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阿嬤——閩南的阿嬤.

2021-03-03 閩南人

點擊上面藍色字「閩南人」即可免費關注!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

「在細漢的時陣阮阿嬤對我尚好,甲尚好的東西攏會留乎我……」,聽過蕭煌奇的《阿嬤的話》,你肯定會被感動。在閩南,人人都有一個疼愛你的阿嬤。

——蕭煌奇《阿嬤的話》MV——

阮也有,有一個疼我的阿嬤。不僅是「細漢」的時候對我好,連長大成人甚至成家之後,她都那樣。在她眼裡,我永遠是80年代末的那個小屁孩:為了一碗瘦肉湯,或者一顆糖,可以「騙」她說考試會得一百分。

現在,阿嬤常常對著我念叨:「你細漢的時陣,常常告訴我:吃了瘦肉湯,考試會比較容易思考,甚至可以得100分。所以,每次我都會到小店裡賒來一些瘦肉,為你作瘦肉湯。」那時候,家裡很窮,通常的情況下,阿嬤會放大量的黨參來讓整碗湯看著更飽滿些。

因為確實沒有肉吃,所以每次我都連黨參都吃得一點兒不剩。比照現在的根本不吃或者挑著吃,現在的境況確是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阿嬤回憶起來,也總有噓唏。她說:「在你爸細漢的時候,每天都得為三餐去打拼的。因為,吃了這一餐,就得考慮下一餐,家裡孩子實在太多了。」

在她那個年代,即使是擁有六個小孩(兩男四女),也是極其正常的。加上她跟爺爺兩口子,一大家子便有8張需要吃飯的嘴,日子也就因此過得特別拮据。拮据到,每次要淘米下鍋總得遲疑「還是少下些米,多放點兒水吧!」

這樣一來,大伙兒喝喝稀到幾乎看不見米粒兒的米粥,也就應付過去一頓飯了。可小孩兒們大多在發育期,這樣的食物量顯然是不夠的。有一次,阿嬤帶著不到18歲的父親,去村子外篩稻穀,途中有個好人家送了幾個饅頭,阿嬤臨時有事就囑咐父親將其帶回家分給大伙兒吃。可父親因為肚子餓,一路上吃著吃著就不小心把饅頭給吃光了。

這件事兒,阿嬤並沒有責怪他,反倒自責起來說:「確實是太餓了,又還在發育期,沒吃的肯定不行。」似乎也因為如此,父親到現在,還很喜歡吃白饅頭。為了讓一家子都能夠有飯吃,阿嬤自嫁進家門來,就擔負起了家庭生計的職責,爺爺因為太過老實,則只是在家中幫忙打些下手。

徒步挑著擔子,走過十裡路,在街邊擺攤,再將賺來的幾毛錢拿去買米下鍋,似乎就是阿嬤一天生活的全部了。其實,阿嬤那時候的日常生活,就是想著一家子能夠吃上飽飯。所以,除了挑擔擺攤之外,她還得去掃稻穗,下地種田。總之,是一個人幹好多幾個人的活兒。

日子雖然過得很艱苦,阿嬤倒也很樂觀。在她看來,埋怨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只有勤勞、拼搏才能改變命運。所以,直到現在,她依然閒不下來,於是,就挑了山邊的一塊空地種起蔬菜來。她帶著我到菜地裡去「炫耀」,「孫仔,你看:我種了胡蘿蔔、茼蒿、花生、西紅柿和地瓜,是不是很豐富啊?哈哈!」阿嬤開心地說。

儘管菜地並不大,不過菜地裡的蔬菜種類確實很多,多到足以滿足一家子日常的正常供應。有時候,在菜地裡折騰會讓她直不起腰來,但她還是堅持,因為收穫來的蔬菜,並不止是滿足她勞作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一大家子吃上她種的菜的滿足感。

她也樂於分享,每次收穫完蔬菜回來,她總會將其送給鄰裡街坊。對於這樣的饋贈,村民們是欣然接受的。特別是,那些曾經幫助過阿嬤的人,阿嬤總會一有好東西時,便勻出一部分來分給他們。

阿嬤常常告訴我,要知恩圖報、懂得感恩。她也時常跟我念起,原來的一個鄰居,每每逢年過節時,總會盛上一碗豐盛的飯菜拿過來給我們。所以,阿嬤是特別惦記著她的——只要有機會,她就會拿東西或者現金給她。

阿嬤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三十幾年前,她就作了皈依,從那時候起,她就開始吃素。據阿嬤的回憶,她之所以如此虔誠,是因為一次「佛祖的託夢」。

儘管聽起來有些玄乎,可阿嬤至信不渝。阿嬤說,自從她開始信奉起了佛祖,一大家子的生活也漸漸順遂起來,先是解決了家中的溫飽問題,後來又蓋起了新房……再有就是,儘管家中每每出現困難甚至是難以克服的困難之時,也總能迎刃而解。

有了精神寄託之後,阿嬤開始終日檀香撣灰塵。起早作「早課」,傍晚作「晚課」,日復一日。她沒有再多的願望,只是希望家裡的每個人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就跟普通的閩南阿嬤一樣,願望小小的:從沒有自己,只有家人。

