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廣州市法制辦發布的《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將十三種行為納入自然人失信信息,失信者將被限制參加政府採購、進行高消費等(詳見10月30日羊城晚報A1版報導)。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如何查詢?如何披露?又該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對於市民關心這些問題,《徵求意見稿》都作出了相關規定。
記者了解到,個人的公共信用信息的信息類別按內容分為基礎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基礎信息包括就業狀況、學歷、婚姻等信息,失信信息包括稅款欠繳、考試作弊、霸佔公共運輸他人座位等十三類信息,其他信息包括表彰、獎勵、信用承諾、志願服務、慈善捐贈等信息。
為保護個人隱私,《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禁止歸集的信息,包括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並規定未經本人書面同意,不得歸集自然人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以及納稅數額的信息。
對於信息披露,《徵求意見稿》規定,個人的公共信用信息不對外公開,信息主體有權在信用廣州網查詢自身公共信用信息,查詢他人非公開的公共信用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的書面授權並約定用途。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公共信用信息通過信用廣州網和相關信息平臺向社會公開。
行政機關和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因履職需要,可以依法通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共享相關公共信用信息。社會徵信機構和其他依法設立的市場信用服務機構可以批量查詢公共信用信息。
廣州市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解釋,舉例來說,政府部門通常不能查詢市民的信用信息,但是如果市民報考公務員,則相關政府部門就可以依履職需要進行查詢和政務共享。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提出,應當根據管理職責建立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律師、教師、醫師、執業藥師、評估師、稅務師、註冊消防工程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造價工程師、註冊會計師、審計人員、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保險經紀人、認證和檢驗檢測從業人員、金融從業人員、導遊、社會工作師等重點人群職業信用檔案。
來源:金羊網
徵信圈™
徵信 | 金融 | 科技 | 大數據 | 網際網路 | 監管
徵信裡最懂金融,金融裡最會科技,科技裡最理解徵信
個人微信:credit_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