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親密盟友紛紛劃界限 美國聲譽降至谷底

2021-02-25 CCTV4

       

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在美國多地引發持續抗議示威活動,而美國政府對抗議活動作出的回應,讓其國際聲譽繼續下降。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的一些親密盟友開始跟川普保持距離,甚至轉而背離美國。文章說,美國的盟友在長期忍受其單邊主義政策後,已經不再對其抱有希望。

 

報導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了美國總統川普G7集團峰會的邀請。雖然默克爾借疫情影響為由對川普進行了委婉拒絕,但據一名知情的德國官員稱,默克爾拒絕邀請要有其他原因。默克爾認為這場會議缺乏必要的準備,也不想理會美國的政治。默克爾4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弗洛伊德之死是可怕的種族主義事件,美國當前兩極分化嚴重。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2日譴責,警方虐殺弗洛伊德一事是濫用權力和過度使用武力,他敦促美國在充分尊重法律和人權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3日,在英國首相議會質詢問答中,多名議員要求首相詹森向川普表明英國對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的不滿。詹森打破沉默,「當然黑人的命很重要,我完全理解這種憤怒和悲傷,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以及在我們國家都存在,我也支持抗議的權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2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如何看待川普威脅對美國抗議者使用軍事力量時,一度陷入罕有的長時間沉默,足足過了20秒之後,才開口表達:」是時候團結人民了,是時候傾聽了。「不過特魯多迴避了對川普進行直接批評。

除了親密盟友與美國政府劃清界限之外,一些現任及前任美國外交官也表示,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他們詮釋美國政策正當性的難度更高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號在網站上發文,援引前美國駐保加利亞大使的話說:過去美國被視作是標準的人權衛士,如今卻淪為其他國家嘲諷的對象。

美國專欄作家馬克斯·布特3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稱,美國優先政策讓華盛頓最終孤立無援,在經歷當下困難之前,美國的國際聲譽就已經大幅下降,而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大衰退、種族歧視引發的抗議騷亂之後,美國的聲譽已經降到比谷底還低。