歲月在阿嬤髮絲上潑灑了白銀,卻也給她完整的閩南女人的人格,一種不為己、只為家、愛拼搏、巨勤勞、常感恩、心虔誠的人格。

相關焦點

  • 阿嬤的話丨希望後世人阮擱會凍來乎你疼 作你永遠的孫仔
    打從奶奶去世後就不敢再聽這歌聽一次眼眶紅一次早上聽網易雲音樂給我隨機推薦悲傷撲面而來很多事只是我們不敢想不敢提不是不願提不記得阿嬤對我們的好是我們一輩子無法償還的債只是孫子不孝還沒來得及好好孝順阿嬤就不在了時間的重量多麼殘忍酷烈
  • 阿嬤,我很想你
    阿嬤過世那時也是冬天,很冷。大人們說老人家活到這麼大年紀,去了是喜事,不能哭。因為屋裡不能哭,二哥傷心只能跑到路邊哭。阿嬤那麼好,我們所有的小孩都在她身邊長大,誰能不傷心呢? 前兩個星期的夜晚,窗外風聲呼呼。妹子哭得很傷心,我抱著她安慰,也惹紅了眼。
  • 阿嬤,哇兜來啦.
    叛逆的年輕男孩和他暴脾氣的阿嬤從小鬥到大,相互「嫌棄」,相依為命。從小到大鬥來鬥去,兜來兜去的,最後,都是得兜來。每個閩南小孩,好像都有一個差不多的阿嬤。平時叫你「阿一心肝」,被氣急了也會罵你是「妖秀仔」。大部分時候她風風火火忙裡忙外,上能種菜養雞下能馳騁老人會,脾氣急嘴巴快,卻又永遠護短。
  • 阿嬤給的遺憾
  • 音悅涼山|吉尼紅美《阿嬤的歌》
    歌詞阿嬤的歌詞曲:吉尼紅美演唱:吉尼紅美錄音:王業鑫混音:張黎兵點擊聽歌哦~阿嬤~牽著你的手長大哦哦~阿嬤~聽著你的歌長大哦哦~阿嬤~>你說我是山上的花哦哦~阿嬤~你說我是手心的寶哦哦~阿嬤~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哦哦~阿嬤~笑容裡有歲月的溫柔哦~阿嬤~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哦哦~阿嬤~你是家中最暖的火哦嘿~哦~阿嬤唱入我的夢哎……嘿~哦~阿嬤唱碎我的心哎……
  • 孩子問阿嬤:我們家怎麼這麼窮?阿嬤的回答太亮了!
    《佐賀的超級阿嬤》精彩片段超級阿嬤說:天底下有兩種窮人,一種是消沉的窮人,一種是開朗的窮人,我們當開朗的窮人
  • 夢裡再叫一聲:阿嬤!
    在兩天一夜的激戰中,阿嬤毅然走上前線,自發為解放軍送水送飯並參與搶運傷員。在一次搶運傷員時,一顆子彈從阿嬤的發梢呼嘯而過……小時候鄰裡大人繪聲繪色這段硝煙瀰漫往事時,他們總會由衷地說:「你阿嬤真不怕死,村裡沒幾個大男人比得上她!」阿嬤類似被人津津樂道的善舉還有一回。那是在文革期間,一位姓蔡的公社幹部被打成「右派」,他在接連的批鬥中慘遭毒手,最後奄奄一息的他,被關在村子一間祠堂裡。
  • 【佐賀的超級阿嬤】沈翔的電影課20160801
    【幕後故事】      •電影根據暢銷原著改編,溫馨動人的情節,在日本和臺灣擄獲千萬人的心,更引發象徵樸樂天的新生活運動——「阿嬤精神」。          第二次大戰後的日本,昭廣在母親百般無奈的情況下,交給佐賀鄉下的阿嬤獨立照顧,結果想不到阿嬤家比誰都窮!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妙招,居然還能帶動流行風潮!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超級阿嬤豐富昭廣的心靈,讓家裡也隨時洋溢著笑聲與溫暖... ...
  • 「鼠殼粿」,那是阿嬤的味道......
    每個人都有一個阿嬤,她守護著你的童年,她可能比你的父母還疼愛你;她懂得特別多,她會做各種家常菜和雜鹹、各種粿;她喜歡潮劇、總是很虔誠的拜神、喜歡嘮叨我們多穿件衣服;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她帶著的,記得喜顛時甲阿嬤,甜甜坐在門腳口哦古,記得喜顛時細,阿嬤擔,食大著愛聽話莫除人;鼠殼粿是潮汕過年的獨特的年味,潮汕歸鄉遊子回家必吃的菜品
  • 香菇阿嬤彎腰 寶塔就此起
    2017年12月23日誌工早會上,證嚴上人請清修士黃誠浩分享隨師期間,在臺中所見聞的「香菇阿嬤」賴遊絨師姊的故事。 多次搬遷不喪氣 花團錦簇環保志臺中錦志環保站成立十多年,是機車行老闆周錦志為了讓環保菩薩每天都有地方付出,歷經了多次搬遷後,最後頂住經濟壓力而購地興建,成為許多長者的心靈歸處。
