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佛山一些傳統的小食肆裡,偶爾還能見到「上雜」一詞,會有上雜湯、上雜粥、上雜腸粉等。這是指豬雜裡面,比較受歡迎和推崇的內臟或部位。一般是瘦肉、豬肝、粉腸這幾樣。豬雜的上雜,其實是商業上因勢利導的結果,也並沒有硬性的標準。豬肚是最昂貴的,但豬雜應用最多的豬雜粥和豬雜湯裡,通常不會有它,也沒有最廉價的豬肺。
廣府(廣州)和客家(梅州)都有用「狀元及第」或「三元及第」,用古代讀書人最高榮耀,來形容豬雜製成的食物。可見豬雜食用歷史之長遠,以及其所收到的推崇。這和豬雜既美味,又便宜,是直接相關的。都及第了,應該算上雜吧,我們來看看從兩地的「及第」食物,用了什麼食材。
廣州傳統的及第粥,我見過兩個版本的。一般的搭配是豬肉丸、豬肝、粉腸滾粥,或瘦肉(豬心)、豬肝、粉腸。最有名的當然是伍湛記的及第粥,現在的版本是:粉腸,豬腰,豬肝,豬肚絲,肉丸。其中肉圓是對應三元及第的元。大致結論是:廣州的上雜包括豬肚、豬腰、豬肝、粉腸。(下圖為瘦肉、豬肝、粉腸版本的簡化版及第粥)
梅州客家的三及第湯,在蕉嶺、梅縣和大埔都極普遍的。在蕉嶺吃過的三及第最美味,可為代表。蕉嶺三及第指瘦肉、豬肝、粉腸的組合,也有用豬肚代替粉腸的高配。五及第湯則是加上豬心和豬腰,再往上稱全豬湯。(下圖為蕉嶺老店的三及第湯,五及第湯粉)
綜上所述,豬肚超然雜外,幾乎已經脫離雜籍,算是老大。然後是豬肝、粉腸、豬腰,豬心是候補委員。所以有結果了。
豬雜的上雜,廣東來說,食店的一般概念包括:豬肝、粉腸、豬腰。廣義的範圍:豬肚(超然)、豬肝、粉腸、豬腰、豬心(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