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塑料汙染治理意見,上海,廣東等地區從2021年1月1日起,加強了塑料製品管理,其中將無法在上海超市裡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廣東則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方面開始治理,全面禁止銷售此類材質的餐具。安徽省桐城市因聚集3500家塑料包裝企業而被稱為「塑料之鄉」,佔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對於嚴厲的禁塑令,該地企業該如何迎難而上,記者近日採訪該地有關企業。
在桐城市的新渡鎮,塑料產業尤為聚集,家庭式作坊就超過一千八百家,記者採訪到當地一家塑膠袋加工廠的負責人,他表示,現在是小作坊經營,有三四個工人日夜趕工,加工廠主要是負責PE材質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在目前限塑令陸續在各大城市落實之後,適逢節日高消耗量,該負責人的工廠依然生意不斷。然而,不管訂單大小,這些小型加工廠都在加足馬力生產產品。企業管理人員表示,轉型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在禁塑令出臺後水漲船高。
在走訪塑料之鄉中發現,家庭作坊因為受到規模的影響,大都沒有立即採取轉型升級的行動,在一家毗鄰的產業園內,其中有100多家規模企業聚集在此,其中有一家企業從2016年開始就完成轉型升級,專業生產可降解塑膠袋。而同一家大型塑料製品生產企業則選擇另一個方向,一方面改造可降解生產線,一方面將重心放在工業品包裝產品方面。
記者發現,塑料之鄉的產業變革,也不完全是因為限塑令,實際上早有轉型的趨勢,有關人士認為由於小規模作坊企業數量較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為了提高整體競爭力,當地政府特意出臺有關發展意見,鼓勵企業轉型升級,並提供相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