  • 18年來,阿嬤徒步餵食流浪貓狗,從未間斷!
    臺灣南投埔裡有一名善心的阿嬤張桂妹今年高齡88歲,因心疼流浪貓狗在外挨餓,18年來每天都走遍埔裡小鎮的大街小巷
  • 阿嬤救孫真人真事 新導演募款拍成電影
    來自灣區的華裔年輕獨立電影導演施佶明指導新片,講述一位臺灣阿嬤從鄉下跑去臺北,把從美國回來的ABC孫子從牢裡救出來的故事。該改編自施佶明親身經歷的故事片《阿嬤與阿倫:林阿嬤》(AHMA & ALAN)已於2018年拍攝完畢,他希望該片可以為亞裔美國人帶來身分認知議題上的共鳴,探討移民所導致的世代與文化缺失,為此他正積極籌款,呼籲外界支持催生電影。施佶明(中)在臺灣拍攝電影《阿嬤與阿倫:林阿嬤》。
  • 93歲阿嬤在廚房突發火災中慘死,原因竟然這麼簡單
    93歲的獅城阿嬤Owe Yong Ah Fong很注重清潔廚房,也有自己的除汙技巧。今年4月的一天,阿嬤用易揮發又易燃的天拿水(油漆稀釋劑)擦了爐灶上的頑固汙漬,而且為了防止灰塵和蟲子,家中窗戶像往常一樣是緊閉著的。
  • 新加坡阿嬤厲害啦!78歲高齡「手刀」打跑刀匪
    新加坡一位已經78歲的阿嬤,徒手打跑了28歲,還持刀的匪徒,太厲害,小圈兒瞬間摩拜,手下我的膝蓋,奶奶...這位78歲的阿嬤是一家便利店的老闆娘,昨天1時46分,店員和丈夫都有事出去,她獨自看店...這時候一位不長眼的男子右手拿著美工刀走進店裡...美工刀?
  • 【市場推廣】衛生紙廣告「阿嬤的衛生紙」戳中淚點微信瘋傳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裡,會看到有人在轉發一則名為《阿嬤的衛生紙》的視頻。其實這是一則來自臺灣的衛生紙廣告,發布不到10天,就吸引了27萬名網友觀看。傳到大陸後,該視頻又在網上迅速「擴散」。  小小一則廣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阿嬤的衛生紙》改編自真實的故事,片中的阿嬤每天都將一份禮物包裹在衛生紙裡送給小孫子,讓小孫子無比驚喜。
  • 16年前被阿嬤撿回家 老狗離世前爬到她遺照旁安詳入睡
    網友黃品瑄在去年8月前,有隻高齡16歲的米克斯「小黑」,當它還是只小浪浪時,曾接受過奶奶給的一頓溫飽,它因此賴在原地不走,於是阿嬤便決定收編,相處在一起的8年間形影不離,雖然奶奶早了它8年離開,但當小黑知道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尾端時,它用最後一口氣,爬到阿嬤遺照旁邊,永遠陪著她。▲小黑16年前被阿嬤帶回家,離世前陪著奶奶安詳入睡。
  • 人物故事|去阿嬤家吃飯:臺北漢士三溫暖的故事
    阿嬤老家在臺南,是三兄弟中的老么,國小發現自己喜歡男同學,「我想自己是不是有病?」他初中畢業到高雄學配眼鏡,一直壓抑同性情慾,不曾認識一個同性戀朋友,倒是從報紙的繪聲繪影中,發現同類人都聚集在新公園,退伍後他決定到臺北工作,從此開始了「先生,借個火吧?現在幾點?」的同性情慾生活。
  • 88歲阿嬤無照騎機車肇逃 恐入監服刑
    88歲林許姓阿嬤未依監理站通知換駕駛執照,被吊銷駕照,騎機車違規變換車道,與騎機車的李姓男子擦撞,李男摔倒受傷,林許阿嬤騎車落跑,
  • 貴州的臺灣故事|「寶島阿嬤」林素珍:為貴陽人烹飪「臺灣味道」
    「阿嬤,炒菜。」「來了!」戴著白色帽子身穿粉色T恤的林素珍向廚房應聲而去。9月21日,2019「貴州的臺灣故事」主題採風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貴陽市大西門的「寶島阿嬤」臺灣餐廳時,餐廳的主人邱智良正招呼母親林素珍為客人備餐。
  • 諸暨這個「阿嬤」你認識嗎?修鞋配鎖18年,這地方你一定經常去...
    做得久了,附近的人都認識她,親切地叫她阿嬤。問起阿嬤年紀這麼大了,怎麼還在這裡工作呀。  一針一線,活兒小卻也少不得  / / /還真別說,阿嬤雖然年紀大了,幹起活來那叫一個利索。小小的攤子一個上午客人不斷,有鞋跟掉下來要粘回去的,有包包的拉鏈壞了的,有鞋底脫膠的,有配鑰匙的,還有給皮帶打洞的。阿嬤總是笑吟吟不急不緩的,一個個小心地修。