩定下來卻又被各大暴雨洪水資訊刷了屏全國各地暴雨頻發洪水、泥石流等災害接憧而來合展養老提醒您
  • 【關注】獨生子女如漢堡夾層肉上下壓力大 跳廣場舞或成新型養老
    我們怎麼能和家裡的老人,保持過去那樣一種養老的這種關係,或者說支持老人過上更好的老年的生活,那麼這些呢,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容易談到的問題,就不管你了解不了解老齡化,這些都是我們日常中會議論到的,這就說明呢,老齡化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密切的影響,所以今天呢,我們就來討論這些內容。
  •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金山街道金湖社區養老服務站投用
    中新網重慶新聞11月21日電(陳秋杏) 為服務社區老年群體,切實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社區老年朋友提供一個休閒娛樂交友的平臺,11月21日,經過一年多建設打造的兩江新區金山街道金湖社區養老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圖為11月21日,金山街道金湖社區養老服務站正式投用。
  • 臺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
    為急症患者在醫院的急救治療完成後進入社區醫院或養老機構恢復治療建立無障礙通道,這個無障礙通道就是由專門的機構為患者做好轉院工作,而不是讓患者自己去聯繫醫院或機構,這之間的支付程序也要簡化。變以醫院管理便利為中心,向以患者服務為中心,正是醫聯體真正的含義所在。中期護理非常關鍵,照顧不好,就將病人推向失能,就會佔用人力物力資源,老人也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