相關焦點

  • 美媒:川普已被孤立,歐洲盟友不指望美國領導
    美國《紐約時報》6月2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在經歷了多年的被冷落和美國單邊主義之後,歐洲盟友已不再指望美國總統的領導,轉而開始背棄他。新冠疫情仍未結束,非裔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發的抗議活動又席捲全美。
  • 頭條 | 川普訪問亞洲為安撫盟友?美媒:中國才是此行支點
    美媒稱,川普總統11月3日開始上任以來最重要的外交之旅:為期12天的亞洲五國之行,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總統時間最長的亞洲之行
  • 誰是俄羅斯最親密的盟友? 亞歷山大二世: 俄羅斯只有兩個重要盟友
    最近由於俄羅斯間諜中毒案,歐美各國與俄羅斯互相驅逐對方的大使,可謂跟雙方的關係已經降到冰點,大家的感覺好像俄羅斯一直深受歐美包圍,完全沒了朋友的感覺,俄羅斯是一個老牌的世界強國,那麼當今的世界誰是俄羅斯的親密而重要的盟友呢
  • 美前副國務卿:美國國際聲望已跌至谷底 我們被拋棄了
    消息一出引發美國輿論譁然,美媒總結了歐盟此舉將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並且進一步反思,美國為何會淪落到「被拋棄」的境地。「美國遊客被歸為不受歡迎的一類人,這是美國實力以及聲望下降最明顯的跡象。」 美國前副國務卿、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外交研究員塔拉·索南夏恩(Tara D.
  • 美中打貿易戰,這個美國盟友真撿了大便宜
    澳大利亞真幸運,美中發生了貿易戰。本來,澳面臨個人信貸緊縮、房市低迷和企業信心低落,這些問題可能毀掉這個發達世界持續最久的增長周期。美中關係變壞,讓澳貿易得到助力。澳約1/3出口流向中國,主要是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北京正加速基建支出以抵消美國提高關稅引發的損害。這種情況下,中國對那些出口的需求旺盛。
  • 德媒:華為後門沒找到,美國思科倒是發現不少!
    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意圖切斷華為供應鏈,令其「無貨可賣」。
  • 美國內有人給川普支了一招,相當硬核
    同時,有美媒稱,帕斯凱爾呼籲川普作為「烈士」參加2024年的總統選舉。帕斯凱爾表示:如果他們只彈劾了你兩次,你必須再次競選。因為想要改變這個體制,你要給他們點顏色。我樂意成為唯一一個被彈劾三次的總統。因為歷史會記住那些不妥協的人。然而,有網友在該推特下面諷刺了川普糟糕的疫情應對,「45萬美國人死於新冠,他可以憑這個競選。」「第一次彈劾後,川普輸了700萬票。
  • 輝瑞疫苗致挪威多人死亡,美媒為何沉默?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英文主流媒體像商量好了一樣都未在第一時間報導此事,美英等大媒體機構顯然在故意淡化上述死亡事故。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那些西方大媒體都會在第一時間積極炒作中國疫苗的任何不利信息,努力放大它們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比如中國科興疫苗在巴西的數據低於預期,被報得在西方媒體上到處都是。之前一名巴西參與試驗的志願者死亡,也立刻成為西媒中的大事。
  • | 美國人從小就有的個人界限感
    其實這並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美國人習以為常並且融入骨子的個人感和界限感。在美國待久了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有很明顯也很天然的界限感,Mind Your Own Business是常識一樣存在的東西,一旦有人越限過分關心你的個人生活,你完全可以豎起這面大旗理直氣壯得不予回應,告訴他I feel not comfortable to talk about this,讓他們明白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這一招也很奏效,一般人也就會識趣不打攪你了,並且表示自己感到抱歉
  • 美媒:麻將事件引文化挪用爭議 欣賞和挪用界限何在
    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美國Mahjong Line公司重新設計麻將牌面一事,在上周引發了一場有關文化挪用的爭論。然而這只是近年來引發眾怒的一連串類似事件中的一件。這種引發爭議的模式現在很常見:有人借用或曲解亞洲文化,成為網絡批評的目標,道歉並承諾做得更好——直到下一場爭論。但是,人們不禁質疑,欣賞和挪用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 以色列是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外媒:白宮迴避這個問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是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據福克斯新聞13日消息,白宮當地時間12日迴避了這個問題。
  • 美媒:美軍向關島部署4架B-1B轟炸機
    美媒稱,美國空軍表示,來自德克薩斯州的4架B-1B轟炸機和大約200名空軍士兵當地時間5月1日抵達關島,以便與盟國和夥伴國一起執行訓練和作業任務
  • 澳媒終於意識到:我們才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事實上這位教授說得並沒有錯,在對華關閉貿易大門後,澳大利亞的經濟縮水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並且和澳媒預料的不同,根本沒有所謂的「盟友」向他們伸出援手,美國搶了他們的大麥出口量、法國搶了葡萄酒、印尼搶了煤炭、紐西蘭搶了羊毛!可以說澳大利亞這次在盟友面前,完全扮演了一個「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角色!但澳大利亞好像一點也不自知,也難怪就連澳媒都覺得他們的政府愚蠢無比!
  • 川普以交易心態對待盟友:德國之後,輪到韓國了?
    美媒稱,美國官員說,由於美韓兩國在川普要求首爾大幅提高駐韓美軍軍費一事上仍然存在分歧,五角大樓向白宮提交了削減駐韓美軍的方案。
  • 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路上,川普越走越遠
    川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曾提到過「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個口號一時間甚至成為了川普的代名詞,而今年即將迎來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能否繼續連任美國總統也成為了國際上津津樂道的話題
  • 伊朗劃的紅線已被踩爛,魯哈尼威脅讓美國「斷腿」
    但是對於美國來說,1月3號之前的每一分鐘都是忐忑不安。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30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閣講話上談及蘇萊曼尼遭暗殺事件時向美國喊話:「你們(美國)砍斷了我們將軍的手,你們在這個地區的腿將被砍掉。」報導稱,魯哈尼當天說,伊朗人民保留為蘇萊曼尼將軍進行復仇的權利,「只要你們還存在於這個地區,就意味著我們還沒有進行最後的報復。」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美國本土也進不了這項「中國技術」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兩彈一星」成功後,極大的鼓舞了科研人員們,在經過半個世紀來的發展,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居於全球前列了,甚至就連美國這等科技大國,有時候都會因為中國的科技產品而的「著迷」。
  • 印度終於要被美國制裁了?美媒強行扯上中國,莫迪這下得忙壞了
    眾所周知,從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戰略開始,美國便進一步加強與印度洋大國印度的聯繫,並且試圖建立穩固的「美印聯盟」。
  • 德媒點讚關閉成都總領館:美國不要裝睡了,時代已經變了!
    眾所周知,2020年7月27號美國成都總領館被正式關閉了,當天有人冒著被罰款和批評教育的風險,燃放鞭炮慶祝這一盛況!為了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不少中國民眾開始蜂擁而至成都總領館,讓周圍的商家倍感「壓力」,甚至有人用合照來記錄這一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