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第三季度涉及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上升53.66%,其中未按規定使用安全頭盔的佔八成。公安交管部門提示廣大市民,駕駛電動自行車上路時,一定要佩戴安全頭盔,確保自身安全。
9月18日9時40分,在本市西青區津靜線與辛老路交口,未按規定佩戴頭盔的65歲駕駛人王某駕駛電動自行車與駕駛號牌「冀G××0××」的重型攔板貨車的王某某相撞。事故造成王某死亡,兩車損壞。從交管部門了解到,本市今年第三季度,涉及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上升53.66%,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駕駛電動自行車引發死亡交通事故的,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0%。據相關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涉及電動自行車死亡交通事故中,未按規定使用安全頭盔的佔82.54%。
電動自行車之所以必須戴頭盔,是因為駕駛中最易收到致命傷害的部位是頭部。當駕駛人從電動自行車上摔倒時,重力加速度導致頭部的速度相當於20公裡每小時,再加上車輛本身的速度,非常容易對頭部造成較大傷害。據公安交管部門事故支隊法醫邢鑑琨介紹,人類顱腦起到保護作用的主要有8塊骨頭,其中較為堅硬的為枕骨、額骨、頂骨,較為脆弱的是兩側的顳骨和顱底的蝶骨,一旦人騎車時向兩邊摔倒時,很大可能傷到較為脆弱的顳部,即使是較為堅硬的骨骼受到撞擊,也可能通過擠壓導致較為脆弱的骨骼受傷,從而造成顱腦損失。
正確佩戴安全頭盔可以大大減輕事故對駕乘人員的直接傷害,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事故的死亡率。電動自行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一旦發生碰撞、側翻,駕乘人員往往會被高速拋出而造成傷亡。如果戴上頭盔,堅韌的頭盔外殼首先可直接抵禦外力對頭顱的衝擊,緩解瞬間產生的撞擊力。同時,頭盔裡層的緩解層可以進一步減緩外力作用於頭顱的力度、速度,同時可使作用力得以分散,從而消除外力對顱腦的損傷。而且達到合格標準的頭盔還具有防穿刺的功能,當電動車駕駛人頭部碰到利刃、釘子、尖石時,能夠保障頭顱不被撞傷。另外,戴上頭盔還可降低外界噪音影響,提高安全行車集中注意力。同時,外殼醒目的色彩,也能提醒其他車輛駕駛人注意。
公安交管部門表示,下一步將在環城、濱海和新五區進一步強化對電動車未佩戴頭行為的管控力度,針對事故多發地區警力較少,易出現管控不到位的特點,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進村入戶、喇叭廣播和播放宣傳片等方式增強市民交通安全出行意識,確保市民出行平安。
(焦軒 李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